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志红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昨日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制定「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首个「五年规划」和首个远景目标,为国家未来发展新征程指明了目标,描绘了蓝图,具有特殊而重大的历史意义。
回顾「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准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了「富起来」,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更预计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这样杰出的成就,足以让世界侧目。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上,中国对疫情高效有力的控制,全国上下一条心的奋斗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美对抗升级,新冠疫情依旧肆虐全球。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五中全会,对中国发展有著特殊的意义。会议特别提到,要在「十四五」期间建立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这意味著,中国除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开拓海外市场,还会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内外需相互促进。
香港作为内地和海外市场的重要连接点,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更应该积极参与到国家经济格局的升级中来,参与「内循环」,推动「外循环」。特别是这一年的疫情为香港经济带来重创,在后疫情时代,香港应该牢牢把握「双循环」契机,全面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尽快重振本地经济。
同时,会议强调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域中的核心地位」,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香港拥有大量顶尖学府和一流实验室,在科研成果、创新能力上一直名列前茅,有能力也有条件成为国家的创新枢纽地之一。随著香港国安法的出台,香港社会日益恢复平静。未来,随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香港急需把握机会,与区内城市做好联动,实现科研创新成果落地,打通「产学研」通道,发挥湾区优势吸引国际创新人才、机构入驻,努力找准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在中国繁荣复兴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且无可取代的作用。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库总监
编辑:严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