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汉权
1977年,破坏文化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是年的8月3日,中国召开「科学与工作座谈会」,邓小平征得时任教育部部长刘西尧的「同意」,宣布于是年秋季恢复大学入学之高考:「应当结束推荐制度,直接从高中录取学生。这是一个能够迅速培养人才,见效快的好办法」。邓小平在会议结束前郑重宣布。
今日看当年,这是惊天巨变,是艰难大事,8月初宣布恢复高考,秋季录取入学,当中要决定考试的科目,挑选出考题人员、公布考试计划、组织、举辧考试,完成评分、决定文革停学已久的大学哪些可以招生,取录多少名额……,千条万条,条条的快速落实,都让人瞠目结舌。
恢愎高考之路,还是由人舖上的,当政府及民间都知道,以阶级定性、推荐入学的祸害不得不除的时候,将教育重纳正轨就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望,并为此作出最大的努力,促成其事。「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它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我的抓法是抓头头。」「必须通过考试选拔中、小学生的尖子人才,让他们在最好的大专院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文革后,邓小平对中国教育的前路,表达了不少划时代的前瞻提示,并得到落实。1977年的大学秋季,凭高考成绩入学,尽管较预期正式登入迟了几个月,是年冬天的入学试,27万多考生被录取入学,这确实是久停课、逢「开学」了。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转捩点,意义与作用非比寻常。
在讲出身、阶级斗争误国的魔声魔力仍残留的1973年,邓小平已公开指出:「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再至1977年的秋天,邓小平复出,中国社科院正式成立,并将之列为直属国务院的部级单位,且独立于教育部之外,让其时2000的工作人员及学者,得以免受不必要的干预,能集中精力从事研究的「脑力劳动」
四十多年家国,我国今天在天空、在地下、在海洋的科研,在促进民生的铺桥搭路工程,在面向国际残酷角力的军事实力,以及经济开拓,都卓见成效,原因当是多层多面,其中重要一条主线是「抓教育、促生产」,过去如是,今后亦必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得到最大的尊重,我国当得到更大的发展。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教育评议会主席
本文原载于星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