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为民
图:大部分厂商已经在日常营运中使用资讯科技,但并未能互联互通地把资料即时传输及分析,每个数码化系统就像「孤岛」一样。
特区政府为推动香港再工业化,去年七月推出「再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智慧生产线。但有调查发现,大部分本地厂商仍处于传统与自动化混合阶段,只有约一成厂商已进入工业4.0阶段。中央早前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鼓励工业生产结合互联网、大资料,令工业活动可创造新的价值。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坚实发展的今天,香港制造业宜多留意《行动计划》对工业所带来的发展红利。
香港工业总会在1月26日发布《香港制造:香港工业启新章》中期研究报告,以了解港资制造企业的发展现况,以及对挑战的应对策略。报告提及不少原本专注于生产工序的厂商都开始将业务延伸至生产性服务,有意加强科技研发(57%)、产品设计(59%)和建立品牌(47%)的厂商比例大增。报告指出,港资厂商多数处于工业2.0至3.0之间的生产阶段,即传统与自动化混合生产,只有13%是自动化及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化工业(即工业4.0阶段)。
国家工业和资讯化部日前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当中包括11个重点任务、44项行动内容和12项保障措施,各项均列明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
事实上,在结合了互联网的工业生产中会产生不少工业大资料,包括机械的运作效能、速度、气压、温度、能源消耗、产品在生产线的位置、进度等等。工业大资料能够提升工厂的效能、效率和成本效益。
应用了物理模型、感测器更新、运行历史等资料,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的过程称为「数位孪生」(DigitalTwin)。虚实结合的「数位孪生」能把资料映射,把资料进行归类聚集,从而达到视觉化,以具体的场景应用为手段,实现行业的智慧化,做到工业上的智慧制造及智慧应用,增加企业在生产敏捷、高效的能力,同时间也能在工业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
工业大资料是转型基础
就以船舶行业「数字孪生」的形成为例,工业互联网能随著船舶行业的发展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同步起来。做到以行业带动产业,产业带动配套,技术为驱动力。正如,新加坡当年航运实体经济带动经济发展的经验一样,今天国家可以藉著工业互联网为创新驱动手段,去实现新一轮的工业发展,同时又能带动城市群的经济,构建起新的产业生态。
笔者认为工业大资料,是工业自动化及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基础,无论港商的策略是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科技作管理(「硬创新」),还是较倾向产品设计和品牌建立的(「软创新」),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坚实发展的今天,香港的制造业宜多留意《行动计划》对工业所带来的发展红利。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华人大资料学会执行主席、香港菁英会荣誉主席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