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新界有个北区,北区有个打鼓岭乡,打鼓岭乡有个坪洋村。坪洋村是个单姓村,家家户户都姓陈。村里建有陈氏宗祠,供奉著陈氏列祖列宗。我作为胡公后裔,颖水一脉,曾两次到宗祠祭拜。
北区作为一个地名,是很概念化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它通常指某个城市地理位置靠北的区域,香港、澳门都有北区,台湾则有四个北区。香港的北区位于深圳河南岸,是香港与深圳之间主要的陆上交界区域,设有文锦渡、罗湖、沙头角、莲塘等四个口岸。整个北区,分为上水、粉岭、沙头角和打鼓岭四个部分(所谓“上粉沙打”地区),加上大鹏湾的吉澳、鸭洲等离岛。作为香港十八区之一,北区面积大过港岛和九龙半岛总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大埔区分拆而成的。
打鼓岭一带远眺。由于长年人迹罕至,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本刊记者 黎知明 摄)
中英街店铺林立,顾客却不多,新建了一些纪念性建筑,看起来更像一个露天博物馆初听北区地名,想必你也会有听到其他城市北区一样的感觉,乾巴巴的,没什么文化韵味。但当你知道了北区下辖各乡镇的名字,不管是好意头的上水,浪漫的粉岭,还是古朴的沙头角,特别是豪气满满的打鼓岭,一下子便觉得生动起来。如果你再深入一步,与某个乡某个村发生了联系,从中领悟到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更会对那里的人文社会变迁感慨不已。我第一次踏足香港,便是在北区。隐约记得是1996年前后,到深圳出差,慕名前往位于沙头角的中英街。出乎我的意料,这条见证了百年历史风云的街道,本身实在太普通了。一条宽不过三四米、长不过二三百米的边境小街,以购物为主,风光和建筑都乏善可陈。由于逗留时间太短,除了扛著大包小包的商贩,其他并没给我留下多少印象。当时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多年后我会长驻香港。待我驻港工作后数年重游中英街,街面上已十分冷清了。店铺林立,顾客却不多。新建了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回归广场、滨海观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和中英街雕塑墙等,看起来更像一个露天博物馆。实际上,中英街的确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以展示“一国两制”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风情。中英街看起来更像一个露天博物馆(本刊记者 李博扬 摄)
相传打鼓岭之名,来源于清朝时期打鼓岭村与黄贝岭村的冲突我说与某个乡某个村发生联系,当然不是指的与中英街这种露水关系。那是要深入到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认知里,进而对自己的人生际遇产生影响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是可遇不可求的。于我而言,便是打鼓岭的坪洋村。十二年前,我在那里结识了该村村代表(俗称村长)陈月明小姐和她的夫君张然先生。那是2008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十五,春分月圆之夜。当天恰逢台湾大选,国民党马英九战胜民进党谢长廷,当选新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开票时,我们正坐在月明家的庭院里,品尝著丰盛而有特色的晚宴,观看新闻播报,在这皓月当空、春风如缕之夜,畅谈历史和现实,感受到台湾与香港的渊源,香港与内地的渊源。一轮明月下,月明小姐与先生张罗忙碌著,琴瑟合鸣。小两口一年多前完成大婚,女儿刚出世不久,还隐约可见新婚的喜悦。我们把盏闲聊,天南地北,感触良多。相传打鼓岭之名,来源于清朝时期打鼓岭村与黄贝岭村的冲突。黄贝岭位于深圳河北岸,人口比打鼓岭多。打鼓岭人为了抵挡黄贝岭人的攻击,于村内设立了一个大皮鼓。当黄贝岭有人来袭时,立即击鼓通知村民合力抗敌。黄贝岭,则得名于村头一座形似贝壳的黄土丘。如今,低矮的土丘还在,旁边建了一座宾馆,名贝岭居。我出差时常住贝岭居,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历史上香港还有一个“三大中心”的说法:国际间谍中心、走私中心、黄赌毒中心张然先生在历史和文化问题上颇有造诣,对新界百年变迁了如指掌,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几乎每次去打鼓岭,他都会带我去看边境禁区,去看纵横交错的铁丝网和罗湖桥下水货客往来的通道。沿途所见所谈,有感而发,天马行空,获益良多。众所周知,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航运中心。“三大中心”是香港的名片,无人不知。与此相伴,还有一个“三大中心”的说法也流传甚广:国际间谍中心、走私中心、黄赌毒中心。去年“修例风波”中外部势力无处不在的影响,此次全国人大单就香港一个地区制定国安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香港间谍活动的猖獗。至于走私和黄赌毒,这世上但凡有海关,便会有走私。香港走私物品包罗万象,大到军火毒品,小到婴儿奶粉。同样,凡有海关,便有偷渡,偷渡不过是人口走私而已。回望历史,毒品走私本就是香港的胎记,鸦片战争成了这座南国边城的“催生婆”。想当年,在风靡全球华人娱乐圈的港台电影中,白粉、夜店和赌博几乎是永恒主题。若论军火走私,从官方到民间,自民国以来就没有断绝过。最近的案例是2016年底,一批新加坡装甲车在香港被扣留,酿成多边外交事件,轰动一时。而人口走私,最著名的当属以“大逃港”载入史册的几次偷渡潮,对今日香港的人口构成和社会政治生态都构成了重大影响。香港走私,海陆空都有。而陆路走私,必经新界北区。但这里的走私,包括偷渡,有著更丰富的内涵,正邪之间,远不是某些抽象的道德律条所能定义的。据说,当年霍英东运送抗美援朝战略物资,地头上便得到了新界大佬张仁龙的配合。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持续几十年的逃港潮。或因为战乱,或因为政治运动,或因为饥荒,内地数以百万计的人非法逃港,今日北区有一些不能享受新界原居民“丁权”的杂姓村(打鼓岭辖下二十五个村落,有十八个是原居民村,两个是居民村,还有五个是尚未获安排村代表选举的自然村),无异于逃港潮的社会标本,家家都有一部伤心的逃难史。然而,历史的吊诡在于,恰恰是充满伤痛的逃港事件,成了中国改革开放潮起珠江的直接动因。同时,改革开放初期跨过罗湖桥北上投资的弄潮儿,相当一部分正是早年的逃港者。而一波一波的水货客,持续打开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商贸通道。在今天香港或深圳的社交场合,你时不时会碰到一个政经舞台上的活跃人物,向你讲起他的逃港故事。如果往上追溯,每一个香港人,都可以在内地找到他们的祖庙。往返深圳河的一代一代淘金者,书写了拼博奋进的传奇,也留下了血浓于水的记忆。他们成就了时代,时代也成就著他们。北区的山山水水,可以作证。机缘巧合,我还认识另一位张姓朋友。他叫张永康,土生土长的新界人,张仁龙正是他的大伯父。然而,这样的出身背景,似乎跟他没什么关系。永康从小留学加拿大,英语讲得比汉语流利,年轻时被公司派往上海工作,现在把家安在了北京,把生意做到了美国。当我向他了解张仁龙的事迹时,他说完全不清楚,还不如去问张然。而张然父母是北京高级知识分子,他与陈月明小姐相识于留学美国期间回国探亲的途中。当时,他在伦敦机场转机,而留学英国的月明小姐正准备从伦敦飞香港。千里姻缘,情牵一线;百年人生,缘会一刻。张永康从新界走向北京,张然从北京扎根新界,整个世界成了他们人生轨迹的舞台和背景。“一国两制”的巨大张力,由此可见一斑。

新界民风淳厚,向来注重传承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重视乡情、亲情、宗族凝聚力我与月明相识十多年了,第一次见面就有亲人的感觉。她如今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有儿有女,其乐融融。事业发展得也很好,家族生意红红火火,社会服务有声有色,自己更在去年打鼓岭乡事委员会主席(俗称乡长)选举中获胜,成为开埠以来第一位女主席。在就职典礼上,月明主席由衷地说,自己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几十年来,见证了打鼓岭由一个半封闭式的边界区域,到分阶段开放禁区,慢慢释放土地活力,发展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为新界带来经济腾飞的新机遇,打鼓岭将充分发挥连接深圳市的地缘优势所蕴含的竞争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据了解,打鼓岭曾有约一半面积被划为边境禁区,当地居民必须持有禁区纸才可以出入。随著香港回归祖国后深港合作不断推进,禁区自2010年起逐步开放,直至2013年6月第二阶段缩减边境禁区范围后,打鼓岭禁区基本上全面解除。现时市民已可以自由进出这个曾经令人觉得十分神秘的“边境区域”,而由于长年人迹罕至,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好,为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魅力。回首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一国两制”与改革开放这两大国策几乎是同时提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圳特区正是因应香港而设立。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如果以深圳和香港为龙头,北区位于深港之间,恰恰是香港融入大湾区的前沿。所谓新界,过去指的是新纳入港英管治的僻壤,今天已成为新区发展的滥觞。新界民风淳厚,向来注重传承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重视乡情、亲情、宗族凝聚力,邻里之间待人接物古风犹存。月明始终是一副娴淑恬静的样子,当我们漫步在坪洋村街头,她一路给我们介绍村里的情况,一路与村民热情地打著招呼。难以想像,村内村外有那么多繁重的事务,需要她去协调和处理。
坪洋村陈氏宗祠
细雨迷蒙中,我再次来到陈氏宗祠。整个建筑以灰色为主调,砖瓦经纬,翘檐欲飞,简约疏朗,两根深红色的及檐圆柱则使沉稳感尽显。两旁楹联是“胡公世泽,颖水家声”八个烫金大字,与正上方黑字棕底的“陈氏宗祠”匾额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厚重的门形图案。寓意此门之中,乃陈氏列祖列宗,氏约族规,后辈子孙务必崇拜礼敬,谨守遵从。陈姓起缘于三千多年前,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舜后裔胡公满被列为十二诸侯之一,封于陈地。胡公满子孙以国为姓,是为陈氏。陈氏族人奔波迁徙,繁衍于乱世,至秦朝初年陈轸重回陈国故地颍川,开枝散叶,为颍川陈氏始祖。汉末魏晋时期,传至陈实一代,在盛行门阀制度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成为名门望族。陈氏从颍川走向全国各地,其中较大的两支,分赴闽南和江浙一带。迄今陈姓在福建、江苏、浙江、广东都是第一大姓。素有“天下李,广东陈”之说。广东陈姓源流主要有四:一是潮汕地区,多从闽南迁来;二是珠三角地区,北宋时从江西德安义门陈分庄而来;三是粤北粤西地区,随南宋末代王朝迁徙而来;四是水上陈姓疍民,源于陈友谅兵败后,余部和家人为明王朝驱迫南迁。除了这四支主流,还有一些历朝历代零星迁入的,或由当地人因种种原因改姓而来。坪洋村陈姓是从何时何地迁来的,我没作过考证。依我看,这已无关紧要了,氏族迁徒之路,亦是文化文明传播之路,无休无止。从陈姓的繁衍,我依稀看到了新界五大姓邓、文、廖、侯、彭家族的繁衍。其实,面对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变化,推陈出新,我们哪一个栖身之处,不是新界?抚今追昔,得绝句《新界坪洋村拜谒陈氏宗祠有感》:
编辑:李博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