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松杰
一年一度财政预算案今日发表,疫情下香港经济低迷,之前预料到本年度财政赤字会达到新高,今年预算案一如估计会「睇𩠌食饭」,派糖「减甜」,但仍推出不少新措施,总体上做到了「稳经济、纾民困」,有惊亦有喜。
就笔者较早前建议的社会民生措施,政府全力支持抗疫,预留逾84亿采购及全民接种疫苗。电费和水费优惠、退税、差饷宽免等措施都有,但因应资源约束有所减少,亦取消免租公屋一个月的安排,其他资助如:发放额外半个月的综缓、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伤残津贴和在职家庭津贴相比过去几年都大幅减少。但笔者仍感谢政府接受建议,采取拨款为全港渠管维修,注资为社福、安老和康复服务发展项目正常发展、降低职津工时要求,为失业人士提供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等措施。个人特惠贷款计划上限80,000元,申请期为6个月,年利率固定为1厘,最长分5年摊还,在首12个月只需还息,如期全额还款可获发退还已缴利息。此举给暂时失业人士及开工不足人士带来很大的帮助,惟笔者建议政府要留意与提供服务机构商讨申请程序和提交文件必须要简便。
第二项笔者表示欢迎的是政府接受建议向每名香港永久居民和新来港人士派5000元电子消费券,此举等同于全民派钱,也惠及商户,笔者期待后续性具体措施公布,但希望政府留意要以申请程序简单为主。
笔者亦喜见在失业率高企时,政府接受建议创造就业机会,包括基建项目持续创造就业,早前亦透过「防疫抗疫基金」在公私营机构设立约3.1万个有时限职位。现再拨款66亿元,创造约3万个不超过12个月的有时限职位。另外优化雇员再培训局出的「特别‧爱增值」计划及把「持续进修基金」范畴扩阔及纳入网上课程,让更多市民籍措施增值装备自己。
大湾区绝对是香港参与国家经济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和青年「最佳发展平台」,笔者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已正式成立,期望政府更有力地统筹、协调和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除了协助提高社会各界对大湾区建设的了解和认识,也希望协助香港中小企业申请各项政策扶持,再加大力度支持「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协助港商及青年人把握大湾区发展的机遇。
笔者惊的是,资源有限但需求无限,面对赤字我们一直鼓励政府调改税制增加收入,欢迎政府提交法案调整「股票印花税」税率,把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稍后亦会与各界探讨开征新税,以增加收入。财政预算整体上有惊喜也值得支持,另外笔者希望政府在执行时宜采取简便的措施,以免劳民伤财。最后,政府财政赤字巨大,笔者建议政府应多在节流方向考虑,包括高官及高级公务员牵头冻薪与民共渡时艰,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等。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再出发共同发起人、香港菁英会社会民生研究会主任、网络红人工作者协会创会主席
编辑: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