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饮茶?中医也有「下午茶」
下午茶,顾名思义,用餐时间介于午、晚餐之间,其用餐的食材则依据各国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但「茶」始终是共同的媒介,「茶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我国自西周时期起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今的两小时。下午茶对应的时间节点则是以申时(15-17时)为主,中医中也有「申时饮茶」之说。
申时饮茶有助提升工作效率
申时饮茶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中医认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可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通常申时人的体温较热,阴虚之人最为突出。此时饮下午茶则使水液、津液得到及时补足,进而使机体得到润泽濡养。其二,众所周知,申时是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脑力、体力、精力等消耗都比较频繁且强度较高。尤其是现代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学习方式往往使得人们匆匆进食午餐,或时常因延时加班不能正常进食晚餐,身体所需能量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补充,常会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乏力、反应迟钝、精力不足、注意力无法集中的诸多情形。
《灵枢·经脉》提到,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此时膀胱经耗血耗气,多有不足,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津血同源」,宜以下午茶进行补充,以补津液、充气血、启动膀胱经之气,恢复体能、保证效率。实验证明,下午茶还可以增强记忆力和应变力。有喝下午茶习惯的人在记忆力和应变力上,比其他人的平均分值高出15%-20%。
下午茶的用茶之道
「茶」作为下午茶之主角,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李时珍认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也就是说,茶能提神醒神使人思维灵活,能清热解毒利小便、消食去腻除痰热、敛阴降火清头目、生津止渴养阴液……如阴虚之人,于下午茶中饮用滋阴泻火的茶水则更容易获得良效。
我国传统茶叶有红、绿、青、乌(黑)、黄、白等色泽品种之分,亦有「十大名茶」之说,如祁门红茶、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等等,其口感各有千秋、其功效也各有妙处。无论哪种名茶或是普通茶叶,经清水充分浸泡慢饮细品之后都将进入膀胱,进入由液态变为气态再变为液态的生理代谢、能量转化的过程,最终转化为津液、气血,令人体气血首尾相衔,循环流注、活力持久,这体现了中医认为的申时饮茶养生之妙用。
应时、适量、和性味
下午茶通常将茶品与食品结合,饮而食,食而饮。下午茶在饮食养生层面而言,以「应时、适量、和性味」为原则。
1.应时:因时制宜
从日常来说,需相对固定饮食时间,亦需根据季节和气候适当进行调整,做到「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和「暮无饱食」,规律进食。从健康角度来说,白天劳作多耗能量,下午茶可保证足够的饮食水分及能量。但在夜间则不建议加夜宵,在增加胃肠负担同时会影响基础睡眠,不符合养生之道。
2.适量,有节制
下午茶加餐,对于因工作繁忙不能按时吃饭的人群,活动量大、消耗大的人群,17点后不吃饭的人群,则有必要可少食多餐,如果已经安排下午茶,晚餐则宜适当减量控食。
3.和性味:寒热平和、五味调和
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平五性;有酸、苦、甘、辛、咸五味。饮食搭配不宜太过生冷,以免损伤脾阳,影响其运化功能,亦不能食太过灼热之品,以免灼伤机体组织,或耗伤津液,内生疾病。
饮食需性味和中以保脾胃不伤、食道不损,从而保障消化吸收。在此原则下,对于不同人群,如老人、慢性病患者、孩子、上班族等,饮食应因人、因群体、因性质、因体质等不同而异,具体人群具体调节。
女性以血为本,日常宜适量食用红枣、红糖、花生、红豆、桂圆等补血之品;经期女性则需要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男性以肾为根本,宜适量选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栗子等。虚寒体质者宜选择羊肉、葱、姜、韭菜等温热性质食物。
热性体质和偏热性疾病者更适合鸭肉、绿豆、黄瓜等寒凉食物。阳虚畏寒者可多食性热、温的食物,有暖胃、助阳、益气的功效。此外,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迅速,营养要全面均衡,多食瓜果蔬菜及豆奶类食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热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