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钟海明:习武者应有浩然正气

日期: 2021-03-12 来源: 紫荆
字号:

文、图 | 洪洋

具备著多个传奇经历的钟海明先生,是本刊年近百岁的首席顾问、养生泰斗、武术家朱鹤亭(玄鹤子)最为认可和推崇的「集武术与养生于一身」的人之一,在「王芗斋站桩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期间,本刊记者对钟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标题图.jpg

人物介绍:钟海明,东方文化传播促进会主席、北京市武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主席。1950年生人,自幼随著名武术师吴斌楼先生习武,系武术界公认「戳脚」、「翻子拳」当代主要传人。后跟随乐匋先生学习乐传太极,亦师亦友25载,并在乐师创立的「太极八式体系」基础上,完善其行功训练体系,以其全志。现以「武医」之法惠及各界人士之健康养生。

《紫荆养生》:李小龙先生是世界公认的武术大师,您作为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主席,请谈一下对李小龙先生的看法。

钟海明:李小龙先生以其短暂的一生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所独具的「武道精神」及其背后文化与哲理思想。让世界看到了一种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和骨气,这也正是习武者修行一生所追求的「浩然之气」。

李小龙首倡的「以无法为有法」与「以无限为有限」两句名言为代表的截拳道,为中国武术拉开了开创性改革的序幕。可以说李小龙是中华武道理念的第一位倡导者。李小龙不仅把中国功夫推向了世界,同时他的武道理念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在传统武道理念上第一次提出了开放的理念,也就是在技法上无门无派,以人为本,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前行、向上,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这正是一种学无止境、艺无止境的心境。

《紫荆养生》: 李小龙生长在西方,却很好地将中华武术文化在西方进行了推广,请您谈一下这方面的理解。

钟海明:李小龙的文化现象是一种中西方文化在碰撞中形成的融合。李小龙通过影片表述他的武道理念时,突显的也正是一种包容与和谐。李小龙提出截拳道,并非旨在创造一个新的拳种,而是希望重新解读中国武术乃至世界的搏击术,传播中华武道这种大武道的理念与体系。

随著李小龙文化现象的兴起,人们不仅在不断的深入探解李小龙的人生之道,更是把这种探解引向了对中华文化与生命的探讨。然而,一种文化的传承体系和载体正是他的武道思想和武道体系。

jr064Z8L3i1aOqnUZsN3XmdFeuF0jujzlSAZ-pUgGfo.jpg

《紫荆养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气质体现,我们需要大力宣传和承传中华传统文化,您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和中华武术的关系?

钟海明: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道」,自始至终都是贯穿于其中,中华文化的修行都是由「艺」而入「道」的,「道统」的思想和理念也影响和渗透到了每一项「技艺」之中。李小龙先生提出并倡导「中华武道」的理念和体系,就是望其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能够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的基础上,重新疏理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以传统武道哲理思想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发展模式作指导,建立起开放的「大武道」理念,形成一个武术界与文化界、中医界等各界都能共通共享的开放性平台。中华武道的理念为创造这样一种和谐文化提供了基础性的概念,为形成和传播这样一种和谐文化提供了载体、修行途径与共通的平台。

纵观中华文化和中华武术数千年的历史,李小龙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武道思想的倡导者和推行者。

《紫荆养生》:您在近十几年中,带领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联合欧美、中国等各国截拳道专家学者开展了很多活动,请谈一下您的发心和目标以及成果。

钟海明:李小龙先生说的那句话「Walk On!」一直在激励我们前行。我们将广大截拳道的爱好者凝聚在一起,其宗旨就是要遵循李小龙倡导的武道理念,放下自我,努力打破武林门户与宗派之见,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截拳道传播体系和网络。

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截拳道国际联盟率先在中国正式提出和公布截拳道技术的培训、考核、认证体系,就是要遵循和突显「截拳道根在中国」的立场。这三个体系是联盟核心成员长期努力的呕心之作。虽然还有待不断完善,却也是李小龙生前想做,而尚未完成的。钟海明指导弟子诊治.jpg

钟海明指导弟子诊治

目前,联盟在全国各地已经培养和认证了一大批优秀的教练员,并尝试不断加强传统武术核心技法与功法的训练。这是真正实现传承与弘扬李小龙武道思想与文化的基本保障,从而将使截拳道具有系统的传播能力和持续的发展力。

然而,真正要想实现传承,贯彻实施李小龙的武道理念,并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融合于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之中,仍将是一件十分艰巨而长远的事,需要业界的每一位同仁精诚团结,携手奋进,持之以恒,方可能有所突破和创新。

钟海明先生 接受本刊采访.jpg

《紫荆养生》:王芗斋先生是武术界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一生低调内敛却被后人高山仰止。作为本次有关王芗斋先生研讨会重要嘉宾,您和王芗斋先生有什么渊源?您对他的看法是怎样的?

钟海明:我的老师吴斌楼先生是王芗斋先生的故交,他对芗老很尊重,我拜师后就获知芗老的很多事情。王芗斋先生很伟大,他热爱民族,坚守著一个武者的风范,在那个时代为了民族的荣誉,战胜了很多外国的拳手,并对后辈悉心教导,言传身教,一生充满了浩然正气。

作为那个时代首屈一指的武术大师之一,芗老将中华武术升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罕有对手,至今和平年代,他创立的站桩等功法也很符合当今全民健康的社会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拳传人于冠英与钟海明(右)亲切交流.jpg

意拳传人于冠英与钟海明(右)亲切交流

《紫荆养生》:此次关于王芗斋先生的座谈会中讲到了其养生健康理念,请您谈一下武术与养生的关系。

钟海明:王芗斋先生创立的拳法中,对于身体健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他也曾说「夫学术本为人类所共有,余亦何人,而敢自秘?这一点从于永年先生的承传中可以看到。于永年是王芗斋先生第二代传承者中的佼佼者,也是王芗斋弟子中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一生言传身教、泽惠众多后人,为大成拳的传播与传承作出卓著的贡献。于永年老师年轻时,曾东渡留洋日本学医,探索寻求救国之道,回国后有幸拜在芗老门下学习,一生秉承芗老的教诲,以站桩养生功法造福大众。自1953年就开始以养生桩为基础,在北京铁路总医院运用站桩疗法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数十年来他遵循了芗老把健身放在首位的理念,从自我健身、强身,到调理治疗利益众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曾把「健身、自卫、利群」列为习拳之要的三项原则,提出武术讲究三术:技击、医术、艺术。这都与芗老的健身、自卫、利群三原则相吻合一致。

于永年先生讲究在站桩过程中,「从不动中求速度,从无力中求有力,从平常中求非常。」他以站桩养生强身入手,继而在站桩中找兴趣、乐趣,他将其称之为「观妙」,内观站桩中的奥妙。待身体强健有了基础,再进入技击桩的训练。有了前面的基础,再作技击自然会有水到渠成之功效果。他把站桩功效的形象比喻两棵树,一棵弱小,而一棵粗壮的原因是「站得久」,他这一站就是七十年,可见他在站桩上所下的功夫,功力之深厚。真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故而当年受芗老授予「大石碑」的雅号。

站桩养生调理法是各种养生方法中主动调理的上乘调理法,长期以来,众人皆知王芗斋先生创立的拳种以搏击见长而闻名,其实他把「健身」放在了三原则中的首位,他在《拳道中枢》中是这样说的:「利群为吾人之天职,亦其基本要项,然一切之一切,则须完全由身心康健中得来,不健康绝无充足之精神,精神不足,永无可歌可泣之壮烈事迹,且不必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吾恐见人溺水或自缢,亦将畏缩而不前也,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哉;健身为人生之本,习拳为健身之基,一切事业悉利赖之。」


(本文刊登于《紫荆养生》2021年春季刊)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钟海明:习武者应有浩然正气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