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锦辉
期待已久的新冠病毒疫苗科兴及复必泰BioNTech 近日陆续抵港,市民已开始分批接种疫苗,头一批的疫苗接种安排算顺利。然而,一些市民对疫苗仍有疑虑,希望了解两种疫苗该如何选择;另外,有市民质疑既然科兴及复必泰初期来货不多(少于二百万剂),而国药疫苗已在内地(包括澳门)广泛使用,为何政府不引进国药呢?笔者并非生物科学家,但从数据分析角度看,政府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政府专家指出,要直接比较两种疫苗不切实际,亦不科学化,因为两者的临床测试(即找人去试接种,然后观察他们的反应),在不同地方、时间、羣组中进行,而且测试所采用的标准也不一样,科兴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而复必泰则采用「美国食物及药品管理局」(FDA)的标准。简而言之,一般市民只关心接种了疫苗之后是否等于免疫,所以临床测试结果对他们来说只是两极化的答案──接种后有事或无事。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除了两极之外,测试者会有不同反应,而各地医疗专家会因应当地不同的需求作出判断,决定这些反应是否安全。例如,世卫标准分为十级,由第一级无症状感染,到第十级因感染死亡,中间夹杂了轻、中、重度感染,而且这些感染度的病征(例如头晕、发烧等)各地不同准则,难以与其他疫苗作直接比较。
近期一些网红充当「专家」,对香港选用的三种疫苗科兴、复必泰及还未启动接种的牛津/阿斯利康进行评论。这些「专家」惯常靠批评政府的方法「博出位」来抢点赞,但他们并不熟悉医学,所说的都只是顺口开河,混淆视听,对香港疫情控制毫无帮助。本地疫苗专家委员会多次公开重申,疫苗最重要的是安全及保护率达到世卫标准,而科兴和复必泰疫苗都能满足到这些条件,因此适合在香港使用。
另外,要进行可靠的临床测试,样本规模(即参与接种测试的人数)愈多愈好,观乎最近以色列进行的测试,所牵涉的人数便多达一百二十万。而且,样本内需要包括适量的感染者,以测试接种者防御病毒的能力,即在带病毒的羣组中,观察他们有没有被感染。正因如此,国药测试反而遇上问题,因为内地已几近清零,感染的个案非常少,无法制造一个合适的测试环境。因此,香港的专家决定暂不采用国药疫苗,是有道理的,因为在缺少感染的环境下,不管接种的疫苗是那类,结果也不会产生感染,这样的话,临床测试便形同虚设。
尽管如此,不少要往返内地工作的市民仍然希望打国药疫苗,并要求政府协助他们自费到深圳接种,过程中不出关,完事后立即回港,而透过这安排,所有持有接种证明的港人便可以踏足内地,不用隔离,方便他们上班和探亲。然而,这做法即使实行,只适用于进入内地,他们回港却不能豁免,因为香港暂时还未承认国药。单边通关对香港本土经济影响颇大,人流「有出无入」绝对不利香港重振经济。何况内地当局仍认为港人有传播风险,不会轻易开关。
最后,政府过去推行的抗疫政策,包括保持社交距离、封区检测、安心出行等措施均是治标而不治本。
香港要有效控制疫情,必须有赖市民充分合作,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因此,政府于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指出,将会拨款八十四亿港元,采购二千二百五十万剂新冠疫苗,目标是在今年内为大部分市民接种;再者,政府也将设立十亿港元疫苗保障基金,应付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人士的赔偿,希望推动多数市民接种,达到群体免疫的目的。这的确是香港能否打胜疫战的关键,政府和各界都应该尽最大努力齐手推动。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来源:星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