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疫情开始出现好转,部分日子的感染人数出现低单位数增长,短期内「清零」是一个可期待的目标。不过,截至现在香港只有约40万人接种疫苗,只占全港人口不足6%,跟群体免疫的门槛还有一段距离。市民在复活节和清明节假期四处游玩,倘若再出现超级传染者或染疫群组,出现第五波爆发并非不可能,之前的努力将会再次功亏一篑。为何接种疫苗处于一个低水平?笔者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市民接收到错误资讯后对疫苗信心不足。早前,有个别组织以医护专业名义,指科兴疫苗数据不足,企图动摇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事实上,特区政府已经按程序对每一种疫苗进行审批,没有偏颇任何疫苗,所有决定都是基于科学数据行事,可见疫苗是安全的。相关组织向公众发布的不实言论明显是基于政治立场,试图抹黑疫苗接种计划,这样的行为完全不能接受。
从其他国家的感染数字来看,各种疫苗对减低染疫人数都有著非常正面的作用。已经接种疫苗的人士,应利用好自己的个人网络,向身边的亲友作宣传,表达疫苗的安全性值得信赖。这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比起政府和专家学者说一千句、一万句都来得有效。只有疫苗得到市民的信任才会有更多人愿意接种,减低往后日子再次出现大爆发的风险。
其次,市民认为接种疫苗没有为他们带来任何即时好处。近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社交媒体宣布香港已经设立「疫苗护照」,电子版本可在打针后透过应用程式「智方便」iAM Smart 下载,而纸张版本由工作人员每次打完针后向市民提供,以便利接种者往后出行。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奖励」难以在短期内兑现,而且接种疫苗后依旧要配戴口罩,因此市民大多处于观望阶段,不愿意冒出现副作用的风险接种。
要吸引更多人接种疫苗,特区政府应加强市民对「清零」后生活的期待。例如公布放宽各项社交距离措施、与内地正常通关的最低要求和时间表。倘若完全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加上特区政府即将推出消费券,市民消费将会增加,将为零售业、餐饮业等带来爆发性的收入增长。而恢复与内地的正常通关,将可以使人流、物流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为香港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也可以让市民实践到大湾区发展的计划。这样可以使企业和市民心中有底,促进市民自愿接种疫苗,企业也会积极鼓励员工支持。
新冠疫情已经困扰香港市民超过一年时间,大众已出现抗疫疲劳,失业率持续上升。疫情关乎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才可以确保国家繁荣稳定。因此,每一个香港市民都有义务做好抗疫工作,主动接种疫苗并向身边亲友积极宣传抗衡假消息,让「清零」的目标得以实现。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云浮市青联委员、中华文化传承交流联合会政策研究委员会主任、大埔青年协会副秘书长
编辑: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