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锦辉
蚂蚁集团香港、上海两地上市计划临门一刻突然被煞停,不少股民因此而亏蚀。事件成为全国热话,网民认为「蚂蚁教父」马云在去年《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中的大胆言论触怒了中央,导致政府有所行动。笔者却不以为然,认为「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央政府对蚂蚁集团的商业模式一直关注。峰会中,马云提及「中国金融根本就没有系统」 。鉴于蚂蚁集团于过去几年获利甚丰,金融市场呈现被操控之嫌,中央政府担心蚂蚁的营商手法会垄断市场,因此不可坐事不理。
公私营合作行之有效
去年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制定了未来工作的八大任务,包括「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从时间序分析,很明显中央政府是剑指所有数码金融巨擘,并率先向马云及旗下蚂蚁集团进行调查。
所谓「乱世出英雄」,这概念很适用于过去十年的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正如马云暗示中国金融市场的治理不健全,适逢十年前讯息产业兴起,不同企业借此机会在网上揾钱,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在过去多年赚到盘满钵满,马云更多次成为中国首富。本来这些企业在内地的讯息产业市场中各据一方,分别于网络讯息搜寻、网上销售及财务、社交网络及游戏等主要范畴,与中央政府互相协调,开创各自的商业市场。这做法与全球政府常用的「公私营合作」模式( PPP)大同小异。
然而,BAT与中国政府合作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公私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十年前,内地数码金融市场初兴起时,这安排尚可接受,但今天市场状况已完全颠覆了。市场规模不断地增长,参与投资的星斗市民亦愈来愈多,因而构成极大的市场风险,「一子错」便很容易会影响全国发展大局。正因如此,中央政府不敢怠慢,积极地进行整顿,特别是针对科技金融产业。
「公私营合作」是公共建设经常采用的开发模式,主要由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提供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这模式一方面可以让政府聘请专业公司去建设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可让私营企业从中牟取应得的利润,双方互惠互利达至双嬴。事实上,香港政府早期已推行「公私营合作」,一直行之有效。成功的例子包括红磡海底隧道,这项目早已完结,而且经营权亦已交回港府。
在「公私营合作」项目的运作上,政府主要担当监管角色,私人企业执行。两者的工作在过程上必须要有默契,互相紧密协调,维持良好关系,如此般项目才可顺利进行;反之,项目不排除会烂尾收场。近期马云被中央约见、阿里巴巴被调查、蚂蚁集团上市计划被煞停等事件相继发生,这些事件反映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欠缺协调,更可能出现分歧。同类事件虽然也有发生在其他企业身上,例如腾讯最近因违反「反垄断法」而被惩罚,但严重性远比不上是次蚂蚁集团事件。
整顿数码金融市场阵痛难免
理论上,任何政府在进行「公私营合作」项目时,中断与自己不配合的伙伴之合约正常不已。中断合作所造成的损失并非一面倒的,政府也要付出沉重代价,因为要在短期内另觅代替公司并不容易。若然中央真的要惩治蚂蚁集团,要找一间能代替它的公司也并不容易。最后,笔者估计中国未来在整顿数码金融市场时难免会出现更多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彻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才是一劳永逸之举。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香港资讯科技联会名誉会长
来源:《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