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手记 | 中医治疗尿道炎合并阴道炎
文 | 郭歌(香港仲景堂中医综合诊疗中心 注册中医师)
文小姐今年三十多岁,虽然还很年轻,但已经饱受病痛的折磨。她自五年前开始患尿道炎,多方求医均未能治愈。半年多前又查出患上了阴道炎,细菌培养发现大肠杆菌及链球菌,未发现滴虫及念珠菌。西医给服抗生素(部分已耐药),亦有寻求中医治疗,但病情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尿道炎与阴道炎属以湿邪为主因的疾病
虽然尿道炎和阴道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因为女性的尿道开口和阴道特别近,所以这两个部位往往出现共同感染。在中医中尿道炎属于淋病的范畴,而阴道炎则属于带下病的范畴,中医认为二者同属以湿邪为主因的疾病,湿热毒邪侵犯下焦,伤及泌尿生殖系统,病久则会出现气血瘀阻、脾肾亏损等虚实错杂或虚者更虚的证候。因此两种疾病可采取异病同治的方法,根据中医辨证结果的不同,适当选用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温肾培元、滋肾益阴等治法,若有热伤血络的尿血症状还应采取凉血止血之法。
2020年9月底文小姐来到我处就诊,当时自觉白带量多,浓稠如涕,尿频尿急、短赤,小腹刺痛、胀痛,每逢经期后尤甚;神疲乏力,纳可寐差,面色萎黄,口苦微干,大便成型,一日一次。月经周期约34天,行经5天,经行无不适。舌质略红苔薄白而乾,脉沉细。
文小姐患病已有五年,有明显的湿热下注、气阴两虚的虚实夹杂证候,治当以清热利湿、益气养阴、解毒杀虫为主。处方以完带汤为主方加减。除了内服汤药之外,尿道炎、阴道炎的外治法同样重要,配合局部用药的疗效更佳。因此另给祛湿解毒散30g,每晚用于阴道灌洗。同时配合隔姜灸每周两次,可以起到活血止痛、固本培元,提升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几率的功效。
一周后复诊,白带转清,量较前减少,已无尿频尿急的症状,小腹疼痛亦未再发作。
上述治疗方法连续使用一个月,11月初患者来诊时表示除间中仍偶有小腹疼痛外,其余诸证皆减。因外用药长期使用可能破坏女性外生殖器的正常菌群环境及酸堿度,故停用祛湿解毒散灌洗。患者仍存在小腹疼痛的症状,故而对内服汤药进行调整,一方面巩固疗效,另一方面加强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隔姜灸仍坚持治疗。
继续治疗三周后,患者平日已基本未再有不适,唯经期后仍会有急性发作。因患者反映祛湿解毒散的效果很好,希望可以继续使用,但考虑到此药不宜长期使用,故嘱患者在经期后使用3-5天以预防急性发作。并继续内服汤药及做隔姜灸以图根治。
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性
文小姐自初诊至今已坚持治疗三个月,困扰她五年之久的病痛已缓解了90%以上。因尿道炎、阴道炎均为湿邪所致的疾病,湿性粘滞,所谓粘滞是指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性。
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粘滞性。即湿病症状多粘滞而不爽,如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涩滞不畅,以及分泌物粘浊和舌苔粘腻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粘滞,蕴蒸不化,胶著难解,故起病缓慢隐袭,病程较长,往往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由于湿邪性质的特异性,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表现出起病缓、传变慢、病程长、难速愈的明显特征。但这并不代表著湿邪所致的疾病就无法治愈,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坚持治疗,则痊愈之期指日可待。
此外尿道炎与阴道炎在治疗的同时,预防重复感染和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
1. 保持外阴清洁乾燥,勤换内裤,尽量选用透气的棉质内裤,清洗时也要注意杀菌消毒,在通风处晒乾。
2. 注意经期、产后卫生,勤换卫生巾,减少细菌滋生,尽量不要盆浴。
3. 勿冒雨涉水和久居阴湿之地,以免感受湿邪。
4. 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肥甘或辛辣之品,以免滋生湿热。
5. 对具有交叉感染的尿道炎、阴道炎,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性伴侣因同时接受治疗。
6. 禁止游泳和使用公共洁具。
7.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8. 进行妇科检查或手术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本文刊登自《紫荆养生》2021年春季刊)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