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超蕸
香港立法会14日举行特别大会,首读及二读《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条例草案》为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定出清晰路线图与时间表,旨在具体落实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决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两个附件的修订。这次本地立法工作环环相扣,要保证未来一年三场选举顺利完成,特区政府和民间都要做大量工作。中央这次出手,有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完善选举制度工作尘埃落定后,祈望香港社会各界团结一致,聚焦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问题。
香港问题千头万绪,社会长期受到深层次矛盾困扰,其中土地供应不足、青年上流困难、人口老化等经济民生问题久拖不决,现在迎来破解这些难题的契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为特区政府施政排除政治阻力。正如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近日提及香港的房屋问题,直指“解决这一问题难度很大,但总要有解决开始的时候。”贀能爱国者治港,要在房屋及经济民生等重大问题上做出成绩,促进人心回归。
作为有著全球最贵楼价的城市,香港的青年置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特区政府虽多番推出遏抑楼价措施,但楼价升幅仍然高企,大部分无物业青年表示极难负担置业开支。香港的土地供应有限,房价与租房价格高企,过去二十年,香港的薪金只增加了50%,但是楼市平均实用呎价却上升了超过3倍,使得社会民生问题激化,造成社会秩序不稳定。因此,香港应该紧随国家的脚步,解决并保障群众基本的住房问题,从供求关系中寻找改革突破。
香港觅地大有可为 ,特区政府要下大决心和拿出魄力落实韩正指示
主管港澳事务的韩正副总理在两会期间接见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时,要求特区政府解决住房问题,虽然解决这个问题难度很大,但总要有“开始解决的时候”。中央高层领导人郑重其事直指住屋问题,香港“深层次矛盾”讲了很多年,特区政府这回必须拿出魄力开始解决问题
回归初期董建华“八万五”计划夭折之后,历任特首对解决土地房屋问题都声称是重要工作,但都不得其所以然。明明香港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土地运用率仅及新加坡一半,但历届特区政府都陷入“无地建屋”的困境;历史遗留问题新界和离岛土地占比例最大但由于有原居民的土地丁权,绿化带的限制所以特区政府征地要经过新界乡议局的支持,这个问题也长期得不到解决。
现在无论是要修改郊野公园条例,划出部分边陲地区建屋,还是在农地、棕地以及丁屋方面采取措施达至增加土地供应的目的,特区政府采取行动的时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利、更成熟。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就看特区政府能否下决心和魄力落实去韩正指示,开好这个头了。
鼓励港人到大湾区创业就业置业 增添共建家园动力
也应该鼓励港人到大湾区创业就业置业。2019年11月,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后公布了16项普及惠民及便利香港专业界别到大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便利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房屋,香港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获豁免所需的在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年限证明,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条件。这项政策推出的一年多,正是受到新冠疫情打击,大湾区经济人流往来严重受阻的时期,相信疫情过后,香港人青年人到大湾区发展,长者到大湾区退休,都会考虑在大湾区置业,安居乐业,共建大湾区就有了原动力。用足用好政策,有助纾缓香港房屋供应压力。
香港以其世界上最低的税率最低的地区造就了今天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可是这也意味著特区政府除房地产收入外,必须拓濶其他收入来源资助民生开支,例如住房,教育和医疗等。过去特区政府一直通过靠向房地产开发商卖地来获得收入,占特区政府收入来源约30%。不过目前香港贫富悬殊问题严重,基层市民为金融中心服务时也需要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最近特区政府决定扩大税基,开始谋求改变是好的信号,在房屋规划上,特区政府可以借鉴深圳(学习新加坡)以实现六比四住房比例为目标,目标是让深60%的市民住进公共房屋。
《条例草案》贯彻了“爱国者治港”的根本原则。相信随著本地立法工作展开,可望尽快重建理性、有序的议会和政治生态,在行政主导下提升管治能力,让香港恢复繁荣安定。
(作者系辽宁省政协常委 、香港义工联盟常务副主席)
编辑:邸倩
校对:严骏
监制:连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