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能文能武盼报国 功业未成白发生

日期: 2021-03-10 来源: 紫荆
字号:

文/心台

      提到宋词,有不少组合的称呼为人所津津乐道,例如「苏辛」、「济南二安」等,这一回我们介绍的词人便是在不少组合中皆占其中的辛弃疾。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他的作品激昂豪迈,风流豪放,是南宋豪放词最高成就的代表。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他出生于山东,其时北方已沦陷于金国,但其爱国之心却没有受到影响。在他年少时便走到南方,一心参与抗金事业,希望能够收服山河。不过,当时南宋朝廷选择偏安一隅,加上他是从北方而来,无法融入朝中大臣,故无法一展抱负,不少作品中皆流露出辛酸孤苦。

五十骑闯营擒叛贼

      辛弃疾最为世人广传的事迹,应是他加入耿京的起义军,打算全力抗金,但耿京却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辛弃疾率领五十骑兵直驱入五万军中,成功捉拿张安国。不论事件的真伪,但从这件事可见,辛弃疾是一个文武兼备之人。我们在他的不少作品中,皆可见证其豪迈一面。

      例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上片写词人酒后挑亮灯火,仔细地看着手中杀敌的宝剑,在睡梦中回到当年身处军中之时,听到四方八面传来号角声。其后写军队士兵在分吃烤熟的牛肉,四处响起了悲壮的军歌。用膳后,众人在秋天的战场上严阵以待,等候将领的安排。几句的勾勒,便把作战前的面貌活现于纸上,极具画面感。

      下片则写了作战时的情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士兵骑马上阵,英勇杀敌,弓箭一发紧接一发地发出,「的卢」乃三国时刘备的座驾,他曾乘着的卢逃过蔡瑁的追杀,此处引用表示士兵们所骑之马都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最后三句,表示自己希望能有朝一日恢复中原的大业,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可惜的是,时间不等人,功业未成,白发已生,体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和差距,整首词气势磅礴,既有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也流露了壮志未酬的无奈。

      另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上片借古抒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如画的江山,历尽千年犹在,但如同孙权般的英雄人物今又何在呢?风雨打散了昔日的舞榭楼台。

       回到今天,走在斜阳里,看着普通的街巷和小路,有人说这曾是武帝刘裕曾住过的地方。他当年在战场上威风凛凛,气势如虎,但今天又何处呢?

      上片出现的两位风云人物,终也被时间洪流洗刷净尽,但他们的功绩却仍在世上被人传诵,或许也抒发了词人对主战派的期望,希望能像孙权、刘裕一样大干一场,收复失地,也表示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同样地以几个历史人物抒发感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招致大败。

      词人一直留意这四十三年来抗金的形势变化,也更坚定自己收复中原的决心。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自己一心为国的心愿,同时又对于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的无奈。明代杨慎在《词品》提到︰「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范开《稼轩词序》:「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可谓是辛弃疾一生的写照。

作者为中学中文科教师

来源:香港文汇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能文能武盼报国 功业未成白发生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