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纪谦
疫情严峻,特区政府为协助企业继续经营,保住员工的就业,同时减轻企业和市民的财政负担,令香港经济在疫情受控后尽快复苏,政府已推出三轮“防疫抗疫基金”,涉及总额超过1800亿元,政府又先后推出两轮“保就业计划”。但专家指出,第四波疫情可能会于冬季爆发,为免财政储备会在短时间内急速萎缩,政府要在协助有需要雇主和善用公帑之间取得平衡。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大受影响,其中旅游业更是重灾区,由于世界各国都采取严格措施防范病毒从境外输入,大部分旅行社在过去近8个月接近零收入,先后有70多间旅行社结业,如疫情还未能控制,估计于年底前将有更多旅行社会结业,连带最少3000名从业员会因此失业。除旅行社外,航空公司亦不遑多让,疫情下往返各地的商务旅客大减,观光客更接近零,航空公司只能维持有限度的客运和货运,但收入不足以填补燃料开支。
笔者认为,若政府推出第三期“保就业计划”,应集中帮助旅游业,毕竟旅游业是香港重要的支柱产业,一旦旅游业倒下,餐饮、零售、酒店、运输等行业亦无可避免受到牵连,经济将要花费更多时间才能复苏。
从近日的确诊个案中看到,外地输入个案仍占一定比例,笔者认为,特区政府应该将所有外地输入个案患者来自的国家,均列作高风险地区,除强制乘客登机前必须持有核酸检测呈阴性的证明外,抵港后必须到指定地点强制隔离检疫14天,必要时更要禁止高风险地区的航机飞往本港,务求大大减少外地输入个案,令特区政府可集中资源应对本地疫情。
内地的新冠肺炎疫情经已受控,而本港确诊个案维持在低水准的情况下,特区政府应尽快推出“健康码”,并且与内地不同省市确立“健康码”互认机制,免除两地民众须隔离检疫14天限制,此举可令内地旅客更有信心、更安心、更便捷到香港游玩振兴各行各业,加快香港的经济复苏。
第三轮防疫抗疫基金应该加快推行,赶于可能发生的第四波疫情前能够达到保留更多职位为目的,避免连带各行各业出现大规模裁员,亦可以有助于经济在疫情结束后尽快复苏,这是政府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难题。笔者深信,这亦是所有市民都希望看到的事。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交流总会常务副主席、香港菁英会副秘书长
编辑:严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