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君尧

由7月初香港爆发第三波新冠病毒疫情以后,特区政府先后多次收紧防疫措施,但是相关措施上上落落,朝令夕改,不单对一些行业如餐饮业造成持续打击,连广大市民也感觉到抗疫疲劳和无所适从。挑战远不止此,现在第四波疫情已经杀到且来势凶猛。香港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必须采取更多主动措施,三管齐下争取确诊「清零」,争取两地通关。
三管齐下即是进行强制检测、禁足令和发出健康码。须知当下香港正处于紧急时期,抗疫压倒一切,目前正是最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更是在城市论坛中赞成收紧社交活动,甚至乎封城,善用健康码,才可控制疫情!林顺潮医生和梁子超医生在同一个节目中都大体上支持加强控制,长痛不如短痛。特区政府只要立即采取行动,便可以有机会在2021年新年伊始实现两地通关,解决香港的困境,满足民生迫切的需求。
香港有必要推行禁足令
笔者曾在8月呼吁港府推行强制全民检测,实施14天的「禁足令」以配合相关程序,同时出台健康码,推动开关。但遗憾的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梦」,特区政府并没有采纳建议,导致香港迟迟未能通关。
虽然香港防疫成果相比较于欧美国家,管理尚属理想,但是比较内地是远不足够,连日来每天都有几十宗确诊案例,当中大多为本地案例,还有分布全港各区的源头不明个案,显示社区存在隐形传播链,情况令人担忧。
疫情为香港带来严重影响,今年前三季香港的GDP数字是负8.9%、负9%和负3.4%的增长,访港旅客由2018年的6,514万人和2019年的5,590万人次,到今年人数大跌,整个9月只有9,000人,数字比2019年同期大跌90%。持续不断的疫情在香港引起了不少社会矛盾,穿梭两地的民商活动陷于停顿,造成内地与香港两地十多万家庭长期分隔两地,不少港人面临严重的精神压力,民众叫苦连天。
日前,紫荆研究院委托香港社会科学民意调查中心访问逾1,500名市民,调查显示,九成市民希望施政报告将防疫抗疫作为头等大事,近七成市民支持特区政府推行全民强制检测。这已经成为了民心所向。
推强检禁足长痛不如短痛
危急情况下,特区政府必须要主动出击,确保香港能够走出当下困境,在11月19日,笔者举行记者招待会,希望特区政府当机立断,一个月时间里将案例「清零」或将疫情有效地控制下来,采取三管齐下方式去对抗疫情,否则我们通关遥遥无期,香港的经济和动力便难以恢复过来。
特区政府9月份推行的自愿性普及社区检测计划,有近180万人参与,找出多名确诊者,成效理想。在危急时刻,应该咬紧牙关,痛定思痛,特首已经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正考虑采取更严厉的抗疫措施,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也呼吁市民要自律不要参加社交活动,尽量留在家中!专家、媒体都主张加强措施,那就应该要快快采取行动,不能光说不做,而且行动必须要有力度。
为此,有必要采取更有力措施大刀阔斧,为所有市民进行强制病毒检测,并为通过检测市民发出健康码,及根据《紧急情况规例条例》辅助,推行禁足令,迅速封锁疫情源头,要求有健康码者方可外出,三管齐下以达至「清零」效果。
具体时间安排上,特区政府应于12月2日之前实施全民强制检测和禁足令,以争取于12月16日前开始「清零」,在连续保持15天「清零」后,便有可能订目标于明年1月1日恢复两地通关。至于准备工作,在政府已有的抗疫经验支持下,只要有决心推动强制检疫计划,可以在短短一星期里做好全民的心理和支援上的准备工作。
长痛不如短痛,从短期来看,强制性全民检测和禁足令会造成不小的影响,香港难免暂时陷入停摆,但从长远来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疫情再出现反复,有效制止第四波疫情,一时的牺牲,可以换来的是香港社会回归正常。
笔者认为,应该当机立断,特区政府尽快研讨,进行强制性全民检测和禁足令,不能再光说不做,等到第四波疫情难以控制时才有所行动。面对疫情,必须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于香港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下定决心,以短暂的牺牲来赢取长远的胜利。
特区政府应该下决心将确诊「清零」,以及尽早实现两地通关。第四波疫情现刚开始,时不我待,人心所向,笔者再次呼吁政府下决心采取强而有力的抗疫措施。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立法会议员
编辑:严骏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