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控新冠肺炎是香港特区全社会的头等大事,也是特区政府当务之急。行政长官去年十一月底发表的《2020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全力以赴、力争‘清零’”的目标。
特区政府一直参考香港、内地和世界各地专家的意见,以科学和理论为本,制订适合香港的抗疫策略。除了特区政府卫生署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恒常交流外,特区政府官员及专家顾问去年十二月下旬与内地官员及专家进行交流,并借鉴国家成功抗疫的策略和经验,因应香港的实际情况,更高效地应对本地的疫情。中央政府一直高度关注香港的疫情发展,积极回应特区政府提出的请求,包括派员到港协助推行大规模“普及社区检测计划”,支援兴建临时医院及增设社区治疗设施,又支持香港确保新冠病毒疫苗供应。我们衷心感谢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市民健康的关心及爱心。全力抗疫是特区政府目前的首要工作,我们必须果断行动,以抗战状态的思维,全方位强化防疫抗疫的工作,参考国家的防疫抗疫策略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加精准度,全力应战,争取在广大市民支持和配合下,达至“清零”的最终目标。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左二)视察抗疫现场(图:张建宗司长网志)
外防输入 滴水不漏
香港的防疫抗疫工作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原则,把疫情防控和感染管理纳入社会日常运作,特区政府会致力确保各项措施切实执行,落实到位。在“外防输入”方面,我们已经在入境管制采取一系列加强措施,对从外国经机场抵港者严格实施“闭环式管理”,包括在抵港后立即在机场由专人以咽喉和鼻腔合并拭子采样,为旅客进行快速核酸检测,缩减旅客的等候时间及减低等候期间的感染风险;确认检测结果阴性后,安排专车把旅客送到指定检疫酒店接受检疫。我们进一步延长强制检疫期,所有于到达香港当天或之前21天曾在中国以外地区逗留的人士,须于指定检疫酒店接受21天强制检疫,并须在检疫期间于指定检疫酒店接受第二次检测(在第12天),以及第三次检测(在第19天),增加旅客在检疫期内须进行检测的次数,严防漏网之鱼。
特区政府也坚守迅速应变的政策,考虑到传播力较强的新变种病毒近期在英国、南非、巴西及爱尔兰的蔓延程度,限制所有于(登机当天或之前)过去21天曾在上述国家逗留超过两小时的人士(包括香港居民)不准登机前来香港。
另一项为从源头严堵病毒而实施的严厉入境防疫措施,是针对民航客机航线实施熔断机制。在现行机制下,若一班抵港民航客机上有一名或以上乘客确诊而有一宗或以上违反在登机前确认检测结果阴性等规定的个案,特区政府会禁止该航班来港14天。至今,特区政府曾19次禁止来往香港及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卡塔尔、瑞士、荷兰、英国及土耳其等航线着陆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密切监察世界各地的最新疫情发展,并每周检视极高风险地区的名单,因应防控风险评估作出调整。
进口食品 全面防控
防范病毒通过进口冷冻食品传入,也是特区政府全方位防疫策略的重要一环。特区政府已加强检测不同国家和地区输港的各类冷冻食品及其包装,至今抽取相关样本的化验结果均为阴性。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会继续抽取样本作检测,以密切监察通过进口冷冻食品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
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会继续安排持牌冷冻仓的从业员等不同特定群组接受病毒检测。另外,食安中心已向所有持牌冷冻仓发布《预防2019 冠状病毒病——在进口层面消毒冻房工作环境及食品包装的指引》,并建议其他预防措施,包括消毒剂种类、消毒方法、使用含氯消毒剂的注意事项及个人防护措施等。食安中心也已向食物业界发布健康建议,并分发予货柜码头营运商及与冷链相关的物流业界,提醒处理冷冻食品的从业员潜在感染风险以及个人卫生等各方面的措施。业界已积极跟从建议,实施防疫措施。食安中心会继续与冷冻食品业界合作,完善针对进口冷冻食品的防疫工作。
香港市民在位于荃湾荃景围体育馆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划检测中心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内防扩散 加强检测
在“内防扩散”方面,特区政府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不断扩大“须检必检”、“应检尽检”及“愿检尽检”三方面的病毒检测及加快个案追踪等措施,以“快、准、狠”的战略防止病毒在社区传播。
首先,特区政府积极扩大“须检必检”的覆盖面,精准地针对有确诊个案的住宅大厦,严格要求居民接受强制检测,务能达到“小区清零”。特区政府利用大幅增加的检测能力,收紧大厦纳入强制检测的门槛,于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开始向过去 14 天内有两个或以上单位(原标准为四个或以上单位)出现无关联确诊个案的大厦,发出强制检测公告,规定过去 14 天曾身处相关大厦两小时或以上的人士,必须在限期内接受强制检测。按此标准,截至一月十九日,已有 71 座大厦的居民须接受强制检测。
另外,九龙油麻地及佐敦一带近日在短时间内出现多宗确诊个案,当区老旧楼宇较多,居住环境较挤迫,社区感染风险可能较高。为了尽快切断当区的传播链,特区政府在一月十五日果断决定在指定区域进行更进一步的“须检必检”行动:如指定区域内的大厦过去 14 天内有一个单位出现一宗或以上的确诊个案,便会被纳入强制检测公告,过去 14 天曾身处相关大厦的人士须接受强制检测。按此准则,截至一月十九日,有 39 幢位于指定区域内的大厦的居民须接受强制检测。
为加强应对疫情措施,政府一月十九日在油麻地及佐敦指定区域中再划出一个核心区域,涵盖环境较差的大厦及“三无大厦”(即无业主立案法团、无业主组织,也无聘请物业管理公司的楼宇,一般管理及卫生情况较差),要求核心区域内每一幢大厦(不论是否有确诊个案)的居民均须接受强制检测,涉及约 70 幢大厦。另外,我们把油麻地及佐敦的做法延伸至深水埗指定地区,即在指定区域内的大厦如过去 14 天内有一个单位出现一宗或以上的确诊个案,有关居民也须强制检测。
虽然这些前所未有的强制措施或会为当区居民带来不便,但为了更高效、更彻底、更迅速地找出该区的个案,达至精准防控、“小区清零”,政府必须果断应战。视乎疫情发展,特区政府会毫不犹疑进一步采取更大规模、更为严厉的强制检测及执法措施。
污水监察 找出病源
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及渠务署的专业团队联同香港大学的跨学科团队,进行监测污水中新冠病毒量的研究,并尝试应用于监测社区及大厦的病毒传播。去年十二月,研究发现九龙彩云(二)邨两座公共屋邨住宅大厦的污水样本检测持续呈阳性,显示可能有受到病毒感染的人士身处相关地方。纵使相关大厦当时尚未出现确诊个案,但为了防患未然,特区政府主动出击,迅速要求大厦所有居民接受强制检测,最后成功找到十个确诊个案,这是全球首次利用综合污水监测及强制检测追踪社区新冠病毒感染人士的成功例子,初步证明通过监察污水病毒而扩大强制检测,是一个科学为本、专业及快速防控的有用手段。政府会继续根据疫情的发展和需要,把污水检测适时应用于不同地方。若再发现大厦的污水样本检测持续呈阳性,即使该些大厦未有确诊个案,也会要求有关居民接受强制检测,以及时找出隐型传播链及保障市民的健康。
特区政府除了通过 19 个社区检测中心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外,更安排检测服务提供者于相关大厦附近设立约 60 个流动采样站,便利相关人士尽快接受强制检测。另外,为加强保障院舍员工和住客的健康,特区政府至今已发出五轮强制检测公告,规定所有于安老院、残疾人士院舍、护养院以及附设于这些院舍的日间服务单位的员工,须定期接受强制检测。 “应检尽检”方面,特区政府根据风险评估为特定群组安排检测,包括学校教师、餐厅及酒吧员工、葵青货柜码头指定前线员工等。我们也由去年十二月中至今年一月底,为全港外籍家庭佣工提供一次免费检测,并在一月中至一月三十一日,为全港所有建造业工地人员及所有速递员(包括外卖食品速递员)提供一次免费检测。特区政府将定期按最新的疫情风险评估,审视特定群组检测的覆盖面及频率。“愿检尽检”方面,特区政府继续通过不同渠道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检测服务,包括在全港 18 区通过 188 个派发点以及 83 个收集点为市民进行免费检测。特区政府现时以风险为本、精准防控为重点,采取的是针对感染群组或高风险人士的强制性“须检必检”措施,特别是近日针对油麻地、深水埗等特定小区扩大强制检测力度,配合继续安排目标组群进行的“应检尽检”和为更广泛及便利市民自愿检测而提供的“愿检尽检”服务。我们认为现时措施是合适和切合香港实际情况的策略。灵活调动 全力追踪
为加强个案追踪的工作,特区政府已投入更多人手,以“快、准、狠”的方式进行排查,提升追踪效率。特区政府在九龙启德社区会堂设立的个案追踪办公室于一月十一日开始运作。特区政府动员包括警方、入境事务处、海关和消防处等纪律部队人员协助追踪个案及相关跟进工作,务求能更专业化、更科学化及更迅速地进行精准追踪,做好上游源头把关及围堵的工作,迅速切断病毒传播链及降低传播风险。特区政府也通过电子平台,协助卫生防护中心联系相关部门的资讯系统,收集追踪接触者所需要的资料,有助资讯流通,协助个案调查和追踪接触者的工作追踪,以至安排把密切接触者送入检疫中心。整个流程可以通过电子平台做得更快,资料更准确。
提高罚则 增阻吓力
实行严厉果断的社交距离措施对于遏止疫情有重要作用。考虑到疫情发展,特区政府在去年十二月十日起进一步收紧社交距离措施,甚至比应对第三波疫情高峰期的措施更严厉。同时,为增强阻吓力,特区政府果断提高有关罚则,违规者的定额罚款额,由去年十二月十一日起由二千元大幅增至五千元。
由社交距离规例生效至今,执法部门合共巡查餐饮及有关处所约 632,000 次,并就违反营运要求的处所作出 1,390 宗检控。有关群组聚集及佩戴口罩的规例,各执法部门合共巡查逾 374 万次,发出了过万张定额罚款告票,并作出 142 宗检控。警方与食环署等执法部门在节日期间也加强就防疫规例严厉执法。圣诞节及新年期间,两个部门巡查了万多间处所,并向涉嫌违法的个案展开检控,也向违规者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同期,劳工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警方及食环署也通过联合行动,在外佣经常聚集的地方作出宣传及执法,向违规者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临时医院 纾缓压力
为纾缓香港医疗系统在疫情严峻时面对的压力,特区政府已协助医管局在大屿山亚洲国际博览馆设立社区治疗设施,连同中央政府支援扩展的部分,共提供约 1,850 个床位。此外,由国家一力承担兴建的临时医院已于一月二十日正式竣工,名为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启用后会提供可容纳约 820 张病床的负气压病房,大大纾缓香港医疗系统在疫情严峻时面对的压力。医管局正争取在二月将这间感染控制中心投入服务,以进一步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中央援建香港临时医院项目1月20日举行竣工移交仪式。图示临时医院鸟瞰图(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针对密切接触者的强制检疫安排,对控制疫情扩散至关重要。现时四间密切接触者检疫中心共提供约 4,150 个单位。同时,特区政府已启用四间酒店作密切接触者检疫用途,合共提供约 1,700 个检疫单位。综合各项设施,特区政府现时有接近 6,000 个单位作密切接触者检疫用途,以灵活地应付不时之需。
创科抗疫 安心出行
特区政府一直积极利用创新科技支援防疫抗疫的工作,应对疫情的严峻挑战和需要,例如强制家居检疫者佩带的低功耗蓝牙电子手环,配合“居安抗疫”流动应用程式作监察;研发铜芯抗疫口罩;设立“普及社区检测计划”网上预约系统;推出“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以及开发香港健康码配合日后恢复通关等。特区政府也设立网站方便市民下载电子检测记录,和正开发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计划的预约系统及“电子针卡”。香港特区政府设计“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让市民可方便地自行记录自己进出不同场所及乘搭的士的时间,以助减低病毒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为协助市民在抗疫新常态下出行时提高警觉,特区政府设计“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让市民可方便地自行记录自己进出不同场所及乘搭的士的时间,以助减低病毒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及增强出入不同场所的信心。创新及科技局也积极研究不同技术及方案,包括与香港大学团队研究利用蓝牙技术加入自动扫描功能,并在合适的场所试行,以便更有效利用“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及其他科技协助市民防疫抗疫。接种疫苗 全力备战
新冠疫苗面世为控制疫情带来曙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疫苗接种计划。特区政府已通过预先采购协议购入三款来自不同技术平台的疫苗,分别来自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BioNTech与复星医药,以及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上述三款疫苗各采购750万剂,在每人需接种两剂的情况下,采购量足够覆盖全港人口1.5倍。特区政府正全力筹备推行疫苗接种计划,让市民免费接种疫苗,目标是在今年内为大部分市民提供疫苗。经参考专家意见,我们会为优先群组接种,包括有较高风险接触新冠病毒的组别、感染后死亡率较高的组别,及感染后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或易受感染和体弱者的组别(如医护人员、长者及护理院舍员工)。此外,我们正检视其他可能因工作或其他需要而须尽早接种疫苗的特定组别,包括对香港基建及运作尤其重要的人士。由于BioNTech与复星医药合作研发的疫苗有较高的运输及储存要求,也需要解冻程序,为了确保疫苗质素及接种程序符合要求,我们会在全港 18 区设立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其他两款疫苗则预计会如一般季节性流感针的安排,通过私家医院和诊所提供接种。市民接种疫苗后会获得针卡作纪录,有关纪录也可上载至医健通(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特区政府推出的电子检测记录系统,也会加入“电子针卡”功能,方便市民下载。特区政府在审批使用疫苗时,会按法例要求,并听取专家的意见,以确保疫苗符合安全、效能和质素的要求。我们会以科学实证为根据,公开透明为原则,通过不同渠道向市民提供疫苗正确资讯及接种计划的最新信息,并公布专家的意见,让市民在接种疫苗前充分掌握各种疫苗的原理、成分、效用、副作用等。鉴于坊间流传不同的疫苗资讯,部分不尽不实,甚或存有虚假和误导信息,特区政府也会加强监察,在有需要时会立刻即时澄清和辟谣,以正视听。
香港社区检测中心(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沉著应战 同心抗疫
疫情反复令人担忧,但香港市民应保持信心。只要社会各界一起同心抗疫,沉著应战,香港绝有能力再次战胜新一波疫情。要有效尽快遏止疫情,我们必须有市民大众的合作及自律,时刻保持警觉,严阵以待,在这段关键时间尽量暂停社交活动,并积极参与病毒检测,同心协力切断社区内的隐形传播链。我们必须全力遏制疫情,争取尽早逐步有序恢复通关,让香港重新出发。我衷心感谢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防疫抗疫等多方面工作的全力支持。对香港的前线医护和其他人员在过去一年奋勇抗疫,救急扶危,我也表示由衷谢意。我希望广大市民继续紧守防疫岗位,严守抗疫纪律。农历新年将近,我预先祝愿各位读者身心康泰,香港抗疫成功,继续向前迈进、再创辉煌,相信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2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