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掌声如潮,中华大地屏息静听。在过去的8个多月时间里,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和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后,2,000余名抗疫英雄在这里接受了党和国家的最高表彰。这其中,年逾古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由习近平主席亲自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章。
“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这段颁奖词揭示出了张伯礼的主要功绩,简短几句却承载著他无惧生死的家国大义和令人敬仰的国医仁心。“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这是张伯礼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立下的铮铮誓言。17年后,他再一次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行动践行著自己的拳拳初心和光荣信念,书写下又一段抗疫传奇。
文|本刊记者 冯琳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颁授奖章(图:新华社)
“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记者:在经过艰难的抗疫后,您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有什么感受?您是如何理解“人民英雄”的?
张伯礼:今年﹙2020年﹚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抗疫表彰大会上我非常荣幸获得了“人民英雄”的称号。在和平时期,医务工作者能够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关怀,令我激动万分、感动不已。
被授予“人民英雄”的称号,我感觉盛名难副。我们从小都知道,像董存瑞、黄继光他们是英雄。党和国家给了我们非常高的荣誉,但我只是一名“代表”而已。我沾了全国医护人员的光,沾了中医药的光,被授予的国家荣誉称号不是给个人的,我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仅仅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我是代表全体医药人、中医药人受誉。我们是在42,000多位驰援武汉的医生和武汉市几十万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战斗下,才取得了抗疫的胜利。他们之中有人光荣牺牲,之后得到荣誉的是我们几个人,实际上我的内心非常不安。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在看见习近平主席签署关于抗疫表彰主席令的当晚填了一首词。这首词里是否饱含了您更深切的情感?
张伯礼:这首词叫《清平乐·人民才英雄》——“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武汉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中央经略济生,举国众志成城。中西协和防治,环球凉热彰明。”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武汉人民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换取了我们对这个病的了解,为全国其他省市救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所以从更广的范围来说,武汉人民都是英雄。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构筑了抗疫的“铜墙铁壁”。
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志愿者,他们是完全自觉自愿地赶到前线。当时,由于武汉封城了,我们怎么去医院呢?这些志愿者主动来接,给我开车的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个体户、有的是公司职员、有的是学生。志愿者还组织了车队,专门运输物资,包括救护物资、药品、蔬菜食品。这些志愿者的车队每天活跃在武汉的大街小巷,让我们非常感动。武汉虽然因为疫情封城了,但是生活没有停止,它的生气还在,这群志愿者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疫情来了,他们悄悄地来;抗击疫情胜利了,他们悄悄地走。他们说,每个人多留一点汗,聚集起来就成了及时雨;大家都献出一点温暖,我们国家就是阳光。
我们知道,一个人得了病治愈后身体的血浆里会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对重症患者的救治是非常有效的。我驻扎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的党委书记感染了新冠病毒,他康复后带头献出血浆,并且号召医院同事们一起献。我们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救治患者,还要用自己身体里的宝贵血浆去救治更多的重症患者。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这些情况,正是这些人默默作出的贡献,才是我们最终夺取胜利的保证,他们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时代精神。在我心中,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所以,我会把这份荣誉珍藏起来,不能把它视为一种炫耀,应该把它化为更大的动力,化作一种精神和力量,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好地看病、更好地教书。只有把工作做到最好,才能回报党和国家给我们的厚爱,回报人民对我们的厚爱!

2020年3月18日,张伯礼为江夏普安山康复驿站“康友”门诊,在穿上防护服后,工作人员为张伯礼的防护服上写上“老张加油”
奋战八十昼夜,
与武汉结下“生死情谊”
记者:您是在2020年1月26日接到了国家疫情防控指导组的电话,要求次日即奔赴武汉参与救治。您当时是什么心情?会感到害怕和恐惧吗?
张伯礼:害怕和恐惧应该说都没有,我对个人防护还是很有信心的。第一,20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我就进过“红区”,对传染病有一定的防控经验;第二,我还是比较谨慎的,在防护方面不会大意。
当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因为这个疫病究竟怎么样,我们当时都不了解。我如果是在天津工作,有同事、有队伍,心里会踏实一些。可我一个人去了武汉就成了“光杆司令”,到那我指挥谁?谁能听我的?我又怎么发挥作用?这些考虑加在一起让我忐忑不安。但是无论如何,中医药是我热爱的事业,治病救人也是我的职责。大疫当前、国难当头,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医生就是战士,治病救人义不容辞!

2020年3月10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休舱时,张伯礼和医护人员合影
记者:从1月27日抵达武汉,到4月16日返回天津,回想在武汉奋战的这80多个日夜,您那时是一种什么工作状态?您主要开展了哪些救治工作?
张伯礼:这将近3个月来,我每天奔波于定点医院、社区隔离点、方舱医院、康复驿站,忙于会诊病患、调查疫情、调制处方、制定方案。
疫情之初,我们向中央指导组建言献策: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采用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可以治疗新冠肺炎!此后,我们又陆续提出采用“中药漫灌”隔离点治疗、承包定点医院、组建中医方舱医院、中医参与重症救治、开展康复治疗、主动向世界介绍中医经验等十多项建议。同时牵头组织来自五省市八家单位的科研骨干组成项目突击队,火线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通过1,000多例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了新冠肺炎的证候特征为“湿毒疫”,为治疗明确了方向。开展队列、对照观察等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我们还进行了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的评价,“宣肺败毒颗粒”研发也申报了临床批件。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非常紧张忙碌,但过得很充实、很有成就感。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在中央指导组决策指导下,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被中央领导誉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此,我感到由衷自豪和无比高兴。
记者:在武汉战疫的日子里,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天?
张伯礼:最难忘的是3月19日,因为那一天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归零。那天也恰好是我72岁生日,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到武汉以来最高兴的一天。
记者:听说您现在仍然常回武汉看看?
张伯礼:是的,我现在每两个月就去一次,主要是为了调查和跟踪病人的康复问题。大部分病人都康复得不错,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免疫功能没完全恢复。我们要让他们彻底地治愈,完全回归正常的生活。
记者:您现在再去武汉是一种什么心情?
张伯礼:我上次去到武汉市中医医院,他们写了一个大横幅——“欢迎张伯礼回家”,我感到很亲切,就是像回家的感觉。经过这样的“生死情谊”,我现在看新闻,只要看到“武汉”两个字,就特别关注,真是有种“第二故乡”的感觉。
历史将记住中医药对抗击
新冠肺炎疫情的贡献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自己2003年参与“非典”的救治工作。那段经历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积累了经验?
张伯礼:是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令我一生难忘。“非典”暴发的时候,我是天津治疗组的副总指挥,是天津中医治疗组的总指挥。疫情最开始的时候,中医医生进入“红区”后是当住院大夫用,不准我们使用中药开展救治。直到5月,国务院召集了一个会议,经中医界强烈呼吁后,中央批准中医可以参加战斗并且可以使用中药,然后才有了中医药大面积的介入。
于是,我在天津组建了两个中医的“红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非典”患者,有效地减少了激素的用量,使病情稳定不反弹,同时改善病人症状。应该说,“非典”时期积累的经验也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基础。
记者:和“非典”时期明显不同,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一开始就有中医药介入,您怎么评价这次中医药的贡献?
张伯礼:这场抗疫一定会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医学防疫史上的重要篇章。但是书写今天这段抗疫史时切不要遗忘属于中医药的篇章,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如抗击“非典”、阻击甲流,一如三千年来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每次瘟疫,中医都不曾缺席,中医药也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我们注重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大疫出良药,我们深入发掘古代经典名方,结合临床实践,筛选了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药,也成为中国方案的重要特色和优势。相信群众自有公论,历史将记住中医药的贡献!

“中医药是我热爱的事业,治病救人也是我的职责。”图为2020年10月5日,张伯礼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坐诊(图:新华社)
记者:这次抗击新冠病毒采用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救治模式,我们应该怎样科学辩证地看待这两种医学体系?
张伯礼:我从来都说,这次方舱医院的胜利是中西医的胜利。中国有两套医学——中医和西医,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优势可以互补,但不可以互相取代。这种互补体现在哪儿呢?这一次我们在抢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时候,呼吸支持、循环支持靠的都是西医。呼吸机、CT机这些东西不能没有,否则医生治病没有底气,病人也会恐慌。有些人简单地认为西医就是吸氧和输液,可是吸点氧、输点液就能把命给保住了。不输液、不吸氧,人都没了,还给谁吃中药呀?所以这就是非常好的中西医结合点。
总的来说,这次中西医结合做得非常顺畅和谐,积累了宝贵经验。实际上,我们在很多疾病上都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救治的方法。大家对待中西医不要争,就是围绕一个病人、一种病,去研究怎么把他治好。中医治病的原理虽然和西医不一样,但两者的根是一样的,都是解决人体健康的问题,目的是把人体调节到一个健康状态。
记者:经此一“疫”,中医药学展现了自己的独特光芒。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助力全球抗疫?
张伯礼:中医药走向世界,不是一厢情愿的,一定是世界有需求。中医药不单治病,还能防病。只要是好东西,我们就愿意分享。我愿意给,他愿意要,这样才行得通,强行“出国”是不行的。

“中医药走向世界,不是一厢情愿的,一定是世界有需求。”图为张伯礼在与海外视频连线介绍中医药抗疫经验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东方哲学色彩。我们自己弄懂了,很多外国人却搞不懂。我们说“上火”,外国人却说人怎么会有“火”呢?但是通过这一次疫情,很多外国人知道了中医药管用。我大概做了几十场海外视频连线,介绍中医药的经验。外国人非常感兴趣,不断地询问,有的还找我们要中药,我们把药也寄出去了。我想这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抗疫,中医药现代化功不可没,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获得认同和准入是关键。中医药现代化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就斐然,包括中药产值增加,在18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并与80多个国家签署政府间协议,在海外建立几十个中医中心,开设20万家中医诊所,中医药相关国际论文发表数量增长很快,等等。但是目前仍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要提升中药材的品质,实行规范化种植,保证道地药材基本药效,生成无公害中药材;二要提供更多的临床有效证据,不仅需要通过现代医学研究作用机理,还需要拿出过硬的循证证据,这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前提。同时,我们要统一标准,因为任何一个学科成熟发达的标志,就是要建立标准。中国是中医药宗主国,有责任发挥引领作用。
这次疫情对中医药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中药也确实有效,得到广泛共识。我们持开放胸怀,只要国际社会提出需求,调整医疗药物准入标准,我们愿意分享中医药经验,援助中药。我相信在广大群众推动下,会让更多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重新认知中医药,逐步接受中医药。当然,我们首先要练好“内功”,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走出去”,中医药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坚守防护,
警惕新冠肺炎与流感“狼狈为奸”
记者:目前内地散发的新冠肺炎病例时有发生,这是否意味著疫情的反扑?
张伯礼:这个冬季全国疫情发生反弹是大概率事件。虽然中国内地疫情防控有力,像武汉那么大规模、大范围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个别地区小规模暴发及散点、多地发生的情况都非常可能会出现。
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要提高警惕,慎终如始。一方面,我们应对疫情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北京新发地疫情防控中,快速追踪,明确传染源,实施精准防控,对确诊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连快速筛查中,精准布防做得更好;青岛一千多万人的普查五天就完成了,反映了检测能力的提升。从病人的救治情况来看,重症患者减少、死亡率降低,意味著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充分了。另一方面,内地疫情虽以多点散发为主,但需警惕新冠肺炎与流感交叠发生、“狼狈为奸”。此外,新冠病毒正在发生变异,传染性不断增强,而毒性有所减弱,具体表现就是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大幅增加。这就意味著,病毒将会更加隐蔽地隐藏在人体当中,在未来某个时刻可能再次突然暴发。
当然,我们国家的防控工作仍旧抓得十分严格,只要发现一个病例,马上会对该地区进行大规模检测,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这是对民众生命健康负责的体现。同时,这也对我国恢复经济民生十分有帮助。看看美国就知道,如果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光是重启经济开放城市,其实并不能让经济完全恢复到以前状态。
记者: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进一步做好个人防护?
张伯礼:一是要坚守过去我们总结的很多有效的宝贵经验,比如少聚集、少串门、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二是要调理好自身、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要熬夜、不要胡吃海塞。不要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就不重视、不遵守。恰恰是从细节和小事做起,对控制疫情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哪个城市这些方面做得好,疫情控制效果往往就好,所以必须一丝不苟地做好防控工作,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记者:目前您为新一轮的疫情防控做了哪些工作?
张伯礼:我自己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大连疫情发生后,我联想到武汉疫情是从海鲜市场发生的,北京也是在新发地海鲜市场暴发,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特别是在湛江进口的龙虾包装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阳性。于是我写了一份内参,给海关部门提了一个建议——加大对高发病地区冷链进口的海鲜外包装上的新冠病毒检测密度,把检测的关口前移,检测完后只要发现阳性就让货品调头,从哪来回哪去;一个地区连续两次检测阳性的就熔断,暂停一段时间之后再考虑恢复从该地区进口。非常高兴的是,海关部门已经采纳了我的这些建议。
第二件事是我们研制了保护咽喉部的四季茶药。这个茶泡好饮用时要徐徐地咽下,让茶水和咽喉部接触的时间更长一点。因为新冠病毒都是从口鼻而入,所以只要保护好咽喉部就是把好了第一道关。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2021年人类有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尽快战胜疫情。我想只要全国人民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把这个冬天守过去,打败新冠肺炎疫情就一定胜利在望!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