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俊杰
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作出修订,进一步完善了香港的选举制度,既为「爱国者治港」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也引入了充分的选举竞争,无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笔者在香港从事青年工作十余年,亲身经历了近年来社会事件对民生以及经济环境的冲击。特别在2019 年因发文支持港府修例,成为反对派网路攻击的物件,受到近百万人次的辱骂。我的遭遇只是香港乱局的一个小缩影,更多的市民、企业深陷香港「泛政治化」的泥潭之中。这乱局与香港选举制度存在的漏洞、与「爱国者治港」原则没有全面落实息息相关,香港已是百废待兴之时。
改革必有障碍,对困难不可低估,但我们总要前行。
一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
人大提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是对香港拨乱反正的开始,但是前路漫漫,仍有很多阻碍。最值得关注的是没有坚实稳固、浩浩荡荡的群众队伍。原因有多种:
首先,香港许多人仍未能从殖民管治,到国家宪法和基本法构成的宪政体制的思想转变,社会未形成全面落实「一国两制」的政治生态。总体看来,香港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与西方国家保持较为一致性。
其次,相当部分市民对内地的政治、文化、历史了解甚少,对祖国、政党的了解多来源于反对派的不实媒体报道,民众很难对选举制度的改革充满信心。
再次,《香港国安法》通过后,爱国爱港阵营虽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后续如何开展还没有实施方案,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化的现象。香港若想重回正轨,应在宣传方面,发放更多的正面资讯。
经历了社会运动、疫情的反复,如今大部分的香港人只求安居乐业。在改革方式上,我们是否能以民生关切问题为切入口,去争取到更多市民的信任? 同时,如何让真正有能力和想为香港做事的人,参与其中也是值得各界面对的问题。
二要以「舍我其谁」的姿态投身改革。
落实制度,人是最关键的问题,为此有两点建议:
1、选举委员会应该成为立法会的重要参政团体,不但可以成为立法会的稳定基石,也可为不同阶层和界别的香港青年参政议政提供机会,拓宽港青议政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吸收更多真正对香港未来有帮助、有建设性的声音,也是锻造青年政治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2、具备政治才能及家国情怀的香港青年,需要接受核心价值及观念的培训,积极主动地加入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治港队伍,一改以往散乱的立法会政治组合,让议会既懂得监察政府,也要协助政府有效施政。只有香港重回正轨,才有香港青年人发展的未来。
三要懂得「国之大者」,港青需加强学习。
加强港青对内地的了解,是当前必须补上的一课。
成功防疫、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每一项都在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阻挡」的。这些成就,是对港青最好的国情教育。我们港青有不少人从商,或是各类专业人士,更加要看到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彰显中国强大的实力与开放包容的态度。RCEP中的成员国,覆盖了全球47%的人口、32%的GDP、29%的贸易,以及32%的投资,15个国家用近一半的人口创造了世界近三分之一的财富。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香港跟随国家参与其中,也是让我们分享市场的红利。
作为香港未来的主人翁,港青需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指出要高品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特区政府相继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这些政策是两地青年交流学习的绝佳机会。香港青年创新想法多,创业意愿高,专业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优势,但不能再用固步自封的心态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该多去体验内地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抓住身边的发展机遇,寻找更开阔的发展道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香港选举制度作出重大改革,对于将成为未来掌舵者的我们,除了全力支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外,从现在起要增强政治意识、把握大局、体察民情、锐意变革等从政必备能力,接受新一轮的政治洗礼。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香港菁英会副主席
来源: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