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敏康
港府于2月19日宣布,民政事务局副秘书长李百全将于3月1日起出任广播处长,接替提早半年解约的梁家荣。此消息既令人高兴,也令人有些担忧。高兴的是香港电台(港台)这个公营机构终于更换新的「掌门人」了,希望这个拿纳税人钱的公营电台多做点利港利民的事情。担忧的是,港台已经病入膏肓,在李百全的领导下,是否能够起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作用?
说香港电台已经病入膏肓,是有事实依据的:在修例风波中,港台节目《头条新闻》抹黑警队;记者询问世卫组织是否会重新考虑台湾的成员资格,公然鼓吹「台独」;以及包庇「黄记」利君雅等,不仅引发投诉潮,而且还有市民通过律师代表提出私人刑事检控,控告梁家荣五项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这些都是梁家荣担任港台负责人时发生的事情,肯定是属于「责无旁贷」的事情。
港台问题出在哪里
港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性质严重的问题,关键在于几个方面。
第一是没有摆正自己的定位,片面强调自己是一个传媒机构,可以享受编辑和言论自由,更沾染了香港传媒的普遍歪风,即以非客观的事实批评政府,误导公众。其实,编辑和言论自由从来都是有底线的。港台更是一个公共广播机构,受到《香港电台约章》(《约章》)的约束。《约章》B节规定香港电台的公共目的及使命;第4点列出要让市民认同公民身份及促进公民社会发展,方法包括:提供准确而持平的新闻报道、资讯、观点及分析,以加强市民对社会、国家和世界的认识;增加市民对「一国两制」及其在香港实施情况的认识;以及提供让市民了解社会和国家的节目,培养市民对公民及国民身份的认同感。可见,港台偏离《约章》的行为,才是引起大众不满的焦点。
第二是香港电台的不少制作人员至今没有改变错误思维,仍然坚持认为政府公布的《香港电台的管治及管理检讨报告》(《报告》)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打压编辑自由」。《报告》指出,在处理争议和敏感编辑事宜时,港台主要透过口头方式执行现行编辑「上报」和「必须上报」机制,没有设立在节目制作前、制作期间及播放前执行质素保证或违规风险管理措施,一直无按《约章》规定,就关乎编辑方针、节目标准及质素的事宜,主动向顾问委员会征求意见。但香港电台工会发言人却仍然声称上报机制不符合效率和不切实际。这位发言人恰恰忘记了,就是因为相关机制缺失,港台才会发生一系列偏离《约章》的事情。
第三,港台公务员被要求于2月28日前递交签署的效忠声明。据立法会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度,港台共有844名全职员工,其中689人是以公务员合约聘用。但据媒体报道,一些公务员可能会采取阳奉阴违的做法,现阶段仍会签署声明,「唔签就一定要走,好难话突然离职,亦唔想贸然因为呢份嘢大家就走晒」。日后工作会如常完成,「嘢照做、照问,唔会因为红线避开,做返平时嘅嘢,佢要点样处置就处啦」。这些公务员应该是港台的隐患,将来更需要严格监管。笔者倒是奉劝有这种想法的人士,不如趁早走人,省得将来因违反誓言而负上法律责任。其实,《约章》规定十分清楚,那就是「提供准确而持平的新闻报道、资讯、观点及分析」,报道真相和指出政府的不足完全必要,但不应该故意混淆是非,无端抹黑,这才是红线。
有无传媒经验并非必要
李百全于1990年8月加入政务职系,具有丰富的政务经验。他没有传媒经验,属于「空降部队」。但正如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指出,过往的广播处长并非有广播经验的就一帆风顺,没有广播经验的就不能执行《约章》赋予的权力。今次以政务官担任相关职位,是要反映人选在广播及行政和政策方面的能力均有需要。《报告》同时建议港台制订一套全面的编辑政策及详细指引,供所有港台工作人员遵守,并与顾问委员会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此外亦要改善处理投诉机制,增加透明度。笔者也认为港台负责人是否有传媒经历并不重要,关键看其是否能够带领港台重新出发和挽回公众对港台的信心。港台曾经病入膏肓,亟需刮骨疗毒,施以猛药。希望李处长勇敢站出来,坚定按《约章》办事,带领港台重新出发,迈向新里程。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高级顾问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