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访】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多管齐下助香港学生 了解历史认识国情
日期:
2021-03-03
来源:
紫荆
字号:大中小

通过社会各界不懈努力以及特区政府教育局的极力推动,香港终于恢复中国历史作为中学独立必修科,并对通识科教材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即将出台的通识教育改革方案有哪些大动作?中国历史新教材修订和出版是否在教育局掌控之下?香港国安法规定的国安教育进校园具体计划何时实施?带著一系列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实施国史新课程
促学生内地交流
记者:最近您在出席《世纪长征》系列活动启动礼时指出,“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认识中国历史。”但有观点认为,香港回归祖国24年来,正是由于青少年在国家近现代史方面没有接受过系统化教育,导致他们对国家缺失认同感和归属感。请问您作为主管香港青少年教育的最高长官,是否觉得在香港全面系统普及青少年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已迫在眉睫?教育局对此有哪些新措施?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右)与紫荆杂志社副社长袁建(左)探讨校园国安教育事宜(本刊记者 李博扬 摄)杨润雄: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本届特区政府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承担,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一代。历史教育是全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人,我们首先必须认识中国历史,才能明白香港与国家、以及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在中小学课程中,教育局早已把“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承担精神”“关爱”及“诚信”列作首要培育学生的正面价值观和态度,并通过不同科目和活动达到教育目标。本学年,我们再加入“守法”和“同理心”价值观,令学生更加明白遵守法规是公民的基本责任,并学会易地而处,考虑其他人处境和感受,尊重不同意见。本届特区政府十分重视国史教育。由2018/19学年开始,我们已把初中中国历史定为独立必修科,并同时修订国史新课程,于2020/21学年在全港中一级实施,让所有学生可以完整系统学习中国历史。而其他学科亦会相应加强中国元素,以深化学生对国家的了解和国民身份的认同。近年,教育局更推行一系列措施,包括对不同教材进行修订,如初中中国历史科和高中通识教育科;增加教师培训课程和学生考察参观活动;提供“推动中国历史及文化的一次性津贴”等,务求通过课堂内外不同活动,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另外,为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国情,我们还为他们提供广泛交流和深度交融的机会。教育局每年提供约100,000个名额,可以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至少各获一次到内地交流的机会,亲身感受和了解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此外,学生亦会通过“姊妹学校计划”,与内地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共建友谊。未来,教育局还将一如既往,全方位加强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设立教材监管机制
改进文凭试拟题程序
记者:您刚才提到已在全港中一级实施国史新课程,请问新教材修订是沿用之前的“校本自决”,还是在教育局的可控和监管之下?另外为避免类似2020年中学文凭试历史考题专业失误事件再次发生,教育局对中国历史授课教师是否有统一培训机制?对教学成效是否有考评机制?杨润雄:教授历史必须客观公正,教育局相信绝大部分专业教师在教授不同历史课题时会持守相同原则。我们一直通过提供师资培训及多元化学与教资源,支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此外,我们也十分重视教科书质素,设有严格及行之有效的评审机制,保证相关教科书(包括中国历史课本)内容符合课程宗旨和目标。课程发展处在2018/19及2019/20两个学年共举办了72次教师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课程诠释及课程领导、学与教策略、知识增益等范畴,并安排各种参观及到内地进行考察,确保相关教师掌握课程精神和内容;对于教学质素及考评设计,学校管理层(如校长、教务主任及科目主任等中层领导)也须承担校本管理的专业职能,为教学质素问责。而教育局常设的课程探访及质素保证视学,亦会定期检视学校教学成效并提出改善建议。至于去年中学文凭试历史考题出现的问题,教育局非常重视,即时与负责执行文凭试的香港考评局跟进,取消考题并进行深入调查,直至完善有关制度。考评局已根据建议制定一系列措施,以改进文凭试拟题程序。教育局将继续与考评局紧密合作,确保文凭试课程和评估更紧密配合。大刀阔斧改通识
国情教育占过半
记者:香港通识教育科长期备受争议,甚至被某些有政治偏见者用作“播独阵地”。在今届教育局班子共同努力下,通识科改革方案即将出台。能否透露哪些方面改动最大?另外新教材审定和出版是否由局方指定机构统一负责?杨润雄:自高中通识教育科推行以来,社会对于该科的争议及质疑从未休止,包括教材、教授及考核方式等。本届政府在2017年成立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就通识教育科提出改善建议。教育局于去年11月公布了改革通识教育科方向,包括为该科冠以新科目名称,订明重要学习概念,加强知识内涵,让学生建立稳固知识基础;重整及删减课程内容,释放学生学习空间;公开考试只设“达标”与“不达标”,释放考试压力;不再设“独立专题探究”,减轻师生工作量;加入“到内地考察”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国情,了解国家发展,并就相关课题进行学习及研究。课程框架共有三个主题,包括“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其中前两部分都与国情教育有关,内容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积极态度及国民身份认同,引导学生学习宪法、基本法和法治,学习和了解国家发展。第三部分是通过涉及与香港、国家和全球发展有关的重要课题,拓寛学生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懂得联系不同学科知识、培养明辨慎思能力,以理性思维分析当代世界。教育局会为该科教科书质素把关,将有关课本纳入评审制度,以确保教科书内容配合重新冠名科目的课程宗旨和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教学、评估的需要。与此同时,教育局会持续为教师提供培训课程和学与教资源,以支援教师施教。我们亦会积极开发形式多元,以及兼备知识内涵、能力培训与价值教育在内的学与教资源,供教师参考及使用。杨润雄带领香港学生参加“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校内校外线上线下
激发学生学史兴趣
记者:《世纪长征》系列活动筹委会制作的100集《世纪长征》特辑,正好可以增进香港青少年对国家近现代史的认识。教育局是否会支持特辑进校园?并进一步与《世纪长征》系列活动筹委会合作,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更好认识历史了解国家?杨润雄:《世纪长征》系列活动筹委会联同香港电台制作的100集《世纪长征》特辑,自农历年初一(2021年2月12日)开始,已在香港电台的电视和电台频道,以及其他平台如网站、脸书(Facebook)等公开播放。教育局一直支持为学校、老师及学生提供多元及资料详实的学与教资源,我们得悉主办机构计划在完成制作后,将有关资料派送给全港学校作为教材使用,表示感谢和欢迎。该特辑经过悉心剪裁,每集只约5分钟,简短精练又生动有趣,很适合中小学日常教学,以及配合学生课外补习,相信会广受学界欢迎。作为该系列活动的支持机构,教育局将联同其他机构一起配合活动筹委会计划,陆续推展其他教育活动,如“学界菁英历史知识问答竞赛”“中国近现代史图片展”等。教育局深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能增进及深化香港中小学生对历史和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全力以赴多管齐下
推国安教育进校园
记者:香港国安法已实施大半年,其中第十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通过学校、社会团体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请问教育局是否已有国安教育进校园的具体计划?杨润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责任,亦是所有香港居民(包括学校教职员和学生)的共同义务。香港国安法的目的是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当中防范先行,透过防范工作可以减少制止和惩治的需要,而学校在有关防范及教育工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教育局已于2月向全港学校发出两份通告,就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学校行政及教育指引,并公布国家安全教育在学校课程的推行模式及相关学与教资源,协助学校落实相关措施,以维护安全有序的校园学习环境,以及推展国家安全教育。通告规定:学校应在策划与管理、教职员管理及其他相关范畴,尽早检视及适当制定措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包括确保所有学校教职员均须秉持专业操守,遵守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加强防范和制止在学校里进行任何违法的教学和活动,预防并处理政治或其他违法活动入侵校园;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香港国安法及国家安全所涵盖的重要理念,让他们了解法治精神,加强国家安全观念和守法意识,从而培养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学校须培养学生国家观念、民族感情、国民身份认同,以及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因此国家安全教育并非只限于认识相关条文内容,更应涵盖香港国安法立法背景和意义,亦包括让学生认识国家安全的不同领域,例如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国家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协助学校系统全面策划和推行国家安全教育,教育局还沿用推行宪法和基本法教育模式,新编订了《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阐述现存于中小学课程内有关国家安全的课题、教学重点和学习元素。为让学校知悉如何通过各科课程内容,自然连系并有机结合国家安全教育元素,我们亦以小学常识科、中学地理科和生物科为例,解释有关国家安全教育在不同科目层面的学与教重点。教育局将陆续公布其他科目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此外,为支援学校顺利推展国家安全教育,教育局还持续更新和增润相关学与教资源,包括于初中现有15小时的“宪法与基本法”独立单元,加入三小时“增润部分:国家安全”。小学方面,我们亦制作了“国家安全.你我要知”有声绘本。与此同时,教育局亦会为学校举办简介会及专业发展课程,并持续与学界保持紧密联络,因应情况提供适切支援,以协助学校推展国安教育相关工作。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3月号
监制:连振海
编辑:李博扬
校对:莫洁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