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五天假期中,很多市民都与家人和朋友外出欢度节日,小朋友当然特别开心,笔者也不例外,应朋友邀请参加了一个别开生面、非传统的「彩蛋暗里寻」活动。活动是由一家社企(「黑暗中对话」)举办,让参与者在黑暗中寻找复活蛋,目的是让他们体验失明人士的日常生活模式,极具教育意义。
活动开始之前充满神秘感,参加者在视障人士的引领下进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密室,进行约一小时的寻蛋活动。笔者在进入密室之前战战兢兢,不知将会发生甚么事情,会不会像乐园的「鬼屋」般,突然会跳「僵尸」,结果出乎意料,感觉良好,可以应节地寻找到多只复活蛋之余,亦能深深感受到失明人士每天所遇到的挑战。
特别令笔者注意的,是活动背后采用了不少资讯科技。失明人士对声音特别敏感,可以凭声音洞悉四周环境,从而判断其所在之地,以及如何反应。密室内设置了不同的模拟场景,每一景点都有不同声音,例如公园内有雀鸟、游人等声音。这些模拟声音透过三维度(3D)音响设备,很清晰地输送到全黑密室中每个参与者的耳中。除此之外,设计师更加入了一个维度的讯息,利用「物联网」(IoT )的技术,如自动操控花洒,以创造第四维的感觉,让参加者了解到周围出现的事与物,例如在大浪旁边水花溅洒到参加者身上,使他们的感受如同亲历其境。
再者,在模拟触觉方面,设计师利用一般用作编制凸字盲文的立体凸图热力打印机技术,来制造复活蛋,让参与者在黑暗中可以很容易辨别,增加寻找彩蛋的满足感。
随着全球电脑和资讯科技急剧发展,「数码鸿沟」问题变得愈来愈严重,当中失明及低视力人士的科技障碍,更是首当其冲。据了解,今天全球约有四千多万失明人士及两亿多视障人士,因此,研发失明和低视力人士的支援科技,是不少国际跨国科技企业所十分关注的议题。有见及此,笔者建议除了上述活动中提及的资讯科技之外,「黑暗中对话」团体未来可以加入更多先进技术,进一步丰富大众对视障的了解及体验,也可将之推广至全社会,助视障者克服障碍。例如:
一、「人工智能视觉」(Seeing in AI)应用程式。低视力人士只要把手机镜头对着物件,程式便可以透过语音向他描述情景;
二、声音景观(Soundscape) 系统。利用用户所在地的环境信息,制造「语音地图」(Audio Map),为用户导航;
三、「凸字触摸屏幕」(Braille Touch Screen)。让低视力人士可直接在电脑上阅读;
四、低视力人士透过「人工智能眼镜」可以识别面前的物件,包括利用人脸辨识技术识别出现在眼前的人士;
五、室内场地(如商场)利用iBeacon通讯技术以分布式建设大规模的「物联网」,提供「导盲」服务。
宏观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全球大行其道,目的是善用创新及科技去整合城市的设施和服务,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从而优化城市管理,以及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香港政府亦于二○二○年十二月十日公布《香港智慧城巿蓝图2.0》,在蓝图的规划之下,笔者希望未来的香港智慧城市,能够达至广泛数码多元化和包容性,创造一个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好好照顾香港约十八万的视障人士及其他弱势社羣。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来源:星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