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社联邓开荣:选委会增代表扩民主
文/邓开荣
全国人大「311决定」中,其中较令本港关注的是将设立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以及扩大选举委员会的职权。反对派抹黑为「香港民主大倒退」,笔者绝不认同。事实上,此次全国人大决定令香港民主前进一大步。
全国人大决定下届选举委员会由1,500人组成。回归初期,选举委员会的前身推选委员会共由400人组成,后来才分阶段增加至800人、1,200人,直至现在1,500人,人数和界别都不断增加,更能代表香港整体利益。立法会议席也由回归初期的60席逐渐增至70席,直至下届90席。这些不正正符合循序渐进推进民主的原则吗?
过去香港的选举制度选出了反中乱港分子,他们支持黑暴揽炒香港,寻求外国制裁香港和国家,搞「港独」,严重危害国家安全,这不也说明香港的选举制度出现了问题吗?修补制度的漏洞,令社会重回正轨,不能说是退步吧!
民主,归根结底是人民希望透过增加参与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近年来,虽然地区直选议席不断增加,但本港陷于政治争拗,议会拉布,社会泛政治化,一些政客为反对而反对。历届政府提出的中药港、六大产业、再工业化、超级联络人等,都只能流于口号,市民难以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深层次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可见,并非增减直选议席就代表民主是否进步。
往年,常有人说选举委员会的组成向商界倾斜,以致产生的特首在施政上要照顾商界利益。现在完善选举制度,在选委会增加基层和地区组织等界别代表,明显有利于突破原有框架,令行政长官以后推出的政策更加贴地,对香港市民绝对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事实胜于雄辩,中央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要顶住被西方无理制裁的压力,先后订立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从根本上保障香港的长治久安,实在是用心良苦。希望未来特区管治团队能够打破固化思维,专注经济、改善民生,令本港百业兴旺,市民安居乐业,民主健康发展,才是港人之福。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新界社团联会副理事长
来源:文汇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