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建议香港各界朋友,尤其是工商、金融、科技、贸易界的团体组织起来,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全面了解《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支持和配合深圳的新发展,从而提取香港在新时代再出发的新动力。”
深圳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图为深圳证券交易所
我第一次去深圳,是1978年一次当天来回的旅游,其后是跟著香港几位爱国爱港的资深专业人士(廖瑶珠律师、陈子钧大律师、刘绍钧测量师和何耀棣律师等)过去“义务劳动”,参加了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再改革再开放的些微工作,目睹了蛇口的“开山炮”,走过颠簸的“排骨路”,薄尽了中国人民一分子的绵力。四十多年过去,2020年10月14日,我有机会出席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回想这四十多年,心里有八个字,“毋负青春,与有荣焉”。作者当年参与深圳城市规划,与众人在深圳机场地盘合照深圳的成功离不开深港合作
深圳的成功毋庸置疑。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时,地区生产总值是2.7亿元人民币,去年已增至2.7万亿元人民币,跻身亚洲城市前五名、全球城市30强;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地均GDP居内地城市首位;单位GDP能耗、水耗为全国大中城市最低;本土世界500强企业从2012年的3家增至目前的8家。深圳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的成功来之不易。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的“改革开放”字字艰辛。每次深圳的改革开放成功,经验都复制到全国各地,每次复制到全国各地之后,深圳自己就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也是字字艰辛。40年来,深圳不畏艰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成功离不开深港合作。我关心深圳的发展,更关心深港关系。事实告诉我们,深港合作是两地发展、繁荣的关键因素。要了解深圳的发展就要了解香港的作用,要了解香港的发展更要了解深圳的作用。40年来,我经常向外国访客建议:来了香港就应该到深圳走走看看,否则不会明白香港经济转型的动力、不会认识香港服务业的重要性、也不会看清楚香港未来发展的路径。我相信深港的这种关系就是习近平主席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圳“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圳和香港的关系天造地设。一是深港都是大规模城市,而且地理距离接近,市中心到市中心仅是一小时的车程;二是深港两地有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和自治程度;三是两地的经济结构有比较大的差异;四是生产和生活要素价格有明显距离。两地这些特质既是过去合作的动力,也是未来合作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规划好和协调好双方的发展关系,就可以释放两地各自的巨大发展潜力,为两地人民创造更大的福祉。这是深港两地发展的“基本盘”。
深港关系天造地设,规划好和协调好双方的发展关系,可以释放两地各自的巨大发展潜力。图为新落成的莲塘 / 香园围口岸俯瞰
大湾区建设是深港共同新使命新任务
三年前,中央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计划,香港和深圳有了共同的新使命和新任务。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要求深圳“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出“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要继续鼓励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充分发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的重要作用,在经济特区发展中作出新贡献”。以上可见,习近平主席对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已经明确指出了工作重点,包括“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这些都是过去两三年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得到的共识。习近平主席接著就提出对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在落实和执行方面的要求:“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全力支持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发展工作,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支持经济特区深化改革开放、开展前瞻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持”。这些要求更是切中深圳在进一步开放和发展中的实际需要。就产业内涵来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要求深圳“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大力发展金融、研发、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这些现代服务业都是香港的优势行业,深圳可以成为香港这些行业的新平台和新市场,香港更可以成为外国这些行业的新跳板。香港的国际级人才,更可以根据习近平主席讲话中要求深圳“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而在深圳大展拳脚。
上世纪 80 年代初,作者在深圳讲课时的情景
香港必须深入认识深圳的发展部署
事实上,在40周年庆祝大会前,深圳的未来发展已经有了相当具体的布局。去年8月,中央出台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全面部署了有关工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内容相当详细。《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是“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率先完善各方面制度,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此外,还特别要求深圳“推动更高水平深港合作,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实施方案》还定下短期和中期的主要目标:“2020年,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制定实施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推动试点开好局、起好步。2022年,各方面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2025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换句话说,在今年内、两年后、和五年后的三个时间段,深圳就要完成以上几个重大的阶段性和标志性目标,香港作为关系紧密的合作伙伴,必须深入认识深圳的发展部署,找到自身的定位,跟上深圳的步伐,做好配合的准备。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深圳未来的土地供应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资源问题。《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委托深圳市政府批准。支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探索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用地问题。探索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完善闲置土地使用权收回机制。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持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市场,完善一二级市场联动的土地市场服务监管体系。试点实行土地二级市场预告登记转让制度”。这里面既有市场制度的改革,也有政府职能的改革。如果深圳在这方面改革成功,不仅可以为深圳的未来发展释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可以为中国内地其他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深港合作是两地发展、繁荣的关键因素。图为横跨后海湾连接两地的深圳湾大桥
科技是深港合作重要领域
科技是深港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实施方案》要求深圳“加快完善技术成果转化相关制度。改革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科技项目遴选、经费分配、成果评价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在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政府资助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权向发明人或设计人、中小企业转让和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国有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这正是深港在科技合作中深圳一方必须配备的转化功能,也是香港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深圳寻找合作机会新的和更有利的条件。科技是深港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图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在建设中的香港园区一侧
对香港资讯科技界和数据界来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深圳有关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实施方案》要求深圳加快培育数据要数市场,“率先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新机制,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制度。试点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研究论证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实施方案》同时指明了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放宽能源、电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前沿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支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完善经营邮政通信业务审批机制。试点能源领域许可审批告知承诺制”;“扩大金融业、航运业等对外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深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深圳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深圳依法发起设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深圳依法合规获取支付业务许可证。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香港作为毗邻深圳的高度国际化城市,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外资外商进入深圳的重要门户和平台。在医疗服务方面,《实施方案》要求深圳创新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在深圳开展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既可解决香港人在深圳求医用药的问题,也可以成为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的试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成就既验证了经济特区的成功,也展现了深圳未来发展的盛世宏图。香港在深圳经济特区过去40年的发展中从未缺席,将来也不会缺席。蛇口工业区的首任董事长袁庚先生是深圳杰出的拓荒者,几年前我和几位“促进现代化专业人士协会”的会员到他家中探望,老人精神抖擞,不断重复这一句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少香港朋友,包括经常跑内地其他城市的朋友,近年和深圳缘悭一面,结果不看就是不知道。我建议香港各界朋友,尤其是工商、金融、科技、贸易界的团体组织起来,深入学习习主席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全面了解《实施方案》,支持和配合深圳的新发展,从而提取香港在新时代再出发的新动力。
编辑:李博扬、刘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