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于2020年底发表《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研发经费投入总量每年递增,2019年达至22,143.6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加了12.5%,投入为GDP的2.23%,接近欧盟平均水平。总体而言,尽管过去5年环球经济充满不稳定因素,「十三五规划」科技篇基本上全面达标,令科技工作者鼓舞。
中国大型科学项目 获突破性成果
中国在科学探索工作上一直默默耕耘,「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奋斗者」载人潜水器等大型科学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全球瞩目,而应用科学方面的成就也不遑多让:在医疗方面,「方舱医院」是新冠肺炎病毒爆发期间特别设计的临时医院,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医疗或技术保障功能的方舱组合而成,在抗疫工作中大派用场,令国家能在很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在环保方面,完成污染防治的阶段性任务;在保育方面,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包括长江、黄河、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
另外,政府大力推行数码经济,网上购物、在线学习、居家办公等数码应用在去年疫情期间被市民广泛地使用,国内外市民均获益不浅。
在国际不明朗的大局下,中国近年在推行各项科技发展任务的过程中挑战重重,不过中央政府并无半点松懈,坚持把任务做到最好,成效全国产、学、研各界有目共睹。与此同时,政府也不忘从过程中学习,找出工作不足之处,经分析后提出改善措施,为未来「十四五」科技工作铺路,务求达至精益求精。
医学界在疫苗研究工作上亦屡创佳绩。疫苗除了能够供给国民接种之外,中国更无条件地与其他国家分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全球领悟到病毒可能与人类永远共存,无法消灭,因此抗疫工作是持续不断的,并且是全球性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独善其身。中国一直倡议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疫苗研发工作上愿意与国际合作,分享成果,共同抗疫,这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
促数码经济发展 完善管理制度
促进数码经济发展同样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然而,从传统实体经济转化为创新数码经济,牵涉不少非常态的考虑,殊不容易。过去几年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国推行数码经济是有利的,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例如很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为了维持社交距离,实施弹性上班、家居办公等安排,充分体现「智慧办公室」的便利。又例如,「点对点网络借贷」(P2P Lending)以去中央化(Decentralization)及共享经济(Shared Economy)模式,大大提升金融商务效率。
但数码经济引发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冲击传统市场体制。以数码金融领域为例,不少金融服务是由科技公司主导。创新科技无疑可以加快交易效率,但加速之余企业也不能罔顾既定的治理规则,可是这类错配的情况经常发生,在操作上构成莫大风险,导致用户无辜蒙受损失。「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央政府将「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当其冲就是完善数码经济管理环境及制度,观乎去年底蚂蚁集团上市被煞停,便反映出国家在这方面的决心。
美打压不断 令华更重科技自主
中美贸战近年如火如荼,美国政府不停出招打压中国,加征关税、断供先进芯片、禁止提供前沿科技等,打压手段层出不穷,中兴、华为、中芯国际、数字跳动等华资跨国巨擘皆是受害者,被严重打击。美国的霸凌行为,令中国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自主的重要性,必须自己亲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绝对不可把「卡脖子」技术假手于人。因此,「十四五」提出「制定实施基础研究10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方向。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要求国家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笔者认为,本文针对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的分析,会对香港科技工作者有一定帮助。再者,在港区国安法的保障之下,完善选举制度的工作即将落实,香港社会便会回复安宁,经济逐步复苏,届时香港产、学、研各界可以集中精力,朝着「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深化与内地科创合作关系,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中国在科学探索工作上一直默默耕耘,多个大型科学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图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新华社资料图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前会长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