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冯琳
近年来,西藏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5年来新改建农村公路4.34万公里,解决了233个乡镇、2,276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图为川藏公路通麦路段上的迫龙沟特大桥(图:新华社)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这些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俗语既饱含著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突显了交通建设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无不体现出他对改善交通情况的牵挂和重视。“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这让习近平总书记从心里为之高兴。
自精准扶贫方略提出后,交通扶贫一直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阵地。随此工作的不断开展,中国农村地区的交通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康庄大道路”、“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就像一条条金丝银线,把贫困地区与全国大市场紧紧连在了一起。不仅老乡们“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出行梦想变成了现实,而且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曾经“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被彻底改变。这些变化离不开一批批“路书记”、“路县长”、“路支书”等交通扶贫干部的艰苦付出与奋斗,是他们用汗水和行动书写著踏平坎坷成大道、脱贫攻坚“在路上”的奋斗故事。
西藏:在“世界第三极”建桥修路
在整个扶贫工作中,西藏可谓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西藏平均海拔超4,000米,总人口356万人中有240万人生活在广大的农村、农牧区。这里的老百姓要出行,有的靠人背马驮,有的靠溜索渡船,有的乡村因雪山阻隔每年甚至有半年多的时间都与世隔绝。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著眼于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西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交流时曾关切地问道,“现在到墨脱的路通了没有?”西藏的交通建设,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一件事。
修路难,在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雪域高原建桥修路更难。高原本就缺氧,正常活动都要喘一喘,更别提要在这里修通一条条公路、架起一座座桥梁。可无论多难,徐文强和众多援藏扶贫干部也一起扛下来了!
近年来,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相关省份每年都会派出约2,000名干部援藏扶贫。2016年7月,徐文强作为交通运输部选派的中央国家机关第八批转第九批援藏干部,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他说自己是“最普通的一个”。
徐文强现任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4年多来,他一直奋战在第一线。每年,徐文强在藏时间都在10个月以上。全西藏74个县市区,他跑到了70个。4年间,徐文强前往施工现场里程超18万公里,全西藏所有能开车的高山垭口他都穿越过,还曾经到过几十个边防连队和哨所。正是在亲身参与当地交通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徐文强见证了240万农牧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的喜悦。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200米,溜索曾一度是当地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2013年以来,贵州省相关部门在当地实施的“溜索改桥”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让牛栏江沿岸云贵两省群众出行不再“溜”,成为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桥”。拼版图片:上图为贵州省威宁县斗古镇的村民行走在牛栏江新修的桥上;下图为威宁县牛棚镇团山村村民利用溜索过牛栏江(图:新华社)
在今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川藏铁路建设等项目,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多团结线、幸福路。徐文强告诉记者,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4年间,西藏共投入941.6亿元,实施了3,123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改造、新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82万公里,并且全部按照等级公路的标准实施建设。这些公路首尾相接,能够绕赤道一周。预计到今年年底,西藏具备条件的所有乡镇、建制村将全部通上公路,其中95%的乡镇和75%的行政村将通上油路。同时,为了保证和方便老百姓出行,西藏 467个乡镇和2,014个行政村也都通上了客车,做到了“应通尽通”。
由于与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四个国家接壤的特殊区位环境,西藏4,000 公里的边境线上,共分布著21个边境县以及大量的乡镇、村庄。“西藏和其他省份不一样,西藏高寒辛苦、气候比较恶劣、条件非常差,但是通过我们党委和政府的努力,通过交通的倾斜,边境地区老百姓出行、生产生活条件、交通条件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我们边境地区脱贫任务在去年底已全部完成,现在已经进入巩固脱贫成果阶段。”徐文强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西藏的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9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0.45万公里,还同时创下了在恶劣地势环境中修建了1,100公里高速公路的伟大奇迹,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徐文强深感,这是西藏交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交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最普遍的一个时期。
原本在去年8月,徐文强就可以结束援藏任务回到北京了。“因为组织上希望我再延长三年时间,我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因为我认为这是对一个援藏干部的肯定,也是褒奖。”现在,徐文强又开始了他的第二个援藏任期。
“带著感情,扑下身子,踏踏实实为当地老百姓做一点事情。”捧著这份信念,徐文强在西藏扶贫了4年。接下来,他还将继续坚守著这份信念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走下去。“再用几年的时间,让我们西藏的老百姓走上更宽阔和平坦的小康大道,我将为此付出我的全部力量。”
恩施:从绝壁造路走上幸福之路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始终高度重视。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
“我来自于基层”,这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支部书记王光国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因为来自于基层,长久以来大山深处百姓出行的艰辛和酸苦一直深深印存在他的脑海里。
王光国所任职的店子坪村海拔1,200多米,当地有许多古话朴素地讲述著出山之苦——“左边石柱河,前面梯子河,右边洋芋河,后面大山坡。我们祖祖辈辈,背磨得像骆驼”“打杵子、背篓子,迈出去还要坐轿子”。村民到临近乡镇赶集,需要沿著河两岸的绝壁小道翻山越岭,来回得花上两三个小时。山路艰险、水流湍急,许多人曾摔下河谷,甚至被夺去生命……
2002年9月,王光国当选了村支部书记,刚上任他便带领村民拉响了修山第一炮!先是凿毛路、修砂石路,后来是水泥路,最后是沥青路。数十载开山凿路的坚持,王光国凭著“石头再硬,硬不过店子坪人骨头”的顽强意志,成了大家口中的“愚公书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在4.5万余村民劳力的多年奋战下,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打通了出山路。到如今,店子坪村的沥青路实现了户户通、村村通,老百姓也跟著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由于交通便利了,村民们原来的土坯房改建起了休闲别墅。一些曾经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开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能比原来增加几万元。村里原先主要种的是土豆、苞谷、黄豆,现在种上了水果,还建起了产品销往国外的辣椒加工厂,同时带动起周边乡镇一齐致富。2016年,湖北省委在店子坪村成立了红色教育基地,以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的方式,让教育基地培训学校的学员吃住在农户家里,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建始县是中国千万个通过发展交通找到脱贫致富路的贫困县市的一个缩影。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5年来,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99.24%的乡镇和98.34%的建制村通上了沥青路、水泥路,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9.1%和96.5%以上,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接近80%,农村“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交通扶贫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来自于基层,和老百姓直接面对面,能看见老百姓内心发生的一些感动和变化。”王光国说,老百姓最高兴的事就是路通了。
路通了,老百姓的心从封闭的大山里走到了大山外。路畅了,老百姓的思想也跟著解放了,从封闭自抑到现在能够大胆活跃地上登上村子里的百姓大舞台跳舞歌唱,其乐无穷。路好了,老百姓的生活从贫穷困苦实现了致富奔小康,大家的脸上都洋溢著幸福感和获得感。
店子坪村从绝壁造路走出大山,到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幸福之路。王光国感慨,“我们这里的变化是贫困山区得到交通支持发生的一个缩影。”店子坪村在致富路上还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他欢迎大家到这个武陵山区远近闻名的“桃花源”听一听、看一看,实地感受一下由交通扶贫创造的“美、富、活”。
安远:道路让东江源头“不远”
发源于江西省安远县与寻乌县交界的三百山基隆嶂,是供港东江水的源头。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这里还是知名水果赣南脐橙的核心产区。
水从山川间流出,只需遵循大自然的力量。人要依水寻源,却是一件很遥远难及的事。安远县城距离赣州市只有不到200公里的距离,然而在2013年之前,从赣州寻访安远得起早摸黑、翻山越岭,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在那个时候,外地的朋友来不了安远,安远本地人也不愿意出去。交通的阻塞,致使贫困也接踵而来。安远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罗霄山集中连片的特困县。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2016年起,大化瑶族自治县在实现“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未通道路自然屯道路建设攻坚战,建成屯级道路1,370条2,300多公里,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12万名贫困山区群众结束了肩挑背驮、翻山越岭的历史,为实现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拼版照片:左图为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弄顶屯通往学校的水泥路;右图为在路通之前,孩子们扛著生活用具,爬悬梯去学校(图:新华社)
资源再多再好,路不通,怎么能致富?
2015月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曾详细地提出过一个扶贫思路。他谈道:“我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说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其实,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看得见的绿水青山变成贫困百姓能够摸得著的金山银山”,这是交通运输部法制司执法监督处处长罗洪波在扶贫工作中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罗洪波赴安远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
对口支援工作实施以来,安远县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已经形成了北上南昌、南下广东、东出福建、西进湖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从此,安远告别了大山的阻隔,同时农村路得到飞速发展和完善,2017年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修路本身不是目的,当然它能够起到的直接作用就是便利百姓的出行,但是这还不够。”在罗洪波看来,交通扶贫也会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根据区域的特点,具体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我自己感觉,这些困难其实有一个核心,就是如何将有效的交通投资发挥最大的扶贫效能。”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四好农村路”建设是基础和关键。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实施“脱贫攻坚补短板工程”“乡村振兴促发展工程”等八大工作重点,其中对推进“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作了具体部署,提出农村公路建设要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安远县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高速公路通道打开后,现在从厦门、深圳、广州的旅游大巴能直达安远,全程高速路程约5个小时,这是“交通+旅游”的一个起点。可罗洪波并不满足,他认为这些还不足以让老百姓、让贫困群众在“交通+旅游”的建设当中获取直接收益。
于是,安远县又进一步开启了“快进慢游”的工作模式。近几年,安远除了农村公路外,又重点建设了300多公里高品质的美丽生态文明示范路,构筑起一个“两天半”旅游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游客走进来、住下来,使得安远县1/3以上的乡镇能够直接参与旅游,催生了近400家农家乐和采摘园。
除此之外,随著高速公路通道的打通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近几年,安远还建设了一批村级交通服务站。这些交通服务站不仅是农村客运站,也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站,还是电商物流的集散点。服务站的管理工作则由当地选派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担任,这样能帮助贫困户获取一份收入。他们还可以经营一些小卖部,在进一步增加个体收益的同时又能为游客和乘客提供便利。
通过全力推动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老乡们“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出行梦想变成了现实,乡村因路而兴、因路而美。图为浙江杭州桐庐阳山畈村的乡村公路一景
“通过这样的措施,让有限的交通投资、有限的交通项目发挥了综合的优势,多站合一,资源综合利用。”罗洪波总结道,“交通扶贫不是单打独斗,要与扶贫的总体工作相结合。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最终的脱贫目标。”
安远县地域2,000多公里,共有152个行政村。在扶贫工作期间把每个村都走到了,这是罗洪波认为最值得自己骄傲的事。当看到村民们盼望的一条条美丽农村公路从规划、建设到竣工通车,看到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罗洪波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
在安远县乡规民约中还有两句话令罗洪波感动至深——“一句话是‘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我来护’,体现了大家对农村公路、对交通事业的爱护。另一句话是‘门前路是我家,理杂物,清路渣’,这样的一种主人翁精神,是对我们交通人最好的褒奖。”
这三位交通扶贫干部的故事只是交通扶贫工作中的星星点点。所谓“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正是这无数的星星点点奔涌而来、散落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让山海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为贫困地区的百姓点亮了希望。
中共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动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承诺。截至2019年底,交通扶贫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全国各省(区、市)交通扶贫建设任务累计完成率均达到80%以上,超过时间进度,完成了预期目标。全国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交通条件持续改善,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为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了路就有了发展的基础,有了路就有了脱贫的信心。如今,路已铺好,只待幸福奔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