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11日,中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39.65亿件,其中11月11日当天就处理了6.75亿件;11月16日,中国今年的第700亿件快件发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邮政快递业克服一切困难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第一时间打通了抗疫抢险的“生命线”,也为全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确保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供应和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保障。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邮政网络是全国唯一一张通达所有行政村的寄递网络,在助力我国脱贫攻坚方面亦发挥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快递业的蓬勃活力,也彰显了我国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和强大的消费能力。
文 | 本刊记者 冯琳
马军腾
武汉抗疫:邮政航空拼著命冒著雷冲下去
记者:邮政快递业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最早复工复产的行业之一,回顾疫情最严重的艰难时刻,率先复工复产一定很不容易吧?邮政快递业在助力我国复工复产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马军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与政策支持下,基于对邮政快递业在保障应急物资运输及助力经济社会复苏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国家邮政局做出邮政快递业需先于其他行业实现复工复产的科学研判。在确保落实好中央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国家邮政局提早部署,按照“精准有序、梯度推进”原则,自2月7日起有序启动邮政快递业复工复产工作。我们主要做了几项工作:
一是全力保障防疫物资和居民基本生活用品的运递。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疫情期间我们开通了两条绿色通道,一条是国内的,国内各地的防护用品,口罩、防护服、ECMO都由我们紧急运抵。第二条是国际通道,当时国内疫情很严重,很多海外华侨在国外购买的防护用品怎么运回来?我们运回来!这两条绿色通道取得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从1月23日到6月10日共运递防疫物资48.98万吨,运递抗疫包裹3.98亿件,动用车辆8.75万辆次。在空中机队方面,那时候绝大部分客运飞机都停了,邮政快递飞机占全国货机数量的三分之二,我们往武汉飞了779架次,很多武汉一线医生的紧急物资都是我们送的。最紧张的一次,当时武汉的防护服仅剩2万多件,怎么办?我们到全国去收集,后来从广东、广西收集到了20万套,但那天武汉下很大的雷雨,按照平时飞机是不能降落的,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的航空机队,拼著命、冒著雷,为救助更多的人,在两次雷电很短的缝隙时间内舍命冲了下去。
“双十一”期间,中国邮政集团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一片繁忙景象。图为11月10日,在中国邮政集团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在总包待发区内作业(图:新华社)
复工复产:10个半月处理700亿件快递
二是勇于担当、科学谋划复工复产。我们全行业动员复工复产之后,国企、民企、外企,全面地动员起来。2月中旬全行业复工复产达到六成,3月就基本回复正常了,连武汉邮政快递业到3月底也复工复产了八成。在此过程中,国家邮政局按日调度,分析研判行业存在的问题,分地、分业、分企、分时细化实化措施,出台了暂缓消费者申诉考核、延长许可到期办理及年度报告时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环境,减轻基层负担,各级邮政管理部门积极为企业解决人员用工、车辆通行、末端投递和复工审核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推动行业加快复工复产。到4月底,行业生产能力已恢复到正常水平。
三是强化国际邮政业抗击疫情合作交流。邮政快递行业在抗疫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取得的一些经验,要和世界各国分享。有些数据我到今天还是比较骄傲的,我们400万快递小哥,每天每个工作人员至少接触100个人以上,但是到现在为止整个邮政快递业没有一个员工在工作期间感染新冠病毒。
邮政快递业复工复产工作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句话,那就是:人民有需要、企业有担当、社会有支持、政府有推动。

3月12日,快递员李杰(左)隔著栅栏给客户递送包裹。他曾作为快递小哥的代表出席了3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因为紧张到舌头打结的朴实表现被网友们称为“紧张哥”(图:新华社)
记者:我们发现无人机配送、机器人配送等新型配送方式已经投入使用了。目前我国整体智能物流业发展水平如何?下一步会不会扩大应用?
马军胜:快递行业天生就要和信息结合起来。“快递”是在规定时间内把文件、印刷品、包裹,递送到收件人,同时一定要附带有信息来跟踪。快递的起因就是这样,和原来传统的模式不同就是有信息跟踪。快递发展当中,信息化水平同步发展。
多年来,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整个行业信息化水平比较高。首先基本实现了快递跟踪,而且不是简单跟踪收投几个点,而是基本上实现动态跟踪。这几年,电子地图、图示化也在推进。快递业是大数据归集的行业,在利用数据分析运行、经营、维护、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智能化快递水平这几年取得了良好发展效果。
刚才你提到无人机、无人车的问题,这个技术是快递智能化新兴技术。受空域资源限制和性价比限制,无人机配送要大规模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无人车现在只是在限定区域用,比如在道路无障碍的校园、机关大院内。无人车的技术没有问题,使用场景还需要不断完善,但是在有些特定场景下它的作用明显。比如疫情期间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我们为安全起见搭建了无人机邮路来运送药品和防疫用品。又比如,藏区采收的松茸在日本市场很受欢迎,由于对松茸的品质要求很高,松茸从高山上采摘到运至山下,要在8小时内用冷链送到日本。过去很难达到,现在采摘后可以通过无人机运到山下归集。
记者:在前不久的“双11”电商购物节中快递量又创下了新纪录,邮政快递业是不是已经摆脱了疫情的影响?
马军胜:当前,邮政快递业已基本摆脱疫情影响,日均2亿多件已成常态,日均服务用户4亿多人次,服务民生作用更加凸显。今年1-10月,全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6,336.4亿元,同比增长28.4%;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43.8亿件,同比增长29.6%,超过了2019年全年业务量。到11月16日,今年我国第700亿件快件正式诞生。仅用时10个半月就完成700亿件快递业务量,不仅凸显了我国快递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也彰显了我国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和强大的消费能力。尤其是“双11”期间,各电商平台的系列促销活动带动了快递业务量的显著增长。据统计,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39.65亿件,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件6.75亿件,同比增长26.16%,再创历史新高。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智能物流机器人今年“双十一”物流高峰期间每日可送包裹3,000余件。图为一台智能物流机器人自动识别道路上的骑行者并紧急停车(图:中新社)
邮政快递行业今年的生产运行恢复好于预料。原因有几个:一是我们应对疫情没有退缩,率先复工复产,占得了先机。同时通过我们的服务也赢得了很多粉丝,包括新粉丝。过去年轻人用我们业务的多,最近很多老年人也开始用了,这是一个变化。二是由于疫情,线下恢复有一个过程,业务往线上走,确实这个方面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三是今年农村市场启动的比较快,慢慢形成气候了。四是国际疫情比较严重,过去快递包裹寄进来,现在是大量包裹寄出去。受这几个因素影响,今年邮政快递行业的业务发展还是令人鼓舞的。
我们知道,邮政快递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服务生产生活、促进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邮政快递业在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保障防疫物资运输寄递、维系社会正常运行、促进生产流通和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邮政快递业迅速实现复工复产,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确保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供应和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保障,在“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方面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脱贫攻坚:邮政系统构建全国唯一通达所有建制村的寄递网络
记者:我们了解到,目前全国55.6万个建制村全部实现直接通邮。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请问对用好包括村邮站在内的邮政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您有何思路?
马军胜:去年8月,全国已经实现了所有建制村直接通邮,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很大的“民心工程”。2015年前,全国有3.6万个建制村不是直接通邮。当时的通邮主要靠熟人到乡镇办事来进行邮件捎带,这样的服务标准是达不到要求的。中央在民族工作会议作出了一个决定,要求邮政快递行业在2020年之前实现建制村直接通邮。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在此问题上站位很高,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全国建制村实现直接通邮为畅通城乡双向物流、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这是邮政服务农村、服务贫困地区最基础的物流网络,一定要把它用好。
11月12日,石进全将包裹送到渔船上。他是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海域唯一的海上邮递员。他的父亲曾摇著橹为乡亲服务了23年,子承父业的石进全也已经在这条海上邮路走了20多年(图:中新社)
一要注重发挥邮政县乡村三级网络优势,在做好法定邮政普遍服务的基础上,通过邮政网点、网络和服务点对接,叠加政务、警务、税务等便民代办业务,提升服务功能。
二是在寄递物流网络上狠下功夫。邮政网络是全国唯一一张能通达所有行政村的寄递网络,所以线下资源十分丰富,其他网络干不了的事邮政网络都可以实现。去年邮政网络收投农村包裹超20亿件,助力农产品销售165亿元(人民币,下同),还可以进一步发挥这个网络的优势。
三是用这个网络可以给农民兄弟送上邮政的金融服务。邮政的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还是比较发达的,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邮政邮储银行发放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3,500亿元,邮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902亿元,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43亿元,这些为支持“三农”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是著力培育农村的精准脱贫项目、脱贫能手,通过典型来带动区域脱贫致富。在这方面近几年做了大量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有效经验。有些典型和案例不仅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项,还被联合国选进了全球减贫最佳案例。比如江西瑞金凤岗村90岁的农民廖奶奶,她做了一辈子的咸鸭蛋,对选材是比较讲究的,鸭蛋要选用一个礼拜内的新鲜鸭蛋,另外要用当地的泥土加上她自己炒的盐巴、烧的锅灰,要腌够40天。这么好手艺的咸鸭蛋,靠廖奶奶走街串巷一个月就卖几百个。我们就想,这么好的手艺怎么不包装、不发展起来呢?于是给廖奶奶贷款30万元,把她的产品包装成统一品牌“廖奶奶咸鸭蛋”,统一流程、统一平台、统一销售。“廖奶奶咸鸭蛋”开始时候一个月卖几百个,逐渐卖到几万个,去年卖了80万个。今年1-8月,疫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她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0%。廖奶奶卖了上百万个鸭蛋,她自己做不完,怎么办?把村里的贫困人员组织起来,搞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车间,养鸭的、腌蛋的、销售的,全部组织起来,短短三年时间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规模。所以邮政要不断挖掘这种典型,培养典型,通过典型来带动一个村、一个区域脱贫致富。
记者:下一步邮政快递业如何稳定脱贫攻坚产业支撑,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马军胜:我们要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首先要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也为明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好衔接。
我们主要开展几项工作:一是要以“快递进村”来突破农村末端服务的难题。虽然邮政行政村已经直接通邮了,但是快递直接递送进村里面的比例现在只占到40%左右,还有60%的快递到农村是放在乡镇的。今年我们瞄准这个目标继续努力,在巩固“快递下乡”、巩固邮政直接通邮的基础上,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准备用3年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二是大力培育名优农特产品,形成集群,带动产业链,这个前景比较大。这几年我们培育“一地一品”“快递金牌项目”,反响都很好。一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而且种出精品来,从种子、种植、护理到最后产品的筛选、包装,形成产业链,这是现代农业发展。一个地方搞一个金牌项目,一个地域基本上就活了。比如江苏沭阳种小花卉,整个县里的农民都种这个,一年能卖出2亿盆的小花卉到全国各地。
三是要深化和上下游的合作,共同提高效能,特别是上游平台。今年直播也是非常火的,要抓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水平。
两地合作:内地快递企业将香港视为“出海”重要支点
记者:近年来,国家邮政局或内地邮政快递系统与香港方面有过哪些交流合作?
马军胜:自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内地与香港在邮政领域一直保持著较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近来两地邮政领域的交流更是日益密切,合作愈加紧密。国家邮政局作为内地邮政快递行业的主管部门,与香港邮政署建有联系机制,每年定期组织高峰论坛、人员互访等活动,在政策层面保持沟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邮政领域的重要指示和部署,研究推动新形势下两地行业进一步深入交流。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国家邮政局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港澳邮政共同研究商讨邮政行业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内地邮政企业,一直与香港邮政署保持著密切的业务往来与合作,双方在服务跨境电商、邮件经转等方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合作模式,在重要题材邮票发行、集邮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在国际和地区邮政事务中,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香港邮政署和澳门邮电局共同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携手参加万国邮联、亚太邮联等国际组织的会议和活动。
记者:您如何评价香港的物流业发展水平?
马军胜:香港物流基础设施完备、交通运输条件优越、货物清关便利,物流业成为香港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其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香港作为国际物流中心,在航空货运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的航空货运站和三家高效空运中心;在海运方面拥有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国际枢纽港。包括敦豪、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等在内的全球主要快递物流企业和航空货运公司都在香港设立了转运中心。内地快递企业也将香港作为“出海”的重要支点。
香港快递业近年来保持快速发展,具有以下四大特点:一是国际业务占主导;二是航空快递占主导;三是增值服务多,附加值高;四是邮政服务质量高、创新能力强、覆盖程度好。
我相信,随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香港物流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为香港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也将更好服务大湾区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地区和全球贸易发展。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0年12月号
编辑:刘一行、莫洁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