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社联云天壮:失业救济金势在必行
文/云天壮
据政府最新数字,6至8月失业率为6.1%,居高不下。就业不足率上升3.8%,为2003年沙士后高位,失业人数升至24.8万人;同期就业不足人数上升至14.9万人。数据清楚显示,虽然特区政府接连推出了两轮「保就业」计划,但本港的失业情况并未因此好转。
「保就业」计划的政策目的是「协助雇主支付员工的薪金,以保留可能会被遣散的雇员」,这意味著已经失业的人士将无法受益,可谓「先天不足」。政府对此的回应是将「失业支援计划」的资产限额上限提升一倍,还嘱托失业人士综援并非养懒人,申请时「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种回应可以说是自欺欺人,因为即使综援资产上限提升一倍并豁免自置住宅,仍然有不少失业人士不符合申请资格,更有失业人士申请综援时因持有保单,被社署告知要取消保险、花光保单「现金价值」至符合资产限额才能申请,令申请人不得不放弃。
「保就业」计划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不良」,令本就不全面的政策目的在具体落实层面漏洞百出。计划提出之初,各方已经指出计划的运作偏向雇主,对雇员保护不足。例如,政府要求选择接受「保就业」计划补助的雇主,必须承诺在此期间不会将员工解雇、减薪或「停薪留职」,却忽略了现实中不少雇员被迫放「无薪假」的问题。
在第二轮「保就业」计划中,政府作出不少修订,但种种小修小补均不能解决计划缺乏监管以及遗漏「有资产的失业人士」的问题。成立失业救济金已经是跨党派共识,与其「抱残守缺」地对「保就业」计划做小修小补,寄望于「良心雇主」履行社会责任,特区政府何不从善如流,推出免资产审查、临时、短期的失业救济金?
现时,三轮防疫抗疫基金已令本财政年度的预算赤字超过3000亿元,而政府财政储备将降至8000多亿元,跌至与沙士后相若的水平。此时设立「失业救济金」,就是在政府财赤创新高的背景下,「把钱用在刀刃上」,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帮助在就业市场中受打击最大的一众失业人士,帮助失业人士渡过难关。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新界社团联会(新社联)理事长
编辑:严骏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