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数据,二季度中国GDP增长3.2%,扭转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6.8%的走势,成为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首个经济全面恢复增长的国家。未来中国经济的复苏前景,依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国际局势动荡等多方面挑战,但也有潜在增长能力高、需求基础坚实、技术进步强劲和宏观调控政策有力等多方面积极因素支撑,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依然会保持较为强劲的复苏势头。
文|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 李建伟
中国经济已全面恢复增长
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增速在2020年一季度曾深度下滑,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6.8%、3.2%、9.6%和5.2%,部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出现断崖式下降,如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速下降17.8%,住宿餐饮业下降了35.3%。
三月份以后,中国成功控制住疫情扩散,并适时适度复工复产,成功实现了疫情有效防控与经济社会有序恢复正常运行的良好局面。三月份以来,多数地区确诊病例清零、新增病例连续为零,少数地区因境外输入等原因出现小规模聚集性确诊病例并迅速得到控制,各行各业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经济社会恢复有序运行良好秩序。二季度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恢复增长,GDP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3.3%、4.7%和1.9%,各行各业中,只有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为防止疫情反弹受限制的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仍处于下降状态,同比增速下降18%,但降幅比一季度缩小了17.3%,其他行业均恢复正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恢复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增加值分别增长4.5%和8.4%。
中国经济复苏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社会百年未遇的最严重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冲击之大、危害之深,是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最大的一次。从当前疫情防控态势看,中国、韩国等国家疫情已基本得到有效遏制,欧洲疫情扩散势头趋于弱化,但美国、印度、俄罗斯以及巴西等拉美国家疫情还在快速扩散之中。根据各国科学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即使各国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年底进入冬季之后疫情再次复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下半年中国及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受疫情冲击影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和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二季度及下半年经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深度下滑,国际贸易也会因此出现大幅度下降。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分别下降5.2%和1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欧元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分别下降4.95%、10.24%和2.99%。在全球经济与贸易大幅度衰退情况下,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特别是对外贸易必然会受到巨大冲击。
美国疫情防控不力和政客为推卸责任进行的“甩锅”行为,“美国优先”政策主导下施行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打压行为,无疑会让本已疲弱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是中国及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第二大挑战。为阻断疫情传播链、防控疫情扩散,各国之间采取了交通管制等限制人流物流的必要举措,各国内部采取了保持社交距离、停工限产等防控举措,全球产业供应链本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只要全球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管控,下半年全球产业供应链就难以得到完全恢复,全球经济复苏就会受到限制。
在此背景下,美国为了确保其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对中国华为等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限制元器件供应、技术封锁等打压措施,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不可能阻断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技术进步的内在发展势头,但在短期内无疑会影响5G等高新技术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对包括美国相关企业在内的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造成负面冲击。
除了疫情冲击和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化带来的挑战之外,中国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内部挑战。历经四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进入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重大转型发展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偏大、人口快速老龄化、劳动力供给规模下降与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后发优势弱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工业化后期各国转型发展中都会遇到,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部分难题更为凸显。譬如受疫情冲击影响,今年中国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即一方面中国劳动力供给规模下降、企业招工难问题日渐突出,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招工需求下降,今年又是大学生毕业人数最高的一年,规模达到了874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多数院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都大幅度下降。国家已出台的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鼓励中小企业稳岗政策、部分地区政府扩大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公务员招收规模等措施,会部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更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需依靠下半年经济增速回升、企业用工需求扩大解决。
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将保持较快回升态势
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著一系列的内外部挑战,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良好的自主创新发展势头、坚实的内需基础、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配套生产能力,以及已经出台的强有力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能够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复杂化带来的负面冲击,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回升态势,全年经济能够实现超过2%的正增长。
一是中国经济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中长期增长潜力。任何一国在经过长期持续高速增长之后,随著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逐步弱化,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都会逐步下降。分析表明,未来中国劳动力供给规模会不断减少,15岁到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从2018年的99,357万人下降到2025年的95,056万人和2035年的86,237万人,劳动力供给规模将从2018年的76,134万人下降到2025年的71,808万人和2035年的64,496万人。
在劳动力供给规模下降的同时,支撑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后发优势也会不断弱化,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成熟技术的空间日渐缩小,但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支持下,中国技术进步特别是劳动生产率还会持续提高,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不断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将从2019年的6.2%回调到2025年的5.4%和2035年的3.9%。与过去四十年中国高达10%左右的经济增速相比,未来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对较低,但仍会大幅度高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
二是中国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内在动力强劲。技术进步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无论技术创新由哪个国家率先完成,都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二战后美国汇集全球精英人才,历经积累沉淀,成为全球技术创新领先国家,其技术创新不仅奠定了美国经济领先的基础,也成为其他国家的重要技术来源和发展动力,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后发国家,经济发展早期的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以美国为主的发达经济体成熟技术的外溢效应。
在历经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积累之后,中国已跻身于技术创新领先国家行列,2019年中国PCT(国际专利合作组织)专利申请量达到59,045件,超越美国的57,700件,成为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在电气工程、仪器、化工、机械工程和其他等五大领域35个行业中,2019年中国在热工艺和设备、视听技术、数字通信等13个行业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在IT管理方法、环保技术、材料冶金等7个行业申请量接近美国,在其他15个行业申请量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技术创新有很强的内在发展规律,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不是外部打压就能阻断的。
改革开放前,在外部严密技术封锁情况下,中国依然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并在原子弹、氢弹、导弹等先进技术领域获得成功突破,在全球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技术创新更不会因为少数国家的所谓打压而止步不前。从今年前4个月的PCT专利申请情况看,前4个月中国PCT申请量为17,417件、同比增长17.72%,增速远高于美国的6。03%、日本的1.35%和德国的2.86%,也远高于中国2019年同期7.61%的增速,中国的技术创新没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打压遏制而放缓,依然保持著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不仅会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中高速发展提供基础动力,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也会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是中国具有抗击外部冲击的坚实内需基础。中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产阶级,人均GDP已跨过1万美元的关口,消费需求规模庞大,且进入消费需求快速升级的时期, 2018年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为0.284,远高于高收入国家0.13左右的水平,消费结构升级空间巨大。庞大的需求规模和巨大的结构升级空间,为中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国内消费需求基础。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的快速回升,也是在国内消费快速回升拉动下取得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幅度从2月份的20.5%迅速收窄到6月份的1.8%。随著国内疫情防控成效的稳固,为防控疫情复发扩散采取的限制性措施会有序放松,消费环境会逐步回归正常运营秩序,下半年中国消费需求还会持续回升,并支持经济增速持续复苏回升。
四是疫情冲击将趋于弱化,外需有望稳中回升。进出口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力量,特别是出口,在经济增长中与国内消费需求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007年以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一直在下降,商品出口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率已从2007年的100%下降到2019年的42%,但出口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今年二季度经济恢复正增长,出口恢复增长4.5%是重要因素。下半年全球进出口贸易还会因疫情冲击而下降,但中国拥有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配套生产能力,是全球制造业基地,在全球产业供应链受到疫情冲击断裂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确保供应,下半年中国商品出口仍将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五是中国政府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应对外部冲击。年初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及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精准防控政策举措,已形成了日益完善的疫情防控机制和有序复工复产的系列政策措施,5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进一步确立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政策和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政策,与贯彻落实“六保”“六稳”政策相配套的增发2万亿元人民币国债、降息、确保流动性、稳岗减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稳步推进之中,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等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加快中国经济社会有序恢复正常运行秩序的步伐。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9/z36HHDad0tweWk6tnr2gXn3vTew3Mpy1oDR.p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