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11月25日公布其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以“砥砺前行 重新出发”为题,推动香港重拾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强化防疫抗疫工作,力争“清零”,让香港早日走出疫情困局、让香港重新起动,重回正轨。
文|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 张建宗
张建宗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定下十分明确的工作目标,务求在政治体制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在经济发展上著力巩固和提升香港优势,多元并进,及在民生建设上继往开来,力求解决香港眼前和长远的社会问题。
施政报告提出200多项新措施,当中不少都具突破性、开创性和前瞻性,充分表现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带领香港重回正轨的决心和承担。
施政报告以两个专章“中央全力支持”、“坚持‘一国两制’”,详尽阐述中央对“一国两制”方针坚定不移、对香港特区一贯支持,可以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而香港也可以继续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及“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作用,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行政长官于11月初率领特区政府代表团访问北京、广州和深圳,与中央相关部委和广东省政府商讨支持香港发展的政策措施,获得非常正面的回应。施政报告引述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于月初的话:“凡是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香港同胞切身福祉、有利于促进内地与香港融合发展的事情,中央都会全力支持。”
施政报告以两个专章详尽阐述中央对“一国两制”方针坚定不移、对香港特区一贯支持。图为在香港中环展示的国旗和区旗(图:新华社)
行政长官访京的成果包括七大范畴:
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发展。中央支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落实早前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原则上通过的24项政策措施,近期将出台的有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香港作研究用途、在港珠澳大桥实施“港车北上”的便利和加快落实“跨境理财通”。
二、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中央支持深化两地金融互联互通,逐步扩大“互联互通”合资格股票范围,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纳入标的。
三、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中央支持香港国际机场按市场化原则投资入股珠海机场,参与其运营发展,进一步深化合作,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
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央支持香港与深圳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和位于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实践“一国两制”下,位处“一河两岸”的“一区两园”。
五、完善港深陆路口岸建设。中央支持香港深化与深圳合作,优化落马洲╱皇岗口岸,在位处深圳的新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以释放香港口岸区超过20公顷土地作其他用途,并于稍后进一步共同探讨罗湖口岸的优化。在参考了港珠澳大桥“港车北上”的经验后,研究在港深陆路口岸亦实施“港车北上”政策。
六、港企开拓内地市场。中央支持广东省联同香港贸易发展局及有关商会,为港企提供政策咨询、培训和企业对接服务,以便港商拓展内销管道和对接电商平台。
七、防疫抗疫。中央支持并要求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一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必要措施,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况下,通过“健康码”互认,逐步有序恢复粤港人员往来,并支持香港确保新冠病毒疫苗供应,在有需要时,预留一定数量的内地研发或生产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
近日,香港新一波疫情一触即发,现时的头等大事仍然是抗疫。施政报告指出,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措施严控疫情,进一步增加防疫措施的精准度,力争在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达至“清零”,期望可早日符合恢复两地人员往来的目标。
行政长官指出,当前其中一项急切要做的事是对特区的宪制秩序和政治体制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香港国安法》)为恢复社会稳定带来显著效果,鼓吹“港独”及与外部势力勾结的情况已渐渐减退,而街头暴力行为也大幅减少,市民终于可以重新依法享有其基本权利和自由。特区政府将竭尽所能,履职尽责,对《香港国安法》规定的犯罪案件行使管辖权,有效地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
与此同时,要做到全面保障国家安全,特区政府有必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香港居民的国家安全概念和守法意识,亦会善用每年的“宪法日”和“国家安全教育日”,进行更具规模的公众教育工作。我们定必坚定不移地继续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
持续的疫情对于香港以至全球的打击都是前所未见,但我们更加要做好全方位的谋划,转危为机。施政报告指出,香港应聚焦内地市场的商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为香港经济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行政长官提到11月初与广东省及深圳市领导会面,双方同意大力推动跨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及通关便利化、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合作、教育、人才培训和青年交流、共建优质生活圈等多项具体合作项目。
施政报告指出,香港应以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图为深圳湾公路大桥
特区政府锐意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与深圳在创科发展上紧密合作,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和位于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施政报告建议动用20亿港元,推出为期五年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吸引更多国际创科人才。
拥有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能为香港青年人提供事业发展机会。为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发展事业,特区政府将动用4亿多港元,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名额2,000个,部分为创科职位,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及派驻本地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此外,特区政府将成立“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作为一站式资讯、宣传及交流平台,进一步支持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
破格为民措施 培育正确观念
施政报告亦在房屋及土地供应、教育和青年发展、可持续发展、医疗卫生等范畴提出多项新措施,当中包括不少创新、跳出传统框框的构思,同时兼顾到香港在短、中、长期的发展。
房屋是市民“衣食住行”中的重要生活条件,也是达至“安居乐业”民心所向的基础。特区政府已觅得330公顷土地以兴建316,000个公营房屋单位,满足未来十年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政府亦会实施先导计划资助受疫情严重影响的酒店和宾馆单位作为过渡房屋用途,并以破格思维同意试行以现金津贴纾缓基层家庭因长时间轮候公屋而面对的生活压力。
施政报告在房屋及土地供应方面提出多项新措施。图为香港公屋
加强国家意识 促进民族认同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去年发生的社会事件,令不少人再次质疑香港教育的成效,我们不忍见到政治渗入校园,学生卷入政治漩涡,甚至被误导参与违法及暴力行为,因而负上法律责任,影响一生。
学校应著力推行价值观教育,包括加强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加强学生对国家历史、中华文化和国情的认识,深化宪法和基本法教育,是培养学生国家观念及国家安全意识的基础工作。而教育局亦会以多元化活动,让中小学生全方位认识国家发展、宪法和基本法、“一国两制”的实践、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尊重和维护国旗和国歌这些国家的象征,以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以及对国家、民族及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面对经济不景,政府明白香港劳工市场正面对巨大压力,亦十分关心基层市民可能面对的困难。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创造就业,增加再培训名额,优化社会保障安全网等措施,以纾解民困。
未来一年,特区政府会加倍努力、不遗余力地严控疫情,重振经济,重整社会秩序。作为一个极具活力和开放的国际大都会,我深信香港必定继续向前迈进、再创辉煌。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0年12月号
编辑:李博扬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11月25日公布其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以“砥砺前行 重新出发”为题,推动香港重拾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强化防疫抗疫工作,力争“清零”,让香港早日走出疫情困局、让香港重新起动,重回正轨。
文|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 张建宗
张建宗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定下十分明确的工作目标,务求在政治体制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在经济发展上著力巩固和提升香港优势,多元并进,及在民生建设上继往开来,力求解决香港眼前和长远的社会问题。
施政报告提出200多项新措施,当中不少都具突破性、开创性和前瞻性,充分表现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带领香港重回正轨的决心和承担。
施政报告以两个专章“中央全力支持”、“坚持‘一国两制’”,详尽阐述中央对“一国两制”方针坚定不移、对香港特区一贯支持,可以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而香港也可以继续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及“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作用,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行政长官于11月初率领特区政府代表团访问北京、广州和深圳,与中央相关部委和广东省政府商讨支持香港发展的政策措施,获得非常正面的回应。施政报告引述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于月初的话:“凡是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香港同胞切身福祉、有利于促进内地与香港融合发展的事情,中央都会全力支持。”
施政报告以两个专章详尽阐述中央对“一国两制”方针坚定不移、对香港特区一贯支持。图为在香港中环展示的国旗和区旗(图:新华社)
行政长官访京的成果包括七大范畴:
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发展。中央支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落实早前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原则上通过的24项政策措施,近期将出台的有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香港作研究用途、在港珠澳大桥实施“港车北上”的便利和加快落实“跨境理财通”。
二、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中央支持深化两地金融互联互通,逐步扩大“互联互通”合资格股票范围,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纳入标的。
三、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中央支持香港国际机场按市场化原则投资入股珠海机场,参与其运营发展,进一步深化合作,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
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央支持香港与深圳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和位于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实践“一国两制”下,位处“一河两岸”的“一区两园”。
五、完善港深陆路口岸建设。中央支持香港深化与深圳合作,优化落马洲╱皇岗口岸,在位处深圳的新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以释放香港口岸区超过20公顷土地作其他用途,并于稍后进一步共同探讨罗湖口岸的优化。在参考了港珠澳大桥“港车北上”的经验后,研究在港深陆路口岸亦实施“港车北上”政策。
六、港企开拓内地市场。中央支持广东省联同香港贸易发展局及有关商会,为港企提供政策咨询、培训和企业对接服务,以便港商拓展内销管道和对接电商平台。
七、防疫抗疫。中央支持并要求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一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必要措施,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况下,通过“健康码”互认,逐步有序恢复粤港人员往来,并支持香港确保新冠病毒疫苗供应,在有需要时,预留一定数量的内地研发或生产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
近日,香港新一波疫情一触即发,现时的头等大事仍然是抗疫。施政报告指出,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措施严控疫情,进一步增加防疫措施的精准度,力争在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达至“清零”,期望可早日符合恢复两地人员往来的目标。
行政长官指出,当前其中一项急切要做的事是对特区的宪制秩序和政治体制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香港国安法》)为恢复社会稳定带来显著效果,鼓吹“港独”及与外部势力勾结的情况已渐渐减退,而街头暴力行为也大幅减少,市民终于可以重新依法享有其基本权利和自由。特区政府将竭尽所能,履职尽责,对《香港国安法》规定的犯罪案件行使管辖权,有效地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
与此同时,要做到全面保障国家安全,特区政府有必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香港居民的国家安全概念和守法意识,亦会善用每年的“宪法日”和“国家安全教育日”,进行更具规模的公众教育工作。我们定必坚定不移地继续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
持续的疫情对于香港以至全球的打击都是前所未见,但我们更加要做好全方位的谋划,转危为机。施政报告指出,香港应聚焦内地市场的商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为香港经济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行政长官提到11月初与广东省及深圳市领导会面,双方同意大力推动跨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及通关便利化、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合作、教育、人才培训和青年交流、共建优质生活圈等多项具体合作项目。
施政报告指出,香港应以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图为深圳湾公路大桥
特区政府锐意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与深圳在创科发展上紧密合作,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和位于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施政报告建议动用20亿港元,推出为期五年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吸引更多国际创科人才。
拥有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能为香港青年人提供事业发展机会。为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发展事业,特区政府将动用4亿多港元,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名额2,000个,部分为创科职位,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及派驻本地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此外,特区政府将成立“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作为一站式资讯、宣传及交流平台,进一步支持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
破格为民措施 培育正确观念
施政报告亦在房屋及土地供应、教育和青年发展、可持续发展、医疗卫生等范畴提出多项新措施,当中包括不少创新、跳出传统框框的构思,同时兼顾到香港在短、中、长期的发展。
房屋是市民“衣食住行”中的重要生活条件,也是达至“安居乐业”民心所向的基础。特区政府已觅得330公顷土地以兴建316,000个公营房屋单位,满足未来十年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政府亦会实施先导计划资助受疫情严重影响的酒店和宾馆单位作为过渡房屋用途,并以破格思维同意试行以现金津贴纾缓基层家庭因长时间轮候公屋而面对的生活压力。
施政报告在房屋及土地供应方面提出多项新措施。图为香港公屋
加强国家意识 促进民族认同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去年发生的社会事件,令不少人再次质疑香港教育的成效,我们不忍见到政治渗入校园,学生卷入政治漩涡,甚至被误导参与违法及暴力行为,因而负上法律责任,影响一生。
学校应著力推行价值观教育,包括加强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加强学生对国家历史、中华文化和国情的认识,深化宪法和基本法教育,是培养学生国家观念及国家安全意识的基础工作。而教育局亦会以多元化活动,让中小学生全方位认识国家发展、宪法和基本法、“一国两制”的实践、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尊重和维护国旗和国歌这些国家的象征,以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以及对国家、民族及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面对经济不景,政府明白香港劳工市场正面对巨大压力,亦十分关心基层市民可能面对的困难。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创造就业,增加再培训名额,优化社会保障安全网等措施,以纾解民困。
未来一年,特区政府会加倍努力、不遗余力地严控疫情,重振经济,重整社会秩序。作为一个极具活力和开放的国际大都会,我深信香港必定继续向前迈进、再创辉煌。
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0年12月号
编辑:李博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