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丽芳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也是亚洲金融中心,有不少可贡献大湾区发展的地方。我们的强项就是世界各地的联系。然而,近年来部分市民被激进本土主义蒙蔽双眼,宁可拒绝一切与内地来往,歧视内地旅客和新来港定居人士,也不愿意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种态度对香港的未来发展,实在是只有弊没有利。
香港丰富的国际联系,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不应自断所长。面对国家提出「十四五」规划、双循环的大局,香港人需要开放心态,能够与不同种族及国家的朋友沟通联系,才是真正的「超级联系人」。
香港赖以成功的因素,除了是实行「一国两制」、拥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外,还有我们秉持开放的态度。香港从百多年前的小渔村,发展成世界上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口港,正正是因为「开放」。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随著不少内地资金、人才南下,造就了香港的制造业腾飞。之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港商将技术、专业服务带到内地,为国家发展贡献一分力,香港亦开始转型为国际金融中心。随著科技发展,我们就开始发展创新创意产业。香港的发展从来和我们欢迎世界各地人才的政策及配套有关,无论人才来自哪个地方,也能够在香港落地生根。
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其中一个引擎,我们更应承担更大的使命,欢迎及招揽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到大湾区发展。我们看看东京湾区、三藩市湾区、大伦敦城市群,他们都有一套吸引专才移民的政策,愿意吸纳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才来到他们的湾区发展。历史上,香港是华洋共处之地,我们应该对不同种族的人有更大的包容,何况是血浓于水的祖国同胞,这样才有利我们一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今天,我们需要改变思维,解放思想,对内,我们和大湾区一同探索深化合作,争取港人港企在大湾区的便利政策,助港企开拓内地市场;对外,我们要联系不同地区,不单吸引外商到大湾区投资,把优质外资引进来,亦吸引外国人才到香港进修及发展。同时,香港可以和内地企业一同「走出去」。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做好「超级联系人」。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菁英会副主席、互联网专业协会副会长、香港青联科技协会主席
编辑:潘丽丽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