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进「一国两制」新的伟大实践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一国两制」实践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深化。在新时代,全面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这两对源与流的辩证关系,是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根本要求;严格依照宪法、基本法和港澳国安法办事与提高特区政府依法施政能力是巩固港澳秩序的法治保障;弘扬爱国爱港爱澳精神是实现人心回归的治本之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夏 泉 I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康清越 I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2021 年 1 月 2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连线方式听取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2020 年度的述职报告 ( 图 : 新华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4周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22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3年的今天,「一国两制」伟大事业也进入新时代。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将港澳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对港澳工作谋篇布局,举旗定向;对港澳在贯彻实施「一国两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运筹帷幄,积极应对,聚焦「一国两制」与港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尤其是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项基本方略之一,极大丰富发展了「一国两制」理论,开辟了「一国两制」事业新境界,这为准确把握「一国两制」定位,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努力开创港澳繁荣稳定新局面和「一国两制」新实践指明了方向。
目前学界对这一理论已有一定的研究。从学术史而言,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香港始终是重点。香港回归前,学界对「一国两制」的研究侧重于理论探讨;香港回归后,学术重心逐渐转移至「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研究。如张国良《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1998)、王凤超《「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998)、肖蔚云《香港基本法的成功实践》(2000)、宋小庄《论「一国两制」下中央和香港特区的关系》﹙2003﹚等,便是从香港回归、基本法实施、中央与特区政府的关系等角度所进行的「一国两制」从理论到实践的早期研究。澳门回归后,学界开始关注「一国两制」理论在澳门的实践研究,且多与香港放在一起,共同展现「一国两制」的实践。如陈丽君《「一国两制」在港澳实践与两岸统一研究》(2005)、叶丽琴和丘杉《「一国两制」港澳实践对比研究》(2011)、齐鹏飞《「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历史经验研究》(2016)等研究成果均为研究「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梳理不同时间段港澳的实践状况,关注到两者实践的共性与差异,并对进一步做好港澳乃至台湾工作提供意见建议。严安林、张哲馨《「一国两制」理论的实践与创新研究》(2017)则以国家治理视角,梳理「一国两制」理论在港澳的实践及其对台湾问题解决的借鉴,尝试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创新性研究。值得指出的是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聚焦「一国两制」理论在澳门的实践研究,刊发大批研究成果,早在2002年杨允中即出版《「一国两制」:实践在澳门》,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本研究「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的专论,后在杨允中主持下该中心先后出版《论「一国两制」澳门实践模式》(2009)、《繁荣稳定大局与「一国两制」澳门模式》(2011)、《我的「一国两制」观》(2012)、《「一国两制」理论纵横》(2014)、《「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启示》(2014)、《「一国两制」与澳门的良政善治》(2018)等理论与实践俱佳的研究成果,创见性提出「一国两制」实践的「澳门模式」。澳门回归以来,随著「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持续实践,政界、学界开始总结澳门实践的基本经验与启示,并提出解决对策,尤其是作为纪念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澳门回归或基本法颁布周年纪念日前后,大都有总结性成果问世。在澳门回归1周年、10周年、15周年之际,王启人、周运源、杨爱平等都有总结性文章发表。此外,在香港回归纪念日、香港与澳门基本法颁布纪念日,中央有关方面和港澳机构、学者也会有总结性文章发表,如在香港回归20周年前后,王志民发表多篇文章阐述推进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行稳致远的思路和经验。饶戈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成功实践》(2017)虽不是专门针对澳门所讲,但在总结「一国两制」在香港20年实践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澳门具有启示意义。乔晓阳(2018)提出中央全面管治权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蒋朝阳更是从六方面总结澳门特区近20年来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与保障特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的实践经验。宁凯惠《新时代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的重要论述》(2020),提出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依法保障和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妥善应对「一国两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在新时代发展和完善「一国两制」方针,推进国家统一、复兴伟业。笔者近年也发表了4篇相关论文专题聚焦港澳问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澳门」建设的三个维度》,《澳门研究》2018年第1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三个维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26日;《「一国两制」推动港澳更好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4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板》,《南方》2019年第6期)。但总体而言,学界对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国两制」的论述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仍显得不够,加之在新时代港澳面临著新的机遇与挑战,因之对习近平「一国两制」论述尚有进一步探讨与拓展的学术空间。
本文在既往关于「一国两制」论述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献,深入解读习近平「一国两制」论述的新理念,探析「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发展走向及其对策,总结港澳实践「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这对于进一步保持港澳繁荣稳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而实现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至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一、全面准确把握两对「源」与「流」辩证关系是根本要求
习近平继承了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并立足于当代世情、国情、党情与港澳地区的新情况、新挑战,丰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强调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准确理解中央全面管治权与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关系,并对这两对「源」与「流」的辩证关系进行新阐述,为新时代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一是要始终全面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关系。「一国」与「两制」是根与本、枝与叶、源与流的关系。「一国两制」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内涵诚如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所指出的:「『一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两制』是指在『一国』之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等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核心,是「两制」的基础与前提,没有「一国」这一前提,就无法谈「两制」这一优势。「两制」之间并非平分秋色、处于同等地位,而是社会主义制度占主导地位,引领「一国两制」的发展走向,在坚持一个国家的前提下,中国内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主体,港澳可以继续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习近平强调: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凸显了「一国」与「两制」关系在「一国两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起到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效果。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要正确认识「一国」与「两制」关系,做到既坚持「一国」原则,又尊重「两制」差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国两制」沿著正确方向前进,才能充分发挥祖国内地强有力的后盾作用,积极推动港澳提高竞争力,促进香港、澳门持续繁荣发展。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关系,需要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一国」是「两制」之根,是「两制」之源,坚持「一国两制」必须先坚持维护国家统一这一前提。习近平强调:「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对不能允许的。」这一重要讲话凸显了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高度重视。推进「一国两制」深入实践,要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关系,切实发挥港澳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上的作用,不断推动「一国两制」实践沿著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要正确认识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的关系。「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是『源』与『流』的关系,两者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
习近平指出:「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这一要求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关键所在,体现了主权与治权的关系。「一国两制」不等同于「一国两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所有地方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中央享有的全面管治权,是建立在我国恢复对港澳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基础上实行的,「『一国两制』的要义在于国家对香港、澳门拥有主权,而香港、澳门高度自治权则来自中央的授权」,体现了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全国港澳研究会前会长陈佐洱表示:「香港特区的普选之争,其实质是管治权的归属问题。特区管治权是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兹事体大,不容有失。」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有关港澳篇时表示:「强调中央的全面管治权,所针对的是极少数人以高度自治为由,抗拒或排斥中央依法行使有关权力,甚至公然挑战『一国』原则和有关底线的错误行为。」中央行使的全面管治权是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权力,并非是对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干预。新时代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一国两制」事业,要正确认识中央和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全面管治权和高度自治权的的关系,在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的基础上,切实保障港澳特别行政区行使高度的自治权,推进「一国两制」的实践。同时港澳特别行政区应尊重和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不断提高自治能力和水平。
二、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是巩固港澳秩序的法治保障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要在港澳持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坚持法治思维,要严格依法办事,依法施政。
一是要严格依照宪法、基本法和港澳国安法办事,这是巩固港澳秩序的法治保障。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明确表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法律渊源。」就法律层面而言,宪法为港澳基本法提供基础和来源,是基本法制定的根本依据。「基本法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法律化、制度化,为『一国两制』在特别行政区的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港澳特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和解释权是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所拥有的司法独立权是建立在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权基础上相对的、有限的独立。新时代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应准确把握宪法与基本法关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贯彻实施,同时还应不断适应「一国两制」实践要求,根据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推动「依法治港」「依法治澳」的法治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推进「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港澳自回归以来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民主法治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尤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双普选」、「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权」等问题上出现争议,港澳社会有些人士对「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的理解和认识还存有偏颇。对此习近平强调:「要加强香港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一国两制」的实践,要大力加强宪法和基本法的宣传教育,「在香港社会普遍树立起国家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广大香港同胞自觉地尊重基本法、遵守基本法、捍卫基本法」,促进港澳同胞增强对宪法、基本法和国安法的理解,坚决同歪曲、违犯基本法、国安法的行为作斗争,充分尊重基本法的权威,努力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港」「依法治澳」法治的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一国两制」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二是要提高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水平,大力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巩固「一国两制」实践的治理基础。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切实发挥行政长官的作用,提高特区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设一个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有作为、负责任的高效、服务型政府,是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关键,也是香港、澳门进一步提升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
三、弘扬爱国爱港爱澳精神是实现人心回归的治本之策
「一国两制」是一项伟大实践,其在港澳实践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新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港澳有些人士对「一国」与「两制」、宪法和基本法、中央和特区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对民族文化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尚不够强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新时代、新形势下,实现人心回归(二次回归)符合祖国和香港、澳门的根本利益,事关「一国两制」实践深入发展、港澳社会稳定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要推进「一国两制」进程,必须大力弘扬爱国爱港爱澳精神,增强港澳同胞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促进爱国爱港爱澳的精神一脉相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人心回归。
促进实现人心回归,需要加强对港澳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提出了对青少年的希冀和期望,彰显了中央对青少年教育和培养的重视。港澳青少年是港澳的希望,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在中小学阶段,未来应该将中国历史纳入初中必修科目」,增强青少年对祖国文化的认识。推进「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促进实现人心回归,应著重加强对港澳青少年的中国历史教育,增进他们对国家的了解与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香港国安法第十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通过学校、社会团体、媒体、网络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这必将促进香港特区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相适应、增强爱国爱港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去殖民化」的教育方针,进而从社会层面极大增强香港同胞尤其是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国家民族认同感,为推动「一国两制」的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青年活力,确保「一国两制」伟大事业后继有人。
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标志著「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步入崭新阶段。推进「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事业,将香港梦、澳门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是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而大力推进业已列入十九大报告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三地具有区位、政策、人缘、文缘与「一国两制」优势。它既是中国展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与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窗口,又是世界观察中国发展经验与模式的示范窗口;既是中西交往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又是中外文化与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在中国步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洞察到「一国两制」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在香港见证香港、澳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广东省四方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11月10日在越南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再次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2018年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19年2月18日,中央正式颁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区域融合互利发展的迫切需要,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我们可以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从国家战略、区域协调深度融合、参与世界级竞争与打造「一国两制」示范区三个维度,审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是从国家战略维度: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为中国未来30多年擘画的强国路线图,包括了「一国两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丰富内容。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谋划推动大湾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将大湾区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要在推进「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下,在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服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局中,以辐射带动港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同时加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战略的协同互动,形成在新时代国家东西南北纵横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打造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世界经济增长极,力争成为代表国家参与世界顶级竞争的重要支点。
二是从区域协调深度融合的维度:从有利于夯实「一国两制」根基,将香港梦、澳门梦融入到中国梦的维度考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粤港澳三地进一步提升合作发展水平,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重大机遇。要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大力推动三地的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市场一体化、服务业合作、通关便利化,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大力实施、完善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系列便利措施,支持香港、澳门进一步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中,以互利合作共赢为契机推动各种资源的有效聚集、有序流动和人心相通,最终达至大流通大融合,提升三地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与培养家国情怀。这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厚植「一国两制」根基,实现人心回归,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治本之策。
三是从参与世界级竞争与打造「一国两制」示范区的维度:湾区经济是世界经济版图的新亮点,是新时代引领中国创新发展的新平台,要从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带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与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的维度谋划。一方面要将三地打造成「一国两制」实践、更具活力的经济区与区域合作的示范区,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继续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推进科技创新,发挥三地协同创新优势,以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为重点,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创新发展合作,将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一带一路」对接融合的重要支撑区。
粤港澳大湾区还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粤港澳深化合作与融合的重要平台。推进「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的繁荣发展,加快社会融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文化价值链的黏合剂作用,以融合促进发展,以发展来深化融合」,另一方面要增强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在社会发展上,广东等内地城市应向港澳学习,为港澳服务,让港澳的同胞深切感受到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其对内地社会进步和发展高速认同」,增强港澳同胞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同时港澳应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搭乘中国内地城市经济腾飞的顺风车,不断开放合作领域,互利合作,共谋发展,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持续发展。
结 语
2018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港澳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新时代港澳发展提出四个「更加积极主动」的新要求。因应香港新的形势,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阐明国家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尽早完成香港基本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立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应当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效防范、制止和惩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将该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广大香港同胞热烈欢迎、坚决拥护该《决定》与香港国安法颁布,认为这既是「一国两制」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中央完善治港方略的新标志、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香港发展重返正轨与由乱变治的转折点,又有利于坚持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与保持香港繁荣稳定,铸牢香港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香港人心回归、构筑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这无疑是习近平「一国两制」论述在新时期的进一步丰富发展。
总之,习近平「一国两制」论述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既继承了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又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一国两制」实践认识的最新理论成果;既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又明确了新时代深入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新方向,对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新实践,需要中央和港澳的共同努力,既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引导,也需要港澳同胞的维护与践行,做到中央毫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新实践。在新时代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一国两制」论述并用以指导实践,不忘「一国两制」初心,增强「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坚定推进 「一国两制」事业,开启「一国两制」实践新征程,共创「一国两制」伟大事业新局面。
本文是夏泉主持的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与澳门成功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9BKS039)以及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0年度课题:文化教育与澳门华人(课题编号JDNJL@202001)的阶段性成果,发表于《紫荆论坛》2021年3-4月号第2-10页。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