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 新社联梁志祥:「深圳经验」启示香港 融合发展光辉再现

日期: 2020-10-21 来源: 紫荆
字号:

文/梁志祥

 

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纪念、总结之余,也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指明方向,值得大家认真学习。习主席在讲话中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成功的「十大经验」,其中不乏香港值得借鉴之处。习主席称赞深圳特区「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反观近年的香港,产业单一化严重,经济由金融、地产及其相关领域垄断,而港府决策者固守「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经济理论,思维保守,不愿也不敢进行改革,不懂「解放思想」,只在现有框架下「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的深层次矛盾。

 

「十大经验」中除了有值得香港借鉴之处外,更有一则直接与香港关联: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深圳的发展,乃至整个改革开放,都有香港的贡献。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伊始,不少港人北上发展、投资,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贡献,同时也因此而活力良多。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的崛起,令香港有了「背靠内地、面向全球」的独有优势,稳住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两年前,习主席就曾表示:「40年改革开放,港澳同胞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公布,标志著未来五年,深圳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有人揣测这一系列动作意味著中央要以深圳取代香港。但在习主席的讲话中,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粤港合作、进一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等被多次提及,足见在中央希望香港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习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香港与深圳都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固然是经济特区,但不少优势,诸如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进出、信息自由流动、广受承认的普通法体系等,都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所独有的。香港与深圳既有竞争促进相互进步提升,而优势互补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轴。

 

记得香港回归二十年时,特区政府喊出了「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的口号,只可惜近几年政治风波不断,香港社会撕裂,多次痛失机遇。如今,《港区国安法》稳定了香港局势,习主席的讲话为香港指明了方向,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提供了平台。行政长官推迟施政报告,前往北京争取中央多方面支持,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为融合发展开了个好头。前路已明,机遇再现,香港不能再折腾蹉跎!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新界社团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

编辑:潘丽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新社联梁志祥:「深圳经验」启示香港 融合发展光辉再现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