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全浩
笔者自1970年代末开始,抄录恒生指数,研究港股的升跌,以供买卖作参考。个人并非搞经济量化分析或统计学的专才,只注重捕捉股市升跌去向及幅度,波动的幅度及季节性的因素等,以及决定何时买入及沽出,皆由应用出发,不涉及复杂或高深的学理。参与及观察港股的阅历越多,渐发觉股市似乎有其生命,其运行的轨迹恍似有迹可寻,并非随机。
诚然,政治及经济因素亦左右股市的升跌,但大户的收集及派发活动更为重要,两种力量的合并形成股市的升跌周期。在经济衰退及股市大跌之时,大户收集,待景气重临,经济兴旺时则派发。如此循环不息,形成旺市及跌市,股市依随轨迹运行。
在念研究院时,个人主修能源政策,时值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暴涨四倍,举世哗然。由其时开始,一直有留意国际油价的变动,它对世间的政经大局影响深远。
十多年前个人研究国际油价至2030年的前景,发现自1990年代即有分析家指出,油价有「均值回归」的特性。个人立刻联想到,股市好像亦有此特质,于是将模型套入恒指的资料作分析,赫然发觉非常合用。移动平均线乃模型的核心指标,个人自创的其他指标包括年线图及其波幅、升跌韵律、季节性因素等。
世间的炒卖活动古已有之,分析的工具五花八门,原来其中有相通的地方,例如日本古时大阪的米商炒卖大米,用阴阳烛作分析,个人的升跌韵律竟然与此工具有相通之处。2006年吉林大学有学者用均值回归的模型分析股市,本港亦有分析家用统计学的种种工具阐释股市的去向,他们将恒指的数据套入,作回溯测试,然后下结论。无疑其成果有参考价值,然而恐怕要累积多几十年的成果,才能鉴定模型及分析法的准确性。
由于个人这一套系统已有数十年的应用经验,而且建基于实际的应用,并非纯属学理,更非虚无飘渺的假设,加上中间不断修正,因应客观环境如经济结构的变易、恒指成份股的更改、大户炒卖模式之变化等,应属港股众多系统中,最为踏实及贴地的一个。
最后,以个人的系统略谈目前的港股。恒指于3月最低跌落21,139点,已跌回17年移动平均线的水平(21,128点),意指自2003年1月入货的股民,平均而言已经无钱赚,试想还有多少人愿意沽货?亦即股价十分低残,长线投资者可开始分段吸入。
即使以5月15日(周五)的收市指数23,484计算,仍然处于十年移动平均线之下(23,959点),反映今日买货平于过去十年的均价,应不会吃大亏。
这里无意提议各位现时入货,只是说明分析系统的内涵。任何系统都有缺点,而且操作的技巧非常重要,即使掌握了系统的要点,如果其他条件(如情绪及过度自信或贪婪等)不配合,亦属徒然。
作者为能源及股市分析家、浸会大学退休教授、专栏作家「张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