
过去几年,香港经历了许多风雨,陷入“泛政治化”和内耗不断的困局,“一国两制”受到严重冲击,危害了香港的繁荣稳定。立法会处身于政治风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部分议员把政治凌驾于公众利益,在议事堂上屡屡制造混乱场面,更利用议事程序瘫痪议会运作,企图阻挠特区政府施政。这些事件不但令市民感到失望和痛心,更严重损害香港的整体利益,加上疫情来袭,香港社会和经济发展实在予人裹足不前之感。
香港的社会和政治形势走到一个临界点,中央不得已在这个关头“出手”,修补香港政治体制上的漏洞。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以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这个决定有如把出轨的火车及时拉回轨道,让香港重回“一国两制”的正轨,重回发展之路,又为日后普选建立更稳固的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
3月30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会面,讨论有关完善选举制度的本地立法及其他跟进工作(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在未来不足一年时间,香港有三场重要的选举紧接进行,包括今年9月的选举委员会选举、12月的立法会选举,以及明年3月的行政长官选举,相关的立法工作时间十分紧迫。特区政府于4月中就完善选举制度修改本地相关法例向立法会提交《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考虑到条例草案的迫切性,作为立法会主席,我决定特别加开立法会会议,安排首读及二读﹙辩论中止待续﹚该条例草案。因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21年3月11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立法会早前已展开前期工作,成立了相关的小组委员会,在“决定”的框架下进行讨论。而条例草案于4月14日在立法会首读,相关的小组委员会也转为《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法案委员会,让议员争取时间详细审议法案条文,也让官员多加解说。行政长官期望在5月内完成审议程序,相关的法案委员会已经预留好几十小时进行密集式的会议;立法会秘书处在人手、时间、会议场地等各方面都全力配合,我相信议员定必一如既往地尽其职能,在有限时间内做好审议法案的工作。除了有关选举的法案外,第六届立法会在今年年底任期完结前,还要处理多项与经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府法案及拨款项目的申请。这些项目很大机会未能全部在7月立法会惯常休会前完成审议,因此,立法会在今年暑假不会按惯常休会,而是加开会议去完成审议工作,议员都会以大局为重,乐意“加班”,务实地履行宪制职责。

4月14日,香港特区立法会对由香港特区政府提交的《2021 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进行首读及二读。图为会议现场(图:新华社)
香港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在基本法下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立法会既有监察行政机关的职能,同时也要与行政当局互相协调,缔造稳定和健康的政治环境,推动惠及民生、发展经济的措施和政策。经完善的选举制度有效落实“爱国者治港”,能够理顺宪制秩序,解决香港过去几年不断内耗的局面。在新选举制度下,选举委员会﹙选委会﹚扩大至五个界别合共1,500名委员,涵盖更多香港不同界别和阶层的代表,更能反映社会整体利益。除了原有提名和选举行政长官的职能外,选委会被赋予提名立法会候选人和选举产生部分议员的新职能。立法会的议席数目,将由目前70席增加至90席,由选委会产生的占40席,更能达致突破利益局限性、地区局限性的目标。不论是选委会议席、地区直选议席,还是功能组别议席,参选人都需要向选委会争取提名票,这个安排体现了比较均衡的结果。立法会参选人必须得到不同界别的支持,不会侧重某一专业或界别,更具有广泛代表性。这亦令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在选民基础上有了共同点,有助改善行政立法关系。相信完善选举制度后,行政立法机关既可互相制衡,又可互相协调配合,行政立法关系定会有所改善。
4月14日,香港特区立法会加开特别大会,首读及二读《2021 年完善选举制度( 综合修订) 条例草案》。图为立法会议员手持条例草案会见传媒(图:中新社)有人形容新选举制度下地区直选的议席减少,是“民主倒退”。回望过去几年,议会秩序被一些激进反对派破坏,有人针对中央和特区政府“为反而反”,导致许多关乎民生的事项都被“泛政治化”,行政立法关系跌至谷底,政府施政举步维艰。试问这是否真正的“民主”?又是否议会为市民服务的目的?不论日后90个议席的组成比例如何,所有议员都必须面对公众、受到公众监察,他们要为香港市民服务,须切实履行基本法所赋予的职权。香港是多元的社会,中央亦多次强调“爱国者治港”不是要搞“清一色”,爱国不是某个派别的专利,非建制派也有爱国人士,只是他们的施政理念与政府或有所不同。只要是爱国者,不做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损害香港繁荣稳定,不同理念的人士仍可依法参选及当选,这是议会的正常生态。香港政治光谱阔,不同意见可以百花齐放,有不满可以表达,有分歧就集合大家的智慧去寻求共识,而不是利用损害宪制秩序和社会安宁的方法处理。我相信在新选举制度下,即使议员透过不同的产生办法晋身议会,大家都会实事求是,以“是其是,非其非”的态度,发挥其宪制职能,透过理性讨论,促使政府回应市民的声音。过去的乱象若不及时纠正,任由政局走向极端,社会失衡,又如何理性地谈民主进程、迈向普选?每个地方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特色,要符合当地的宪制秩序,香港不能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制度依样葫芦,我们要发展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在这个基础上推动民主进程。中央今次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只涉及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基本法第四十五条和第六十八条,有关确立行政长官和立法会议员选举最终达至普选的条文一字不改,换句话说,最终普选的目标并没有改变。当香港重回正轨,才可以在正确的跑道朝普选的目标迈进。
香港市民支持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图:新华社)中央以“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为依归,解决香港的政制难题,完善选举制度有助香港政局稳定下来,社会可以摆脱政治争拗,更能聚焦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过往特区政府和立法会都被认为是个“热厨房”,令不少有志之士却步,在完善选举制度后,行政和立法关系得以改善,特区政府的施政和管治效率提高,有利吸引更多有心有力的专业人士加入香港的政治体制,共同带领香港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宏观来看,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给予香港不少新机遇,例如香港在大湾区发展担当的角色,如何巩固香港作为调解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枢纽的地位等。面对这些新机遇和新挑战,特区政府和立法会都需要有心服务香港的专才群策群力,为社会未来打拚。香港走出政治阴霾,才是市民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