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形容2020年是令人不快的一年。香港受到新冠病毒侵袭,在旷日持久的抗疫斗争中,难免产生抗疫疲劳等负面情绪。正当此关键时刻,第四波疫情突然来袭,而且整体情况较上一波更加严峻,连续数天确诊个案超过一百宗,当中更有不少属于源头不明的个案,反映有为数不少“隐形病人”潜伏在社区内,确诊个案涉及不同地区、不同社会背景。目前,疫情仍未有明显缓和的迹象,截至12月中,在公立医院的离世个案已经超过120宗。感染者众,病情亦急,公立医院的隔离设施再次面对沉重的压力,连同深切治疗部的容量也接近饱和的水平。面对肆虐的疫情,我们不失时机,采取更主动的抗疫手段,而扭转疫情的关键,端赖中央和特区政府正确的政策方针以及全体香港市民精诚合作、积极防疫抗疫。
文|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 范鸿龄
2020年9月至今,香港公立医院进行了超过20万次入院筛查,成功识别出超过120名隐形的确诊患者,变相成功阻截了120多条传播链
第四波疫情来势迅猛,病毒在短时间内透过不同的社交场所及活动扩散到全港各区,而今波疫情病人的情况亦与过去有颇大分别。首先,入住公立医院的严重个案,年龄层不只集中在长者,亦有较为年轻的个案,部分在入院时已立刻需要插喉协助呼吸,甚至要使用“人工肺”维持生命。前线医护人员观察到有确诊病人入院后短时间便出现“插水式”转差。根据临床的经验,过往入院的危殆患者中,有部分最初并不察觉自己受到感染,初期只有轻微咳嗽及发烧,导致延迟求诊,病情到第二周会演变成“细胞因子风暴”,出现肺炎病征及发烧。
防疫的主调:
“早识别、早隔离、早治疗”
“早识别、早隔离、早治疗”仍然是防疫的主调,疫情来势汹汹意味著将会有大量的住院需求,医管局在新一波疫情暴发之初已行动,多管齐下应对。
在“早识别”方面,医管局一直支持特区政府的“加强化验室监察计划”。医管局辖下的40多间普通科门诊诊所,在11月初开始增加样本收集包的派发时段,个别选定的诊所星期六、日特定时间亦增设了派发样本包的服务。另外,为了进一步方便市民领取样本收集包,鼓励自觉有较高风险及轻微不适的市民参加检测,先在11月初在3间普通科门诊诊所试用“自动派发机”。由于试行运作效果理想,市民的反应正面,医管局随后陆续于选定的普通科门诊诊所增设更多“自动派发机”,目前已有接近30部,一方面可以方便市民领取样本包,亦可以让诊所集中人手处理日常病人服务。
由于社区存在大量没有病征的“隐形病人”,为了避免该等病人在入院后造成院内感染,公立医院在9月推行了全面的“入院筛查”措施。所有入院病人,不论所患的疾病为何,在入院后都会获安排进行新冠病毒测试,如果结果呈阳性会立即安排隔离。9月至今,公立医院进行了超过20万次入院筛查,成功识别出超过120名隐形的确诊患者,变相成功阻截了120多条传播链,对防止出现院内感染作出巨大的贡献,保障了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安全。
积极应对,扩容隔离设施
根据外国的经验,面对传染性极高的传染病,如果隔离设施追不上高速增长的确诊个案,整个医疗系统往往会被一下子拖跨,继而令疫情失控。医管局意识到当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在第四波疫情来临前已著手研究各种扩容的方案。现时公立医院的一线及二线隔离病床分别大约有1,250及660张,但面对第四波疫情初期每日的确诊人数过百,隔离设施面对重大的压力。
医管局在11月25日重启亚洲博览馆的一号及二号展馆,作为“社区治疗设施”接收病人,最多可提供约900张病床。由于每年12月是本港的季节性流感高峰期,在流感夹击下,预计公立医院的病床需求进一步急增,加上每天确诊的个案数字高企,医管局立即调动资源及人手,在重开一、二号馆8日后再启用亚博馆八号和十号的相连展馆作“社区治疗设施”,额外再提供约500张病床。
位于亚博馆八至十一号展馆的“社区治疗设施”得到中央政府及深圳市政府的支持,借鉴了内地的防疫经验,可合共提供约1,000张病床,当中包括40个独立的负气压舱。负气压舱可为有需要的病人进行其他检查及治疗程序,亦可以用作接收家庭群组。
抗疫是全香港人的事,有一班“有心人”愿意在香港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加入抗疫的行列。图为医管局的医护人员在抗疫第一线
为了让确诊病人能尽快安排接受治疗,亚博馆的“社区治疗设施”早前已开始二十四小时收症。截至12月中,整个亚博馆的“社区治疗设施”为超过1,300名病人提供服务。疫情发展难以预测,但必须做好准备迎接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在中央及特区政府的支持下,位于亚博馆外的临时医院工程即将完工,预计最快可以在2021年第一季投入服务,额外提供多800个床位,连同现有的隔离病床及“社区治疗设施”,预计明年初医管局会有约4,600张病床,可供应付未来疫情的需要。
紧守岗位,站在抗疫最前线
我已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过“人”才是医管局最重要的资源。新冠病毒的疫期已延续了超过十二个月,医管局的专业团队一直紧守岗位站在抗疫最前线。当中有很多辛酸不为外人所道。我知道有前线医护为了避免感染家人一直选择在酒店独自居住,也有医护自愿一直待在隔离病房照顾确诊病人。我衷心向我尊敬的同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抗疫是全香港人的事,有一班“有心人”愿意在香港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加入抗疫的行列。其中一位女医生令我印象深刻,她在组织家庭后,因为要全职照顾小朋友,因此暂时离开了医生的行列,但继续当医生贡献社会一直是她的心愿。她最近主动参加了“自选兼职计划”,到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帮忙照顾确诊病人。另外,亦有已经退休的旧同事因为疫情暂时放下退休生活到亚博馆工作,他们视香港为自己的家,愿意用自己的专业投身抗疫的行列,这种无私的精神令人感动。
抗疫是全香港市民的事,在此再次提醒市民在疫情期间必须要时刻佩戴口罩、保守社交距离和避免任何形式的聚集。另外,为免出现延误医治的情况出现,市民要紧记即使只有发烧和喉痛等轻微病征都要及早求医,不要觉得留在家中休息几天便会自行痊愈,因为有部分病人可能出现了“无声缺氧(silent hypoxia)”的现象也不自知。有病人入院后躺在床上不察觉有气喘问题,轻松在床上“打机”,但下床前去只在几步之遥的洗手间时就感到气促,其实病人的血氧含量可能已低于90%,市民对此必须多加留意。
再次感谢在过去一年默默付出的医管局员工,是你们的专业陪伴香港市民面对漫长疫情。希望2021年疫情能尽快消退,香港能全回正轨,继续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