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历来都是在风风雨雨中发展壮大起来的。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要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主动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趋利避害、行稳致远。中国经历了去年的极端压力测试,今年一定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文|特约评论员
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图为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图:新华社)
事非经过不知难。2020年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且国内生产总值也首次跨越了百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台阶。中国经济体量历史性超过全球GDP的17%,不仅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且与美国经济占全球GDP比重(23.9%)的差距越来越小。据国家统计局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非常接近2010年的美国,中美经济总量差距已经缩小到十年的范围。由于中国去年成功抗疫和控疫,率先在全球成功复工复产,再加之促消费、促投资、促生产等各项激励政策的不断推进和“低基数的翘尾效应”,国际组织普遍预测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或超过8%的实际增长,人民币也会有所升值,经济总量还将创历史新高。英国、日本一些经济学者认为中国将在2028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去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调整对中国经济发展预期,他们乐观地认为到2024年中国GDP就将跃居世界第一。
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仍处深度衰退之际,中国经济能率先企稳反弹并取得正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一是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科学抗疫控疫,“六稳”“六保”扎实推进,政府大幅度减税降费,才有我国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充分保障; 二是全体14亿人民积极配合、自主行动,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全民防控、全程参与、全面合作、全体劳动; 三是各类企事业单位有力担当,在严格疫情防控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险阻,合理组织生产和服务,既满足国内的最终需求,又满足国外的部分最终需求。因此,中国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是用科学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获得的。
劳动创造著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展望今年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中国人自己也是信心满满。今年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是国内巨大的新基建市场和消费市场,这是国内潜在的巨大消费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创造需求,需求侧管理有利于放大需求。众所周知,消费和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两翼”。今年中国将在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开拓消费新增长点,以及继续推动重大项目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与此同时,中国人勤劳勇敢,创新创业能力强,愿意工作努力工作善于工作,将近8亿的劳动力十分活跃,有投资就有就业机会,有就业机会就有劳动收入,有收入增长就有消费增长,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告诉我们的最简单的道理。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挖掘新发展动能,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主要有: 一是疫情防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率降低;二是局部疫情此起彼伏导致各地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不确定性;三是中美经贸关系能缓和到何种程度亦不可知。但是,只要我们科学应对不信邪,合理消化不气馁,积极作为不松懈,这些挑战和不确定性都可以进一步降低。今年的宏观政策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六稳”“六保”的要求,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做好政策进退之间的平衡,应对好各种不确定性。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同时还要靠改革创新。今年将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争取见到实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具体包括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改革、努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推进重要改革试点等。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发展得好,会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得好,中国经济才会更好。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发展会有条件趋于恢复,预计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5%左右,一方面是由于去年的全球负增长降低了GDP基数,另一方面,尽管疫情控制还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是大多数国家都找到了在疫情防控条件下,有序复工复产的办法。
今年是中国新发展格局布局元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中国经济历来都是在风风雨雨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国内经济大循环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演变的新规律。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主动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趋利避害、行稳致远。针对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有关部门也做了情景推演和应对准备,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