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迪源:疫情下学校和家长可以资讯科技自救?
文/陈迪源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香港的中小学以及幼稚园已多次延长停课时间,不单让许多学童父母被迫请假陪伴子女,更让学校,尤其是私立幼稚园等,出现退学潮。教育局早前宣布再一次延长停课日期,预料幼稚园、中小学最早于4月20复课。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普遍学校抗疫物资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能否如期复课,仍是未知之数。在此危急之际,政府向学校一笔过10,000元至25,000元不等的额外津贴,供学校添购口罩、体温计等防疫物资,当是雪中送炭,但其实亦可趁此机会,进一步推动校园电子学习的发展。
正如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于专栏撰文,教育局在过去二十年来,合共投放了超过140亿元的资金,以推动四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而每年投放于资讯科技教育的开支,亦不少于7亿元。虽然如此,但是次疫情出现后,香港教育界却再次手足无措,幼稚园更再一次出现近二十年前的退学潮危机,家长间亦怨声载道。这不正好显示,政府及教育界多年来仍未汲取教训,为同类情况未雨绸缪吗?
其实,电子学习除了可以在天灾人祸的时候发挥作用外,更有许多好处。例如,透过早已在大专学界广泛应用的学习管理系统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或类似的系统向学生安排作业,不单可以在网络上安排作业、测验和考试,教师亦可以透过监察学生撰写作业、完成测验的时间,了解不同学生的进度、对不同课题的学习时间、对课题的掌握,以及需要进一步讲解的地方。
除了网上平台之外,教师又可以透过Microsoft Teams和Zoom这类协作和远程会议软件,进行线上授课,影片亦可以保存下来,让学生能够无限次重温。这种资讯科技学习早已是国际趋势,以往虽然在大专学界应用较多,但近年已渐渐被一些中小学应用;充分应用网络科技的中学亦日益普遍,连美国史丹佛大学亦有其以网上教学起家的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 ,每年均吸引大批世界尖子就读。香港正好可以趁此次疫情,进一步推广,亦正好跟杨局长所讲的“有危便有机”不谋而合。
政府可津贴家长助学校渡财困
当然,远水难救近火,虽然学界可以趁这次机会推动资讯科技学习,但复课遥遥无期,政府同样应该提供各种资助,以助各界渡过这次难关。教育局早前亦公布,将会向中小学和幼稚园以及其学生提供额外津贴,以协助减轻学校及家长在抗疫及停课期间额外支出的负担。除额外津贴外,笔者认为,政府可按照2003年SARS时的做法,为家长暂时代缴学费,尤其是当中最受影响的幼稚园和学前班。当然,政府亦可以为资助设定一些条件,例如学校应提交针对是次疫情的应变计划、资讯科技学习策略等,要求学校为未来可能再次出现的疫情,做好长远准备。
除了学费外,校车费、杂费等亦是家长的关注点之一,部份私立名校、国际幼稚园如St. Catherine's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等,除了学费减半外,更在校巴公司的同意下,于受疫情影响而停课期间,调低一半校巴费用。而这做法对家长而言却未必能接受,停课期间既未有使用到校巴服务,校巴公司亦未有提供应有服务﹐即使要全数退还校巴费用亦在情理之中。受停课影响,校巴公司等关链产业亦难免会遭受到严重打击。我建议政府可以对全港学校、校巴公司作出建议,只要校巴公司仍有在停课期间提供服务,例如送功课等,就可以改以车资减半、并由政府资助另一半费用的形式,补贴校巴公司运作。
香港作为全球城市,过于受外围因素影响的缺点,在是次疫情中表露无遗。为避免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我们更应趁这次机会,好好看看可以如何为下一次危机作好准备,而推动资讯科技教育,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香港菁英会创新科技研究会主任、香港创科发展协会主席陈迪源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