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炜光
林郑特首刚宣读她任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报告」),开宗明义便说:「如何令香港早日走出困局、令市民恢复信心,是这份《施政报告》的首要目的。」要走出困局,除了香港自身努力,中央的助力不可或缺,而中央剑及履及,说到做到。
中央惠港政策涵盖 7 个方面:
1)简化通关,释放土地
2)一河两岸,一区两园
3)纳入标的,扩大互通
4)港车北上,改善生活
5)入股机场,扩展版图
6)放宽药物,港人宽心
7)协助防疫,恢复通关
缺乏土地是香港最重要的深层次问题。林太在报告中说:「房屋是香港众多问题的症结:它既是市民『衣食住行』中的重要生活条件,也是达至『安居乐业』民心所向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便更明白落马州口岸释放超过20 公顷土地的重要性,而这 20 公顷土地和中央支持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大有关系。笔者理解,现时港人在西九高鐡站内的「一地两检」还只是个开始,最佳做法是借用横琴口岸的「三道闸门」方式,只需数秒便可以由澳门进出珠海横琴。 若皇岗与及罗湖口岸日后能采用「珠(海)澳(门)方式」,对港人融入大湾区会大有帮助。
有了这个简化出入境程序,这便可以为善用河套的科技园区提供重要基础,日后的「一河两岸」的「一区两园」便有机会实现。 这对香港借助内地(主要是深圳)科技人才大有帮助,香港的科技人才也可以居住深圳,不用承受香港高昂的物价和楼价。
扩大金融「互联互通」方面,报告说:中央「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内地科创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条件下纳入标的。」这将有助增加香港股票市场的广度,及有助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发展。 这也是少数「不以两地人员往来为前提」的惠港政策。
「港车北上」是对港人生活素质改善的重要一步。香港只有1,100 平公里,实在太细,太压抑。若港车能北上,除非中央另有安排,理论上是可以驰骋全国960 万平方公里。 这举措肯定是中央对香港的优惠,因为只有「港车北上」,但没有「北车南下」,或部分南下。 这又是中央「爱锡」香港的表现。港人若不珍惜,笔者只能说:「幸福不是必然的」,「谁会记得,当你还拥有」。
入股珠海机场是中央对港的另一优惠。有了珠海这成功经验,香港便有可能扩展至内地其他有发展潜力而现时规模尚算细小的机场,前景无可估量。同样港人不应认为这是「必然的」,因为内地有能力入股珠海机场及捕捉其他机场商业契机的,大有人在,欠的是中央是否同意。
林太说:「近期将出台的有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香港作研究用途.....」 其中药物和医疗仪器,对港人在大湾区退休或生活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港人在内地生活难免生病。长者更随时有慢性病,容许港资内地医疗机构可以使用港注册药物,令港人更安心在内地(相信主要是大湾区)退休。这有助改善港人退休素质,不一定要待在香港。
林太在记者会上说:「要融入大湾区,便必须要恢复两地人员往来。」她在报告中也说:「中央支持并要求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一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必要措施,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况下,通过「健康码」互认,逐步有序恢复粤港人员往来,并支持香港确保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供应,在有需要时,预留一定数量的内地研发或生产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
林太在记者会上说「力争『清零』」,但笔者细听她的阐述,其实只是「等疫苗」。至于「疫苗」能否在短时间内出现,笔者和一众港人只能拭目以待。至于「健康码」互认,关键在「互」字,港府的和内地的,能否「互认」?以特区政府抗疫往绩及部分港人经常出现「抗疫疲劳」,笔者为内地各城市尤其深圳捏一把汗。
总的来说,香港「疫情可控」是落实中央惠港政策之本,然而林太仍然不愿模仿(注意:不是照搬)内地经验,坚决斩断传播链。在这情况下,中央的惠港政策,难以全面落实。香港可能又一次「辜负」中央美意。这或许是香港必须自救的部分,而这部分不是用「等疫苗」的方式便可以解决的。曾有论者说:「香港和澳门的分别是因为『特首不同』」,这或许是的论;否则如何解释同样是「一国两制」,同样是「自由惯了」的澳门能做到「疫情可控」并赢得内地城市信任,而香港不能?走笔至此,我为我的家而悲!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前新闻统筹专员、公关顾问
编辑:严骏
来源: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