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炜光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是周恩来总理于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我国积贫积弱,全诗扬溢着作者苦思救国良策,力图破壁,矢志济世的胸怀。2021年1月8日是周总理逝世45周年,又是我国建党百年之际,笔者便想起这首诗。还记得中学时代首次读到时,笔者对周总理的爱国热情不禁肃然起敬。
周总理和香港也有不少渊源。资料显示,他曾3次造访香港,时间是1924、1927和1928年。1924年9月周总理在法国勤工俭学返国途中经停港岛。他去香港大学见了少时同窗石志仁,目睹米字旗飘扬下的香港。他对老同学说:「将来革命成功了,国家强大了,我们一定收回香港!」周总理之后回到广州,很快便当上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当时他才26岁。这显示了周总理年轻时便崭露头角。这经历也大有助于他日后与国民党将领周旋,因为这帮将领见到他都要尊称他一句「老师」。
周总理第二次来港是1927年10月。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部队辗转南下,途中屡屡受到国民党军狙击。操劳过度的周恩来在广东患上严重疟疾,高烧昏迷、病情危急。在叶挺和聂荣臻护送下,一叶扁舟把周总理由汕头送来香港养病。党组织当时在油麻地租了一套豪宅,让周扮成上海富商,化名「李老板」,还特意委派了一名22岁姑娘范桂霞(广东党员,小范)扮成「李太太」。经医生诊治及小范多天精心照顾,周恩来终于逐渐康复。在香港逗留约一个月里,周总理发挥他一贯勤奋工作的精神,经常坐渡轮至港岛,然后步行上半山召开秘密会议。据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所言,会议主题是讨论会否在广州发动起义,最后决定了1927年12月发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共拿起枪杆子闹革命的三大起义之一(另2次为前述的南昌起义,及同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的秋收起义)。在香港养病时,周恩来得知小范父亲被害、妹妹被捕、男友失联等情况,还经常开导她。不久周恩来要回上海,对范桂霞说:「小姑娘,我真心感谢你对我的照料,我们将来还会见面!」26年后的1953年,范桂霞终于在中南海西花厅见到周总理。
周总理最后一次来香港是1928年3月,他受中央委托,赴港主持广东省委扩大会议,总结广州起义的经验。这是周总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到港。这次周的足迹涉及中环、上环、九龙等地。经过一个多月夙夜匪懈的艰苦工作,周总理圆满完成任务离港,返回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
周总理年轻时在香港的经历,有助促成他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与毛泽东作出了对香港「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战略决策。据说当时解放军解放广州后,在广东所向披靡,但最后兵临沙头角的是民兵而非正规军。英国人摸清我国暂不收回香港的决策后,成为第一个承认我国的西方大国。香港也在中央的「长期打算」决策中度过了近50年,并因而得享经济起飞和关键物资供应(1965年东江水供港便是周总理为港纾困的重要举措)。
伟人远去45年,回顾他和香港的渊源,更令人明白甚么是热血报国。周总理当时出国求学,追寻救国救民之道,套用金庸小说中一句名言,就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对照香港近年有不少年轻人被误导而参与黑暴,危害国家安全,影响港人福𧘲,思之令人扼腕三叹。香港青年真正要干一番事业,造福香港,便应多读点中国近代史,多明白国家怎样在这批伟人带领下艰难探索,多明白这些伟人在国家所处的积弱年代如何救国。这一定比跟在搞「颜色革命」的美国后面去构建「美丽的风景线」,去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去影响香港社会稳定强亿万倍。然而特区政府会把握今年建党百年之机,大力做这方面的教育和推广吗?笔者拭目以待。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特区政府前新闻统筹专员
来源: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