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国际环境正面对百年未见的大变局,国家发展进入新的台阶,香港和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更需要贯彻实施“一国两制”,加强合作,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文 |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 陈茂波

2019年12月4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创智营商博览暨亚洲电子商贸峰会2019开幕并参观博览摊位
早前我随特区政府代表团出席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深圳作为内地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胼手胝足努力40年,创出史无前例的亮丽成就,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人民币飙升至2019年的2.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超过3万亿港元),并造就了不少知名创科企业,城市建设及环境绿化也位居前列。香港作为自由开放的细小经济体,面对多次外围引发的惊涛骇浪,生产总值亦由1980年的1,400多亿港元增加到2019年的近2.9万亿港元,成绩同样骄人。一河之隔,40年来两地的发展轨迹,既有优势互补与深度合作,也存在竞争和互相学习。一路走来,香港与深圳早已是紧密相系,经罗湖口岸出入境的旅客曾高达9,300万人次(2006/07年度数字),一度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过境口岸,足见两地经济、民生和感情的连系如何紧密。
从不同的起点,一起发展到今天各自的经济规模和形态,分别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个中有其历史背景,也有各自不同的条件与限制。

2019年3月1日,明日生活X创科大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科技X传统行业升级展览在香港举办
回看过去,在内地改革开放之际,香港准确把握了内地的转变和需要,抓住了机遇,从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经济,走对了自己的道路,也造就了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的高速发展。踏入九十年代,香港因应内地企业发展衍生的融资及专业服务需求,将金融服务及专业服务蓬勃发展起来,且成为重要支柱产业。踏入2000年,香港在创科的发展与应用,出现了失诸交臂的情况。近几年特区政府已急起直追,大力投放资源,惟培训人才、配套基建、建立完备的生态圈等等需时,令创科发展至今尚未能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不过,特区政府会坚持对发展创科的决心和承担,并以敢闯敢试、积极求新的态度奔向标竿。
国家最近确定以国内及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来推动经济发展。在这新战略下,香港一方面要更积极参与内地的经济发展,还要更发挥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完善作为国际循环的桥梁和中介人的功能。国家发展国内大循环,庞大中产群的消费潜力将获得释放,对优质消费服务的需求将大增,香港的企业和服务提供者通过融入和参与内地发展必会大有作为。发展内循环的另一内涵是以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意味对科研、高质量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更大需求,以香港高质素和具竞争力的金融和其他专业服务,必然可受惠于当中的机遇。与此同时,香港专业服务界别也可帮助内地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在金融、研发、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等行业上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在外循环方面,尽管美国政府近年不断针对中国,但国家拥有不断壮大的消费市场、覆盖面完备的供应链、劳动力充足和成本合理等强大优势,外国投资者不会贸然错失中国市场提供的高回报机遇,外国消费者对胜价比高的中国产品需求也会持续扩大。而“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我们一直以来拥有的包括简单低税制、资金和各项生产要素自由进出、法治精神、司法独立等优势,可望令香港的门户、枢纽和优质平台的角色,发挥更关键和积极的作用。
面对内地经济持续发展,香港是否能在与众多邻近城市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纵观几十年来的发展,香港和邻近城市的关系是合作多于竞争,而竞争也是良性的,促进了彼此的进步。香港、深圳、广州和其他大湾区城市40年来在优势互补的合作下带来丰硕的经济成果,正好印证了这个看法。现在国际环境正面对百年未见的大变局,国家发展进入新的台阶,香港和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更需要贯彻实施“一国两制”,加强合作,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发展过程中当然会有竞争,但这只会令大家变得更强、水平更高,令我们更好地立足世界市场。
让香港发展方向走在成功的途上,是我们必须全力推动的事情。我们未必能完全胪列出未来胜出的行业,却能锁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已逾23,000美元,以国际标准而言是高收入地区。大湾区将提供多元且发展迅速的庞大市场,是香港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平台,香港和湾区内的兄弟城市都能发挥重要的角色,推动整个湾区的全方位蓬勃发展。既可以为金融、创科、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供更完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区内居民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环境优美、文化丰富的生活环境。目前大湾区的经济规模达16,000亿美元,由于金融、科技和先进产业配套全面而且增长相对迅速,在可见的将来必然超越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湾区。

大湾区将提供多元且发展迅速的庞大市场,是香港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平台。图为香港青年前往腾讯参观
香港昔日的成功,除了因为紧贴市场的发展与需要,也有赖港人不畏困难、灵活变通的实践态度。我对香港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只要方向正确、与时并进、前瞻部署,香港定可谱出灿烂篇章。借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在百花竞艳中继续发挥好自身的独特性和优势,并在谋求香港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区内兄弟城市的共同发展,香港仍会是造就传奇的城市。
编辑:李博扬、哈元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