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今天所处的坐标方位。面对2021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正式开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本应一如既往大有用武之地,可以继续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继续成就自己,成就国家,成就世界。但是,目前香港处在状况极其复杂的十字路口,面临三重冲击或者说困局。首先要破解这些困局,香港才能继续发展自己,继续发挥对国家和世界积极正面的作用。在此重大关键十字路口,香港的选择是什么?香港的明天在哪里?提出这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多年来,港澳紧随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发展了自己,贡献了国家,奉献了世界。图为香港商人霍英东投资的白天鹅宾馆,它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酒店(图:视觉中国)
长期以来,香港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这可从40年前国家的“三件大事”说起。1980年邓小平先生提出国家面临的三件大事: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国家统一;“四化”建设(即现代化建设)。要完成这三件大事需要新的思路和政策,特别是后两件大事——国家统一和“四化”建设存在内在矛盾和冲突。按照当时的思路和政策,如果要实现统一,只有使用武力这一条路,这就要全民皆兵,现代化建设也就难以正常进行;反之,如果要推进“四化”建设,就只能推迟统一进程。怎样才能把二者统一起来,同时推进?这是邓小平那一代领导人要破解的难题。相比大陆(内地),台港澳都是比较“现代化”的地方。我们可否既能够实现国家统一,又能够保留台港澳的现代化,还能让台港澳的现代化服务于国家整体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把这三件大事一起推动,做到“一举三得”乃至“一举四得”?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以此取代原来的武力统一、“一国一制”。只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才能同时推进上述三件大事齐头并进。基于这样的考虑,首先形成了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12条方针政策,之后才有中英、中葡成功谈判,才有基本法的制定,把12条方针政策法律化、制度化。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得到成功实践。我们说成功主要是对应当年的三件大事:第一,我们实现了港澳的顺利、和平回归,大大推进了国家统一进程。第二,港澳保持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保持并提升了自己的现代化水平。第三,港澳极大助力了国家的“四化”建设,也就是现代化建设。第四,中英、中葡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实现双赢,推动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基于这些方面,我们说“一国两制”的实践非常成功。的确,多年来,港澳紧随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发展了自己,贡献了国家,奉献了世界,实现了“三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当时有媒体说香港是中国“会下金蛋的鹅”。2018年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已经对此做了很好的概括。他说,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港澳所处的地位是独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贡献是重大的,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投资兴业的龙头作用。二是市场经济的示范作用。三是体制改革的助推作用。四是双向开放的桥梁作用。五是先行先试的试点作用。六是城市管理的借鉴作用。此外,40多年来,港澳人士还做了大量公益事业,无偿捐助内地教科文卫体和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爱心洒遍中华大地。今天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香港、澳门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仍然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未来港澳要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国家的方位和香港的困局:先解自己的局才能更好发展自我、成就国家经过数代人多年持续不断、艰苦卓绝的努力,今年我国终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建设了覆盖超过13亿人的世界最大规模社会保障体系,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同时,面对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国家付出巨大努力和代价,有效控制了疫情,成为第一个基本控制疫情、全面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最前列。今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明确了国家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五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这就是国家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港澳要继续参与、服务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了解当前国家发展的坐标方位。面对即将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香港本来可以继续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继续成就自己,成就国家,成就世界,联通中西,融合南北。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今日香港面临重重困局,举步维艰,深陷各种泥潭不能自拔。当务之急是如何先破解这些困局、危局,才能讲如何重新出发,更好发展自己并融入国家发展。当前,香港正处于十字路口,路况复杂,险象丛生,面临三重冲击,或者说深陷三重困局:第一,去年“修例风波”使得香港几乎到了失控的边缘,面临“二战”后最严峻的政治形势,所引发的治理危机尚未彻底解除。“修例风波”不仅严重危害香港本地的安全,而且严重冲击国家安全。如何摆脱这个政治困局?今年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实施了香港国安法,香港正在恢复法治和秩序。是坚决彻底告别“港独”激进势力,坚决维护“一国两制”大局,或者仍然暧昧彷徨,功亏一篑,继续做“开明绅士”?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第一道必答题。第二,随著近年中美战略博弈不断升级,美国对我国极限施压,香港不仅无法独善其身,而且首当其冲。尽管美国也从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中获益良多,一直给予高度评价,2019年7月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全球投资环境报告》还把香港描述为全球投资的“绝佳目的地”。但是为了遏制中国发展,美国无论如何不会放过香港这只“会下金蛋的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这场百年未遇之大博弈中,是与自己的祖国坚定地站在一起,或者还可以作出其他选择?正在考验每一个人!第三,如何处置百年未有之疫情的巨大冲击。目前香港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疫情一天控制不住,经济社会生活就一天无法恢复。要控制疫情,就必须对个人自由进行必要合理的限制,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与瘟疫做斗争、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无关意识形态,无关中国西方,无关政治体制,就是地地道道的科学问题。如果大家仍然正常享有各种自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疫情就无法控制!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残酷!是放弃意识形态,以全体港人的安全福祉为目的,坚决果断学习祖国内地,向祖国看齐,立即先加入国内大循环,还是向西方看齐,继续学习西方“佛系抗疫”?我们必须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目前香港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疫情一天控制不住,经济社会生活就一天无法恢复。为尽早找出社区中的患者并中断社区传播链,特区政府安排检测承办商透过流动采样亭提供免费采样及新冠病毒检测服务(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国家现代化能否实现与香港是否繁荣的关系:国家断然不会把现代化能否实现建立在香港是否繁荣基础之上有人认为,正因为香港对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如此重要,发挥的作用如此巨大和不可代替,因此只要破坏香港,就可以破坏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此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据说在“修例风波”期间,这也是“港独”激进势力圈内非常主流的一个观点,难怪他们那么没有底线地破坏香港!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先生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已经回答过。他说:“现在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如果香港不能继续保持繁荣,就会影响中国的四化建设。我认为,影响不能说没有,但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建设,这个估计不正确。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末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人们还议论香港外资撤走的问题。只要我们的政策适当,走了还会回来的。”英国领导人威胁如果中国一定要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邓小平回答:“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这就是中央对港政策几十年未变、也永远不会改变的底线!在1982年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对香港的倚重和需要远远超过今天,国家领导人仍然能够作出这样的判断,并据此作出决策、对国家建设谋篇布局。如果今天还有人试图“绑架”香港来要挟中国,把香港作为“人质”逼中国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让步,国家的答案更是不言自明!正如前文所言,40多年来香港对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角色、作用一直是积极正面的,实现了“一国两制”下的多赢,形成了“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的良性循环。今天即便面临极其严峻复杂的形势,国家依然会尽力保护香港,帮助香港恢复秩序,鼓励香港继续发展积极正面作用,但是国家断然不会把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把国家现代化能否实现如此大事建立在香港是否繁荣基础之上。40年前邓小平先生的话今天仍然适用:“影响不能说没有,但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建设,这个估计不正确。”如果中国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有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可能更快、更顺利;如果没有香港参与,国家依然要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终究还是要正常进行。总之,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无论香港能否参与、是否愿意参与,国家都要继续改革开放,都要坚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能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如果香港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国家当然有很大的损失,但终究是可以承受的。但是香港呢?如果长期陷入各种困局不能自拔,不能快刀斩乱麻,迅速拨乱反正,做正确的事情,香港的明天在哪里?除了自己的祖国,还有哪个国家会真心救香港、帮香港?
作为最快基本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和最先复苏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为全球经济回暖带来了希望。图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的羽毛球生产基地,员工在插球车间工作(图:新华社)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大变革,14亿人整体迈入现代社会,其规模超过目前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但中国的现代化是极具开放和包容性的,而且是和平的。中国已经连续十多年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120多个)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全球毫无争议最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作为最快基本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和最先复苏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为全球经济回暖带来了希望。如何利用中国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成就全世界?世界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公司创始人达里奥(Ray Dalio)2020年10月24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写道:中国每天都在以非凡的方式取得成功,但是长期的反华偏见使得国际社会错失中国发展的红利。他列举了一些方面,如中美民众教育水平、生产力、财政稳健、资产增长大于债务积累等方面,中国比美国更具有优势。最大的市场加上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为全世界提供了重大机遇。问题是西方要放弃对中国长期的傲慢与偏见。
香港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傲慢和偏见,影响了“一国两制”的实践?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基本事实:香港是中国的之一,不是中国的唯一;但中国是香港的唯一,不是香港的之一。祖国、母亲没得选择,是唯一和永远的,是唯一永远真正可靠的靠山和后盾。香港如果离开祖国,不仅会迷失发展方向,而且必将失去一切。国家对香港“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政策没有任何改变,可谓稳如泰山:香港是中国的例外,但不是中国之外,这是“一国两制”的精髓,是各利益相关方在香港互动的基本规则和礼节。在尊重我国主权前提下,我们愿意与全世界分享香港的机会,乐见香港与世界保持密切联系,继续对全世界开放。保持“一国两制”大局,仍然符合各方利益,是最大公约数,国家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百年变局蕴含百年希望。在追求民族复兴百年梦想过程中,全国人民都不想落下香港,有香港参与真好,人人都希望与香港750万同胞一起建设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家园,共同见证民族伟大复兴,不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包括港澳台在内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缺席,都要参加进来,共同奉献,共享荣光,否则就是不完整的复兴!最起码不要帮助他人阻止自己国家的发展!在此重大关键十字路口,香港何去何从,我们必须做出对历史、对全体港人、对子孙万代高度负责的选择!正确答案是唯一的、十分清楚的,不容含糊,关键是果敢、远见和责任心!(作者系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长,本文根据作者2020年12月11日在清华大学港澳会讲——“港澳在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中的独特优势”上的演讲整理)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1年1月号
编辑:李博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