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惠迪
新年已至,理应以新人新事为话题,营造新氛围新气象。无奈环顾周边国家或地区,实在乏善可陈。
全球华人社区的年度汉字评选结果已经揭晓,中国台湾与马来西亚巧合,「疫」字夺得头筹。有意思的是,去年12月28日,台湾「公督联盟」公布了「台立法机构年度代表字及十大新闻」票选结果,「猪」字出线获胜。(「公督联盟」是「公民监督‘国会’联盟」的简称,2007年1月23日由25个民间团体发起组成)

依我之见,若不是暴发「新冠肺炎」,台湾地区年度汉字评选的结果非「猪」字莫属,因为「疫」字抢得全台头牌,「猪」字只得退而求其次,当选「立法院」头牌。「猪」字因何在「立法院」夺标,那就让笔者来刨刨「猪」的根儿吧。
「猪」是中文里的常用字。《说文》作猪,从豕者声,形声字。在古代方言中,「猪」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汉代扬雄说,「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jiā),关东西或谓之彘(zhì),或谓之豕(shǐ),南楚谓之豨(xī)」(《方言》卷八)。
「猪」可以独立成词,叫做「字词」,即一个字同时是一个词。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所收录的56008个常用词语中,按频级升幂(frequency level ascending)排列,居第1892位元,使用频率较高。猪肝、猪排、猪蹄、猪油、猪鬃、猪肚儿、猪头肉;猪崽、猪娃、猪官儿;猪食、猪圈、猪栏、猪场、猪舍、猪窝、猪瘟、猪八戒⋯⋯均为「猪」所统领,在其旗下。
反之,按「猪×」逆序组成的有野猪、家猪、公猪、母猪、黑猪、白猪、花猪、香猪、乳猪、豪猪、种猪等。方言里也不乏用「猪」构成的词语,如吴方言里有猪猡、猪头三、猪狗嗅等;粤方言里有猪仔、猪红、猪手、猪脚、猪肠粉、猪嘴包等。熟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也有好些用「猪」做语素构成的,如:猪多肉贱;猪困长肉,人困卖屋;猪来贫,狗来富,猫儿来,开宝库;猪拾柴,狗烧火,野狐扫地请客坐等;粤方言里有猪头炳、猪朋狗友、猪笼入水——八面通等。
在西安半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掘出距今六七千年的家猪骨骼,可见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豕」字,证明三千年前,古代文献已有养猪的记载。据统计,全世界猪品种有300个,中国有近100种,约占三分之一。
在农耕社会,人们期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畜」排序为「马、牛、羊、鸡、犬、豕」,以「马」为首;有人建议应当改为「猪、牛、羊、马、犬、鸡」,以「猪」为首。1959年10月31日,毛泽东发表《关于养猪业的一封信》,对这个建议表示「举双手赞成」。《现代汉语词典》「六畜」排序为「猪、牛、羊、马、鸡、狗」,以「猪」为首。可是在十二生肖中,老「猪」竟然包尾(粤方言,指排名最后;《全球华语大词典》53页),传说是它迟到了,前面十一个位置都被鼠、牛、虎、兔⋯⋯狗先到者抢走了。怪只怪「老猪」身型太肥,走得太慢。古代祭祀时,以牛、羊、猪为大三牲,猪、鱼、鸡为小三牲,大小三牲都少不了猪。
词汇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语言中用「猪」构成的词语越多,越丰富,说明自古以来,猪和人类关系密切。现在「猪文化」已成为一门学问,有人专门研究。对「猪」不可小觑啊!
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介绍了「猪」的历史与地位后,接著略述拿「猪」说事的原因。
去年8月9日下午,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打著「防疫合作」的旗号,搭乘专机窜访台北。28日台湾的民进党政府就宣布拟开放「美猪」进口。此事非同小可,立刻引发台湾各界强烈反应。此后四个月中,「猪」在台湾地区窜红,并与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蔡英文及其拍档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别苗头,争著成为台湾媒体的头条。有趣的是台湾媒体只要提到「猪」,就同时提到蔡和苏。
台湾当地土生土长的猪叫「台猪」,拟从美国进口的猪叫「美猪」「莱猪」或「毒猪」。「台猪」「莱猪」「美猪」「毒猪」,数「莱猪」风头最劲。
「莱猪」闻所未闻,是个新词儿。「莱」指「莱克多巴胺」,是一种增强瘦肉的添加剂,俗称「瘦肉精」,因此「莱猪」就是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猪肉,因来自美国,故亦称「美猪」。中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的畜牧养殖业全面禁用莱克多巴胺,因为人类食用瘦肉精含量高的猪肉可造成急性中毒,其慢性危害主要为导致婴幼儿性早熟,吃肉多的儿童容易在大量食用含有莱克多巴胺残留的猪肉或内脏后,引发中毒症状,如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肌肉震颤、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上升,导致心血管疾病,甚至影响生殖系统。因食用「美猪」可能中毒,故又称「毒猪」。
「莱猪」「美猪」「毒猪」三者异名同实,是一组台湾地区特有的「异形词」。它们随著媒体流布周边国家或地区,在「猪」的大家庭中一下子增加了三个人见人憎的成员。

11月22日下午1时左右,台湾例行的「秋斗」游行在台北市凯达格兰大道(凯道)登场。以「反莱猪、反双标、反党国」为主轴,六万示威民众和40多个民间团体走上街头抗议。他们身穿黑衣,赶著活猪,高举「莱猪毒台」「民主已死」等标语旗帜,高呼「蔡政府道歉下台」等口号,盛况空前,声势浩大,成为台湾「30年来最大规模的秋斗游行」。
11月27日上午,苏贞昌第13次赴「立法院」发表「施政报告」及备询,之前12次均被国民党抵制而上不了台。10点18分,苏贞昌在穿著雨衣的民进党「绿委」簇拥下走上讲台。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聚集在讲台前的「蓝委」提著一桶猪内脏,向苏贞昌撒去。其余「蓝委」见状,一拥而上,与「绿委」发生肢体冲突。但见拳头脚尖打的打,踢的踢,打得不可开交;猪肠猪肝扔的扔,甩的甩,在空中飞舞。汽笛声、喇叭声、口哨声此起彼伏,议事殿堂一片混乱。苏贞昌就在这种乱哄哄闹哄哄臭哄哄的「氛围」中花了大约215秒的时间,完成了他的「施政报告」。媒体形容这是「立法院」有史以来「最血腥的一天」。在笔者看来,这道令人大开眼界的风景,是对民主、自由的亵渎!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制生效,绿灯打开,「莱猪」就要登陆了。然而事情会如蔡英文和苏贞昌所愿顺利进行吗?难说。国民党管治的22个县市议会已经串连起来,自元旦起启动当地的食安自治条例,要求九大业者必须把「含莱」或「无莱」的猪肉清楚标示出来,让消费者自行选择。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笔者相信,台湾同胞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莱猪」啊「莱猪」,蔡英文苏贞昌们欢迎你,kiss你,拥抱你,但不知你是否上得了他们的餐桌。祝你好运!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资深语文工作者
来源:三策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