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5个标准判断脾胃好坏

日期: 2020-10-14 来源: 紫荆
字号: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脾虚则百病起,而现在几乎全民脾虚。这里的「脾胃」并不是指现代解剖学中的淋巴器官脾,而是涵盖了多个系统的机能。

摄图网_401763667_banner_肠胃健康(非企业商用).jpg


如果脾胃功能正常,全身各个脏腑组织源源不断得到营养物质的供应,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一旦脾胃运转失常,易出现各种免疫性问题,如过敏性疾病、乾燥综合征、糖尿病等,也可能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夏季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脾胃疾病较多见,此时是脾胃保健和养护的重要时期。

 

脾胃好不好,看5方面

怎么才能判断脾胃是否健康?用「五看」就能知道答案。

1.看五官

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乾湿适度、润滑有光。如果脾胃不好,则口唇发白、乾燥,易起皮或裂口。有些人睡觉会流口水,也是脾虚的表现。此外,脾胃虚弱可能会有耳鸣耳聋、鼻腔乾燥、流清鼻涕、眼睛疲劳、视物不清等症状。面色萎黄无华,也多提示脾虚。

2.看吃饭

脾胃虚弱的人,往往食欲不振,饭后感觉腹胀不适,或饭后会如厕。胃强脾弱的人则食欲好,但消化吸收力异常。如果突然想吃重口味的东西,也可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3.看体形

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要么越来越胖,要么越来越瘦。

有些人脾气虚,津液代谢失常,痰湿堆积在体内排泄无门,就变成「喝凉水都长肉」,或肥而四肢不举、肌肉无力,身上的肉捏起来松松软软。相反,有些人则怎么吃都不胖,吸收功能有问题,「酒肉穿肠过」,经常腹泻。

插图.png

4.看湿气

脾胃虚弱,水液运化代谢失常,容易生内湿,而湿困脾、脾气不奋,又加重了水湿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脾虚的人多伴有痰湿,可表现出这些症状:

• 身体沉重,人发困、发沉、没精神,感觉疲劳;

• 大便不成形,或溏稀或便秘;

• 嗓子不清爽,总感觉有痰,鼻炎、咽炎反复不断;

• 脸上长斑、起痘(脓包痘),有黑眼圈,眼袋明显;

• 容易浮肿、腰酸、肩膀酸痛、关节痛。

5. 看舌头

脾虚的人舌胖大有齿痕,舌苔厚腻水滑。齿痕是舌头与牙齿挤压形成的,舌头胖大才会出现齿痕。


中医给养脾胃划重点

养脾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专家建议,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调养。

好好吃饭

脾虚,与其想怎么补,不如把三餐吃好,吃好饭就是对脾胃的调养。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说话、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边工作边吃饭、不要边走路边吃饭,

也不要在吃饭时生气、郁闷、难过,更不要饥一顿、饱一顿。脾胃怕生、怕冷,尽量不吃或少吃各种生冷寒凉的食物。特别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五谷最养脾胃。很多人脾胃过于虚弱,一时无法消化太多食物,可先从米汤开始。在夏季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

插图3.jpg

避免坏情绪

脾胃怕生气。中医看来,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易出现腹胀气滞、胃脘不适等诸多病证。现代人从事脑力活动的居多,易有肝郁脾虚的问题。要想养好脾胃,就要放下偏执,用宽容通达的心面对生活。

适度运动

经常久坐不动,时间久了也会伤害脾气。对于脾胃虚弱、体内痰湿重的人,在三伏天里可以通过多晒太阳、多运动、少吹空调等培育阳气。也可以再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按揉两穴位

足三 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

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足三里.jpg

肚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或者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搓动,搓至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人可以试试,每日25次。

 

常读字音 

首先,两手掌相叠,掌根放在胸口处,从上往下推摩至肚脐以下,边推摩边口吐「呼」字气息。口吐「呼」字时,口唇撮圆,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气息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只吐气,不发音,气息匀长不要憋气。吐字后用鼻吸气,再将两掌放在胸口处,重复上述动作。最后,两掌相叠放在肚脐上,静养片刻。 

(摘自《生命时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5个标准判断脾胃好坏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