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炜光:勿忘国耻!港府应把伊利近街易名为圆明园街
文/冯炜光
160年前的今天(18日),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疯狂抢掠后,付之一炬。带头的英国人是额尔金爵士,香港译作「伊利近」,今天香港上环还有条伊利近街呢!小时候经常经过,当时不知道原来是「纪念」一个毁我国瑰宝、灭人类文明的蟊贼﹗伊利近等人的行为不单造成我国人民永远的伤痛,还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彻底破坏,是反人类的行为,理应被谴责,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非「纪念」他。
今天北京圆明园的售票处也贴出告示,上书「今日10月18日圆明园罹难日,全园免票」,然而同属中国一部分的香港,却只是一个普通的周日。我深信没有一位特区高官会出个社交媒体贴文,纪念这个国耻日。香港回归已23年,但我们的历史教育,国民身份认同,由高官到年轻人都异常淡薄。我们今天仍然保留「伊利近」这个街名,港人继续要认贼作父,情何以堪?故笔者强烈建议港府把这个街名改为「圆明园街」,以昭告港人,勿亡国耻。
英法联军当年攻入北京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当时联军只有2万多人,和清廷驻守在京师的十万军队相比,完全不占优势,但英法联军势如破竹。这除了因为当时我国武器落后,「落后便要挨打」之外,还和「士无斗志」有关。当时的皇帝咸丰便率先以「北狩」为名逃到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避难去。咸丰治下的清廷,妄自尊大,但又组织落后,武器陈旧,更无力号召国民团结一致抵御外侮,每读史至此,扼腕三叹。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奋发自强,我们中国人爱好和平,不去侵略别国,但也绝不容许别国侵略我们。外国人以船坚砲利欺侮我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当今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功团结国人,令我国走上富国强军道路的成果。
有人会说爱国人士(统称建制派)是反民主的,是腐朽的;专门针对国家的反对派是支持民主,是进步的。这其实是反对派刻意缔造出来的假象。民主必须要有国家这个载体,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不以国家作载体的「民主乌托邦」。民主政制只是国家的一个方面,没有国家,何来民主?除非你口中的民主,其实是独立,那么你的民主便有了载体,那你当然可以专门针对国家,事事和我们国家对着干。但这便是以「民主包装的港独」,理应被唾弃。因此爱国人士尤其香港年轻人也可以爱民主,我们是爱国民主派,和泛民的「港独」民主派是有重大分别的。
10月18日是圆明园的罹难日,故笔者不拟在此展开民主和爱国其实是一致的深入讨论。但千里之行,始于易名。我们港人尤其年轻一代必须去殖民地化,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天经地义的,这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不信,问问那些移民外国做二等公民的港人,他们正式取得别国国民身份的重要一步便是:唱该国国歌。由此可见,爱国是中西皆重视的理念,是我们生而为人的DNA,你可以选择你的国籍,但你选择了便必须爱那个国家。笔者相信绝大部分港人都会选择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因此爱护中国,勿忘国耻,不再认贼作父是必须做的事。
管治香港特区的一众精英们(尤其是政务主任,AdministrativeOfficer,AO),你们一定会说「别添烦添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这种避事的态度,正是去年香港受黑暴蹂躏的原因。在大是大非面前退缩很容易,在政府上班,很容易便能混过一日(笔者当年在政府便目睹不少人这样混),但你们这样做官,对得起国家民族?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除非你心底里自认是伊利近的一份子,但伊利近这蟊贼却不会认你呢﹗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前新闻统筹专员、公关顾问
编辑:严骏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