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云超
明暗交界线是西方绘画专业术语。它是物体亮面与暗面交界之处,是从一边到另一边较窄狭之深色条,通常是整个画面色调最重的地方,也是物体固有色的最确切体现。依如物体的两大受光基本面,中美两国作为地球东西两个大国,其历史关系演绎过程必然经历暗面和亮面彼此交接。正在举行的中美元首除夕通话后的双边主管高配2+2首度直面对话,被路透社描述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正在努力处理彼此在特朗普任期内跌至「冰点」的关系。中美要破冰或要融冰,都离不开温暖和谐的氛围。然而,事实上,18日双方首轮论剑刚刚开启,美方棒打中国,超时强调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的关切。中方据理力争并严正回应,提出美国无理指责,挑起事端,没有待客之道和外交礼仪,没有资格居高临下。骤然紧张的会谈气氛,用CNN记者的话说,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的惊心动魄。
对于3月11日美国将在阿拉斯加和中方战略对话信息的确认,国际社会审慎乐观。美方接著抛出对中国24 位官员金融制裁,「报复」中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双边会谈在即,对方游走日韩,对中国内政「大放厥词」。新华社评论称,如若美国试图搞「麦克风」外交,拉帮结派向中方施加压力,妄图在阿拉斯加会晤中占便宜是痴心妄想。华盛顿智库有专家认为高层行前疾风暴雨是迎合国内鹰派期待,美国未必热衷冷战和热战。美国彭博社又称,拜登政府上任之初对中国发出复杂信息,因此,此次会晤不仅阐述新政府优先事项,而且为未来四年中美关系调音定调。
中美高层会晤选址阿拉斯加安克雷奇,有媒体认为美方刻意远离华盛顿和纽约等政治经济中心,有意淡化美国元素,但也有者予以更深层面诠释,因为阿拉斯加一度是美国制约和抗衡前苏联之战略重心。不管从技术层面还是政治考量,专家总体肯定中美各进一步,抵达新的里程碑。中美虽存在分歧但毕竟有意坦率对话,因此冀望双方从此出发,共同推动全球各领域健康发展。也有观察家认为,中美有望协商达成新机制,建立互信合作模式。希望姑且把价值观差异搁置一边,不妨从共同关心的区域问题入手,比如核扩散、网络安全、跨国犯罪、公共卫生及自然灾害诸方面都会成为良好切入点和共识所及范围。美方甚至还可以重开休斯敦领馆,放开留学生签证,中方随后跟进,撤回相关反制,双方各退一步,成就来日元首会谈。
美国务卿布林肯在陈述中(opening statements)就新疆和港台问题,指中国做法威胁人权、国际秩序和全球稳定,不属于内政或内部问题。然而,有资料表明,2001年以来,美国在全球逾80个国家以反恐行动为由,导致包括33.5万平民在内的80万人死于战争,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美国「制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16日报告显示,去年3月至今年2月,共收到3795起针对亚裔种族歧视报告,其中华裔被攻击最多。外交部发言人日前表示,美国应该反思印第安人种族灭绝原因,看一看国际社会对美国人权双重标准的批评,美国「人权灯塔」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不必自封「人权判官」。
中美从暗流涌动到针锋相对,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不摧。美国要求中国「改邪归正」,中国诉求美方「拨乱反正」。美方穷追不舍,中方不屈不饶。美国制裁不止,中方反制不息。美国从高层到民间、从欧洲到亚洲烽火四起,强化统一战线,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中国加强内功,迂回前进,团结一切有生力量。中美关系似乎在此恶性循环中不断推波助澜。外界期待「坦率而艰难」的对话已成各说各话,唇枪舌战。美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副会长包道格(Douglas Paal)认为最不负责任的方式就是选择不沟通。他日前表示拜登会有实事求是政策,而中国也有能力抓住机遇期。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亦认为,拜登对中国「非对称竞争」,在科技与经贸领域「选择性脱钩」,并在人权问题上走强硬路线,但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事务既精力分散又资金制约,因此政策冲突,取舍艰难,竞和矛盾。专家认为新政府对中国几乎「黔驴技穷」,未来缺乏有力工具,惟反复探底,开展对话,寻求突破,实现百日经济成长以交代国民乃为拜登的焦虑重点和新迫切选项。美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一个充满自信的国家,既能认真审视自身不足,又会不断加以改善,这就是美国的秘诀」。相对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美国宪法制度决定了总统外交事务上的压倒性权威。拜登政府相对上届更加熟悉中国,也更具定力和战略眼光,有理由相信,对中国无计可施背景下,或将适时后拓空间,政治操刀仍游刃有余。
有消息人士稍前认为,双方刻意表明降低政治预期,一方面出于目前僵化关系考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立各自优先事项,把握彼此脉动,摸索对方潜力和探底对方红线,未必「一定要在本次对话中取得成果」,从而避免结构性冲突。美国优先事项在于寻找美国及其印太盟友利益,继续纵深推行其价值观,而中国则优先防御性,独立性及核心价值。美国利益全球布局错综复杂,中国利益则如日中天,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双方不能融合又无法「降服」对手情况下,新机制需要尝试,重大关切难以漠视。因之,在某种意义上,各方事后如何评估和结论,能否突破交界线,目前仍待时日观察。不过,可以判定的是主动权依然掌握在美方。
美国「外交政策」称,美中官员均承认双边关系存在可合作领域,谁会迈出第一步,迈出多大一步,很大程度取决于华盛顿和北京的内部政治。中美政治分歧也许永远没有媾和基础,但经济利益和全球责任却不能漠视和卸载。求同存异、避免误判、强化协调与合作共存是时代发展主旋律。安克雷奇料将成为中美历史节点,而中美关系或正处于明暗分界线。正在阶段性快速融化的阿拉斯加冰川正默默提醒,现在是时候妥协了。」务实的人在安克雷奇对话中可以把最重要问题摆放桌面上,以唤起另一方温和反应」。世纪罕有的」泡面外交「会否能够实现从幽暗走向明朗,从对抗走向和解,为国际社会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因此亦格外引人关注和令人忧虑。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安徽)中心及希腊国家行政中心亚洲事务顾问、英国剑桥智库创办人
本文原载3月2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