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 香港菁英会梁秉坚:抗疫是一场持久战

日期: 2020-05-10 来源: 紫荆
字号:

文/梁秉坚

 

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国加强防疫措施下,新确诊病例升幅开始放缓,随著治疗的临床经验不断累积,有愈来愈多患者康复出院。但美国疫情依旧严峻,总统特朗普终日只顾发放抹黑中国的言论,却没有制定适切的防疫举措。不论是实体战争还是网战都会有休战的一天,唯独是对抗病毒的抗疫战则没有休止的一天,且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

特区政府在百日抗疫路上,有不少可取之处,例如全民派发可重用六十次的“铜芯抗疫口罩”(CU Mask),以及推出两轮“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受疫情影响的各行各业及打工仔。

然而,即使政府利用不同平台、不同方式向公众发放最新防疫资讯,增强公众的防疫意识,但由于部分媒体刻意扭曲或误解政府的举措,令有关措施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未来政府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传媒工作是专业的,政府若不重视这个环节,以致未能与业界有良好的沟通管道,政府又如何顺畅地通过媒体发放正确的资讯呢?有不少市民认为,香港电台节目内容偏颇,甚至传播与政府立场相反的资讯,政府应及时加强管理或改革港台,使政府能够向市民传播正确资讯。

全民健康政策在不同年代都是社会热切需求。现届特区政府推出地区康健中心计划,通过公私营合作和医社合作,发挥社会资本,在社区进行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长期病患的防治与社区复康相关服务,以提升和改善市民健康生活习惯,为区内提供大量预防疾病的社区教育工作,以及及早识别病患的筛查服务。若服务能够在区内顺畅地进行,能够减少市民因迟缓识别病患而引发更严重病患的情况。而通过公私营合作能够减低市民对公营医疗服务的需求,医社合作则能够发挥社区资本,以及发挥家庭效能,促进病患者在社区康复的配套支援。在这次抗疫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全民抗疫恒常化,以及推动全民健康的重要性,总不能单单依靠疫情爆发期间才意识到宣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香港是一个自由社会,政策需要得到多方面配合才能够顺利推出,才能合乎市民的需求。还看今天的立法会,内务委员会经过逾半年仍未能选出主席,政治凌驾民生的差劣情况浮现,令政府的惠民政策不能急市民所急,反而是一拖再拖。当大众市民有需求的时候,则期望政府能够及早提供适切的措施来支援市民大众,唯每当到立法会审议拨款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政治骑劫,忽略讨论政策当中的细节。然而,上述的情况正正是民主社会所体现出的事实,还需要通过选举来解决。

正所谓病向浅中医,治标不治本并非上策。为使全民大众有健康的意识,政府要有官方的宣传管道,议员关注社会民生急市民所急,上述所有事项都需要从根本问题著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只会让唯利是图的政客有所获益,受苦的却是普罗市民大众。

故此,香港能否重拾光辉,市民大众必须肩负公民责任,在今年的立法会选举中积极瞭解候选人的政纲,了解政治诉求之余亦需要了解对社会需求的立场和政绩,选出一个能够真真正正代表广大市民的立法会议员。

选民登记本月二日已截止,已登记成为选民的市民需要密切留意与选举事务处的沟通,若发现遗漏和有误,必须及早向有关当局提出,履行公民责任。与此同时,政府应及早通过林林总总的宣传方式介绍立法会选举,好让市民更早了解选举的规则,及早认识有意参选候选人政纲,以及作为选民的权利与义务。

 



作者为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香港五邑总会副理事长

来源:大公报


编辑:潘丽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香港菁英会梁秉坚:抗疫是一场持久战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