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鹏
深圳从四十年前的小渔村,发展成亚洲第五大经济强市,亦是科技创新之都、创新制造之都,如今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世界奇迹。港深有巨大互补优势, 未来发展前景无限。
深圳今天的成就、深圳的发展与香港密不可分,其中亦有港人历经几代人的发展和推动。如八十年代到深圳设厂,九十年代做商业配套兴建商场写字楼,二千年做金融投资,近十年则做创新科技等等,一代代港商参与深圳特区建设至今,我们在深圳街头巷尾也都不难看到港商的踪迹。
深圳亦是港人热门的旅游地点,在商场、食肆、娱乐场所港人随处可见。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香港与内地无法正常通关,过往港人消费热点,如今门堪罗雀,可见恢复两地正常通关确实是必须且要尽快实行。
对于深圳未来的发展,笔者以自己在深圳创业十五年经验来看,深圳是港青创业和走进内地发展的最佳城市。深圳虽然自身发展已足够强大,但它仍然在不断吸纳来自海内外人才,同时它的人口和土地面积远比香港大,这是港青发展的大市场,亦能让年轻人看到前景。
论居住环境、交通配套,乃至外出消遣的选择,深圳比香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各方面的开支亦较低,令住在深圳的港人较易获得幸福感。港人到深圳工作,最初的待遇可能不及香港,但内地晋升空间亦大。在深圳站稳阵脚后,更可以到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甚至到华东、华北、西南、华中各地寻找机会。
“港深合作2.0”可达至双赢
我敢夸口说一句,大江南北均有港商足迹。只要港青愿意到内地闯一闯,不论是地方政府或内地企业都非常欢迎,更有机构提供法律、税务等各种咨询服务和其他协助。
港深两地就如华南的双子星,存在竞合关系:有竞争,亦有合作。在生活、居住、创业、发展、产业等环境,合作互补、互需和互动方面,这是必然产生的状况。但我相信,这对双子星,谁都不可以没了谁,因为彼此互补性太大,香港在金融、国际市场和对外贸易中的贡献颇大,拉动了深圳发展;而深圳在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打造出创新科技及全球领先的科技生产力,把一切创新事务变成实物,并进行量产,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科技产业和实力见证。
过去四十年的港深合作,令两地取得辉煌成就,现在两地处于“港深合作2.0”起步阶段,两地可在既有合作的基础上,就如何深化合作、如何优势互补加强沟通、配合,以达至双赢局面。我相信港深未来的合作重点会在科技、数位、金融、产学方面。
近年来我看到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大专院校都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我就看到产学方面的更多发展可能性,香港大专院校在研发上是全球领先的,这亦是深圳所需的。香港年轻人应该摒除偏见,亲身来到深圳、来到内地,在庞大的市场中游历一下,为人生的未来奠定基础。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菁英会执委、香港与物流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严骏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