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丽芳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2020年施政报告,共包含了十个章节,从经济发展、房屋、城市建设、社会民生、青年及教育、国家安全等方面谈及香港明年的施政方略。比起以往的施政报告,今年的施政报告多了不少国家元素,我们香港应该以全国一盘棋的思维去做好自己,才能为大湾区、藉十四五双循环为国家服务。
施政报告的第50-55段谈及「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就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智慧城市蓝图、「杰出创科学人计划」及青年科技人才提出了多项计大计。例如将于今年12月推出「智方便」平台,初期提供20多项常用公共服务,包括续领车辆牌照申请及电子报税等。希望「智方便」平台能够真正打通以往信息孤岛、通道不通痛点,以简单易明的介面,协助小市民无需太多电脑知识也可以容易操作做到真的「智方便」,做到科技以人为本。
《施政报告》也谈到在河套区的港深创科园,深港科技合作、相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不会只局限在创科园,期望特区政府的驻粤办应该会发挥更多功能,协助香港企业在大湾区落地,包括协助落实《施政报告》在56段谈到「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及第163段的「青年创业计划」,为在大湾区的青年人提供更多支援,帮助他们适应内地生活。我认为「青年创业计划」的2000个职位,只有400 个来自创新科技企业并不足够。以香港菁英会的网信实习计划为例,我们的「超额认购」是实际名额的数倍,真是「一位难求」。其实多个青年人大湾区调查发展,创新科技业是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发展的首选之一,两地IT工资与香港相对接近,部份中层以上的工资更有机会超越香港,香港人在大湾区创科企业工作,不单能够开拓视野,而且可以接触一些香港未有机会处理的大型项目去增加经验。青年人把他们的内地湾区带回香港,有助香港掌握更多大湾区机遇,为香港作贡献。
《施政报告》在第72-73段提及「5G网络建设和普及应用」,欣见政府鼓励各行各业运用5G技术。期望政府及业界多作推广,令各行各业了解其行业如何更好好利用5G技术去提升生产力及工作效率,不单以数码营商为目标,长远助香港发展好数字经济产业。
笔者一向关心科普教育,《施政报告》在第156段谈到「电子学习」。笔者认为政府一方面要支持低收人家庭也可做到「一人一机」及无线上网。同一时间当局也要积极支援学校的远程教学的软件及硬件配套,以及提供更多技术支援人员给教学老师,令老师可以更集中精力在教学上,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去处理各式技术及软件问题。当中也应拨更多资源予学校去做好IT 教学,例如模拟短片,协助语文、STEM科目的学习,以及利用网上功能进行更多互动,相信有助增加更多同学对未来投身创科事业的兴趣。
我们要做好完整的科技人才链,在中小学要提供电子学习支援,在大学,要把亚太区区域科研人才吸引来港发展。在产业,我们要吸引更多产学研合作,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创业及就业机会,在社会,我们要好好应用科技去方便市民,以人为本,用创科服务国家双循环。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香港青联科技协会主席
编辑:严骏
来源: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