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刚刚经受“黑暴”冲击的香港经济雪上加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预测2020年全年经济收缩6.1%。牛年临近,市民饱含“扭转乾坤”的企盼。2021年香港经济走势如何?可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9家中资银行、投行主要负责人或经济学家。
文|本刊记者 左娅
预计2021年香港经济将在低基数下实现正增长
香港经济走势如何?各中资银行投行不约而同地表示,这取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变化,从目前情况判断,2021年香港经济大概率会在上年的低基数下实现正增长。不过对复苏的程度各行的判断却也略有不同。
中银国际首席执行官李彤判断:“首先,如果香港疫苗接种计划得到广泛实施,促进香港疫情管控取得积极进展,有利于香港各类经济活动的加快恢复,酒店餐饮、批发零售、交运物流等行业环境也有望边际改善。不过,由于跨境的人员往来在疫后恢复中最为滞后,这也意味著对外来游客依赖程度较高的香港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复苏也将相对缓慢。其次,2021年内地GDP预计将增长8%以上,世界经济和商品贸易活动也将迎来恢复性增长,对香港商品贸易活动提供支持。同时,亚太15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2020年底签署后将逐渐进入落地期,在中长期内为香港商品贸易相关行业提供发展机遇。最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将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副董事长、行长张骏表示谨慎乐观:“随著各国疫苗先后推出和开始大规模接种,2021年全球疫情预计将逐步得到控制,本港经济有望迎来一个较为乐观的外围环境。不过,在国际疫情完全受控之前,本港经济特别是服务业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就业市场形势依旧严峻,投资和消费需求预计将保持疲弱。2021年本港经济面临的主要下行风险包括国际疫情未如预期得到有效控制、中美关系出现紧张、市场情绪突然变化导致跨境资金流动异常波动等。另外,去年特区政府推出四轮大规模纾困措施后,今年财政刺激力度预计将明显减小。需要防止刺激政策减弱导致中小企业陷入较大困难。”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补充道:“香港失业率达到16年来的高位,在第四波疫情及保就业计划完结等因素的影响下,失业率将进一步恶化至7%以上。若2021年香港经济持续受到疫情等困扰而未能复苏的话,失业率有可能进一步挑战2003年8.5%的纪录高位。”她判断,2021年上半年香港经济难以明显复苏,个别行业如旅游、航空、酒店和餐饮等面对的压力仍大;下半年如果疫苗能够在全球范围广泛接种,可能有助疫情受控和全球经济重开,推动旅游、航空、酒店和餐饮等行业复苏。而全球经济重开后,主要经济体可能出现经济大幅度反弹,将给香港小型开放经济体带来外部支持。主要央行持续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和特区政府推出财政措施下,2021年一季度,香港经济可能录得同比扩张;全年增长预计约为5.1%,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7%的预测。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也认为在2020年的低基数下,香港经济2021年有望重回正增长,不过他也同时指出,短期而言香港经济仍然面临较大挑战。“本地疫情反复,政府的社交管控措施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仍然很大。全球疫情也还没有受控,旅游和相关行业的复苏也是遥遥无期。”程实说。
集友银行副董事长、行政总裁郑威判断2021年香港经济会温和复苏:“香港若能加快推进疫苗接种,严格执行入境隔离政策,遏制本地疫情,争取恢复同中国内地通关,保持与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畅通,相信将能快速推动经济复苏。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给香港经济带来支撑。上一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3,115亿港元的支援措施,对稳定经济和就业的利好影响将在2021年持续显现。目前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储备充足,不排除有进一步支持经济发展的措施。至于房地产市场,经过多轮的审慎宏观需求管理措施,加上目前整体供应仍属偏紧,即使目前楼价仍处市场较难负担的高水平,预计美联储将维持利率不变至2023年底,长期低息环境仍有利于香港经济和资产市场表现,支持经济复苏。”
工银亚洲战略规划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夏林峰预计2021年香港全年经济将呈现加速复苏格局:“在环球各国经济差异化复苏背景下,内地出口仍将是推动各国经济回暖的重要力量,相应为香港转口贸易稳定增长提供支撑。受益于国家鼓励资本市场深化开放、内地经济持续领先复苏,我们相信香港仍将是内地企业境外融资首选场所,估值较低的港股也将继续吸引境内外资金流入。随著本地及环球主要地区疫苗接种普及,赴港客流有望稳步增加,推动本地零售、餐饮、旅游等相关行业逐步恢复活力。”
农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研究部主管陈宋恩则是更为乐观地判断2021年香港经济将迎来明显反弹。“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2021年有极低的基数效应;二是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随著疫苗的推出大概率会在上半年得到控制,下半年与内地的经济往来将正常化;三是国安法的实施以及立法会顺利运转令香港可有效提升政府决策和商业运营的效率,整个社会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四是随著拜登继任总统,中美贸易战可能会有所缓和,有利香港转口贸易的增长。基于以上的理由,我们预计2021年香港GDP实质增长5%左右。然而,潜在的新冠病毒大幅变异导致现有疫苗的有效性降低将是2021年的主要挑战。”陈宋恩认为。
对香港金融安全稳定和
联系汇率制度信心十足
金融是香港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港元曾多次触发联系汇率的弱方兑换保证,在中美角力背景下,香港能否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巩固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光银国际总裁王晶分析:首先,香港的金融安全与繁荣稳定是符合国际利益的。香港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既是中国内地对外投资与贸易的重要枢纽,亦是其他国家投资中国的第一站。仅以美国为例,有超过1,300家美国企业在港经营,2018年美国银行业在香港的总资产值达1,480亿美元。即使在中美角力的大环境之下,香港的繁荣稳定也是符合各方利益的。其次,香港金管局有充足的手段应对联系汇率可能受到的冲击。香港的外汇储备超过4,400亿美元,相当于香港基础流通货币的两倍以上,同时香港与中国人民银行的互换协议中,就包括港币与美元的互换,换言之,如果想破坏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面对的将是香港金管局与国家外管局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因此,香港有信心也有能力维护自身的金融安全与稳定。最后,从市场反应来看,目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及金融市场的各个环节运作良好,其中2020年4月至12月期间,有接近500亿美元资金净流入香港,带动港元汇价稳定并偏向强方兑换保证水平。截至2020年12月,香港流动资金总结余达4,500亿港元。同时,受惠于众多中概股回归,2020年香港IPO集资额达50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反映投资者对香港金融市场仍有信心。随著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平稳与经济运行的恢复,相信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依旧稳固。
港股1月19日在资金推动下普遍上涨。恒生指数全日涨779.51点,涨幅2.7%,收报29642.28点,全日主板成交3015.8亿港元,为有纪录以来最高成交额(图:新华社)
陈宋恩也认为香港的稳定符合各方利益。他说:“我们预计美国不会利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货币清算或者支付体系来限制香港中资银行或香港金管局在香港自由兑换美元来冲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如果美国限制港元自由兑换美元,将极大冲击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香港是世界第三大美元交易中心,每天都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美元结算,仅次于伦敦和纽约。如果香港的大量中资银行不能结算与交易美元,美元世界货币地位有重塑风险,亦会动摇国际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
在香港应对冲击的手段和能力方面,郑威补充道,香港联系汇率不仅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作为坚实后盾,而且银行体系资本雄厚(资本充足比率为20%)、流动资金充裕(流动覆盖比率为160%)、资产质素良好(坏帐率仅为0.6%),香港经济金融市场在国际上均属非常稳健的水平。
市场反应方面,李彤列举了更多的数据。“2020年,香港股票总市值增长了25%,股票成交总额同比增长50%,IPO融资规模同比增长27%,创2011年以来的新高。在港元汇率方面,2020年海外发达国家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香港金融市场投资机遇凸显,从2020年3月底到12月底,恒生指数上涨15.4%,恒生科技指数上涨90%,同时有超过500亿美元资金净流入港元体系,推动联系汇率制偏向强方保证线,反映了投资者对香港的金融市场的信心。”
夏林峰也认同香港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香港是亚太企业走向世界市场,以及国际资金投资亚太特别是内地的核心枢纽。当前,国家积极推动资本市场深化开放,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扩容,有助进一步增强香港作为内地与环球资本市场互联通道的独特作用,客观上也将持续夯实联系汇率制度稳定运营的基础。”
李彤还指出,香港是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重要的亚洲资产管理中心,汇集了众多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香港金融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金融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资金进出自由、便捷,能够高效连接全球其它金融市场。香港在金融软硬件实力上名列世界前茅,为香港金融体系保持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有“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具有联系内地与全球金融市场的独特作用。伴随著内地金融对外开放,内地和香港的金融联系也将更加密切和便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内地和世界金融市场交汇的重要平台,将继续在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将受益于此,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
张骏结合历史分析道:“自1983年10月联系汇率制度确立至今已将近四十年,其间历经了多次全球和区域的经济金融危机,却能在外来冲击面前屹立不倒,牢牢捍卫著香港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金管局推出了多轮巩固联系汇率制度的技术性措施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确保利率调节机制能有效运作以维持汇率稳定。2005年金管局将单一的7.80弱方兑换保证,扩大为7.75-7.85的强弱双向兑换保证,使联系汇率制度的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张骏强调,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制度,而是和香港强大的金融体系、充足的资本流动性这一大环境相辅相成的。金管局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等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建立了强大的监控框架,来监控资金流向和金融市场活动。作为连接内地和世界的桥梁,香港的资本自由流动也会继续受到基本法第112条的保障。这也是他对香港金融安全和联系汇率非常有信心的理由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机遇是香港最值得期待的经济亮点
在2021年,把握“十四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国家发展机遇,对香港企业尤为重要。
郑威强调,中国内地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内地经济增速将达到8.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高。香港应顺势而为,坚持‘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策略,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王晶也认为,在国际形势阴晴不定、内地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全球关注和投资的焦点将有很大机会转到中国内地,届时也将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金融需求。能否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关系到香港能否进入新的发展轨道,也是香港在新形势下必然要做出的战略选择。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香港只要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地位,香港企业只要准确把握政策红利和战略红利期,在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等领域加强与内地间的互动合作,就能更好地实现企业自身发展,进而提升香港市场整体活力。
鄂志寰指出,目前美国持续收紧对中国内地企业在美上市的汇报等要求,以及限制美国投资人投资内地企业等,这将进一步促使更多内地企业选择回归香港上市,并于香港进行更多投融资活动。同时,内地金融资产将被进一步纳入各类全球指数,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亦将持续优化和扩容,带动香港金融和相关服务行业。
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机遇是香港最值得期待的经济亮点。1月14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杨俊波在广州举行的发布会上称,在国家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下,广东推进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和世界级机场群。图为广州港南沙港区(图:中新社)
此外,香港自身也需要扩大服务业腹地,而中国内地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程实说:“香港的经济发展已十分成熟,市场增长潜力有限,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香港必需把服务业的腹地扩大。例如,香港的科创业可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产业链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夏林峰则进一步指出香港与内地优势互补:“香港企业长期以来在环球金融、科技研发、专业服务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实力,与内地企业在制造基础强、用工成本低、市场空间大等方面具有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天然基础。对香港企业而言,以时不我待的坚定决心拥抱国家新时期发展宏图,既可为香港及内地经济转型发展贡献积极力量,也是发挥优势顺势而为、提升自身经营质效的战略选择。”
国家发展大局具体蕴含了哪些机遇?香港当如何把握机遇?各行也给出了具体建议。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行政总裁、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香港享有‘一国两制’的优势,可进一步强化在国际循环中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成为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另一方面,可聚焦内地市场商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发挥好这双重角色,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并持续成为香港经济最值得期待的亮点。”王锋举例说,未来香港可在内地尤其是大湾区以创新驱动引领内循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香港卓越的金融服务业,可促进创新科技与创新金融的深度融合,带动IPO、财富管理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加快发展,在推动内地科技与金融进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例如,中央已经同意把按新上市制度在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纳入“互联互通”的选股范围,在两地金融互联互通上再添亮点。
王晶进一步具体指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给香港创科带来的机遇:“香港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整个大湾区又具备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拥有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重要的创新科技中心的潜力,促进两地人才交流的政策也逐步搬上台面。特区政府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聘请及派驻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扩大香港企业发展领域,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我们光银国际作为在港企业,也在积极响应和配合特区政府政策。”
李彤则给出了香港证券业的具体机遇:“在投行业务中,当前香港股票、债券市场的大部分融资业务都是来自内地企业或机构,‘十四五’期间随著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企业持续的海外融资需要,预计仍会有较多内地企业在香港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活动。在双循环发展中,内地也有联通海外市场、并购海外优质资产、借助海外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香港金融机构能在内地企业的海外融资和并购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交易业务中,沪深港通和债券通的南向通都将使更多的内地投资者参与香港股票、债券市场投资。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率先试点,有望进一步扩大香港资管业务规模。在商品业务中,香港作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如果能进一步丰富和开发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大宗商品,不仅将助力祖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大宗商品定价,而且有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能为香港金融机构开辟更多业务机会。”
王锋提出,RCEP预计2021年落地,香港更可进一步发挥其在金融市场的优势:“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例,RCEP可为推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投资提供有利环境,从而提升区内使用人民币的水平。香港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心,一直支持不同类型的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交易活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金融和外汇市场以及各项互联互通措施,可为市场参与者进行人民币风险管理和金融投资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和便利的渠道。”
陈宋恩也表示,在外循环方面,香港可以进一步发挥中国金融开放排头兵作用,通过互通互联机制,协助国家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大湾区发展的很多政策措施迟迟没能落地。2021年全球疫情有望步入尾声,业界对大湾区发展翘首以盼,希望大湾区发展重新加速,给香港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难得的业务发展机遇。”张骏说,“随著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渠道的不断搭建和完善,大湾区发展将有力促进香港的贸易、旅游、金融、物流、专业服务等行业,全方位提升香港经济结构和质量,香港经济将因此更加多元化和更具竞争力。同时,港人北上就业、旅游和生活,给香港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带来新的机遇,势必给香港社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2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