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锦辉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2021-22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以称《预算案》)演辞中建议「提振经济」,并提出多项创新科技措施(见演辞第90至112段),计划在未来3年内会额外拨款约100亿港元,推动教育、大学生实习和电子政务,以及加大力度支援初创企业及创科基金。
《预算案》建议加大对初创的融资支援,政府会分别向科技园公司及数码港旗下的基金注资,并扩大两个基金的涵盖范围,对初创公司是场及时雨。
政府继去年推出「中学IT创新实验室」计划,资助中学筹办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对IT的兴趣之后,在今年《预算案》中建议额外投放2亿元,扩阔计划的覆盖范围至小学,让每间本地小学在未来3年可获得40万元专款资助,推行「奇趣IT识多啲计划」(见演辞第92段)。
科普教育对创科发展非常关键,愈早推行愈好,环顾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内地、欧洲、美国等,对小学生科普教育都十分重视,值得香港学习。
创科实习计划恒常化 纾人才短缺
政府去年推出「创科实习计划」,资助本地大学生参加本地、内地及外地的创科实习工作,各大专院校及业界均反应热烈,据报去年暑假超过1,600名学生以及1,000家公司参与。以大湾区为例,随着区内创科产业不断地开放,愈来愈多港商移师到大湾区发展,笔者认为,《预算案》建议把计划恒常化(见第93段)来得合时,既可以让更多大学生体验大湾区创科工作,亦可以帮助业界纾缓创科人才短缺的问题,一举两得。
《预算案》建议未来2年向「创新及科技基金」合共注资95亿元(见演辞第104段),支持旗下17个资助计划和50多个研发实验室未来3年的工作,不少业界也可以从中受惠,亦有助企业为「后疫情」经济作好准备,帮助它们进行技术升级,甚至是商务转型。
扩融资支援 初企及时雨
《预算案》亦建议加大对初创的融资支援,政府会向科技园公司旗下「科技企业投资基金」注资3.5亿元,以及向数码港的「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注资2亿元,并且扩大2个基金的涵盖范围至B轮或后期融资(见演辞第107段)。
过去1年疫情影响全球投资市场,创科投资也难以幸免,不少香港活跃的创科投资者也被迫重整投资策略,因此笔者认为这建议对初创公司是场及时雨,政府的额外投资可解短期之急,避免它们在临门一脚被疫情踢出局。
政府去年底推出「智方便」一站式个人化数码服务平台,便利市民使用电子政务。政府计划于2022年把表格和牌照申请全面电子化,大部分政府缴费可电子支付,届时「智方便」更能大派用场。《预算案》提出,金管局正联同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研发企业版的「智方便」数码身份认证平台(见演辞第44段),让企业透过电子渠道认证企业身份,便利更多电子商务。
全球正踏入「后疫情」数码经济时代,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活动将日益频繁,因此提供「智方便」及电子支付服务,只是针对用户便利的需求,要提升服务的效率,笔者建议政府同时研究使用「区块链」技术,推行「去中心化」交易及业务处理。
总言之,过去1年疫情肆虐,香港经济大受影响,政府为援助经济及纾解民困投入不菲,令财政赤字去年升至历来新高。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政府依然适度地支持创新科技发展,殊不容易,反映出政府创科发展的坚持。因此,笔者十分支持今年《预算案》之科技篇,并希望各项建议尽快落实。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荣誉会长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